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4-12《苏武传》 精品教案(2020年整理).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2627104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4-12《苏武传》 精品教案(2020年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4-12《苏武传》 精品教案(2020年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4-12《苏武传》 精品教案(2020年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4-12《苏武传》 精品教案(2020年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4-12《苏武传》 精品教案(2020年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4-12《苏武传》 精品教案(2020年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4-12《苏武传》 精品教案(2020年整理).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海无涯苏武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常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掌握文中刻划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一、班固与汉书简介司马迁开创了纪传体的历史学,同时也开创了传记文学。由于史记的杰出成就以及它的历史记载截止到汉武帝时代,后来就有不少文人学者如刘向、刘歆、扬雄、史岑等皆缀集时事来续补它,但大都文辞鄙俗,不能和史记相比。班固的父亲班彪有鉴于此,乃采集前史遗事,

2、旁贯异闻,著“后传”数十篇。“后传”仍是递续史记的,不能独立成书,但它成为班固著汉书的重要基础。汉书独立成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同样对后代史学和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幼年聪慧好学,“九岁能属文,诵诗书”,十六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经九流百家之言,“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因此,颇为当时儒者钦佩。二十三岁,父班彪死,还乡里三年。明帝永平元年(58)开始私撰汉书。五年后,有人上书明帝,控告他私改国史,被捕入狱。弟班超上书解释,明帝阅读了他著作的初稿,不但没有惩罚,反而对他的才能十分赞许,召为兰台令史。一年

3、后,升为郎,典校秘书,并继续汉书的编著工作。经过二十余年努力,至章帝建初七年(82)基本完成,一部分“志”、“表”在他死后由妹班昭和马续续成。章帝时,班固升为玄武司马,与诸儒讲论五经同异于白虎观,撰成白虎通义。和帝永元元年(89),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班固为中护军,随军出征。窦宪得罪后,牵连到班固,入狱死,时年六十一。汉书在体制上全袭史记,只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它叙述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断代历史。班固出身于仕宦家庭,受正统儒家思想影响极深,缺乏司马迁那样深刻的见识和批判精神;他每每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来评价

4、历史事件和人物,又由于他奉旨修书,所以汉书虽多半取材于史记,却没有史记那样强烈的人民性和战斗精神。但班固作为一个历史家,还是重视客观历史事实的,因此,在一些传记中也暴露了上层统治阶级的罪行,如外戚列传写了宫闱中种种秽行,特别是成帝和昭仪亲手杀死许美人的儿子一段,充分暴露了统治阶级残忍险毒的本质。霍光传揭发了外戚专横暴虐及其爪牙鱼肉人民的罪行,在一些字里行间表示了对他们的谴责。东方朔传抨击了武帝微行田猎和扩建上林苑扰害人民、破坏农业生产的行为。在汉书的一些传记中也接触到了人民的疾苦,像龚遂传中他写了人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因而铤而走险,流露了对人民的同情。也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他对那些能体恤人民

5、疾苦的正直官吏如龚遂、召信臣等都特为表扬,对酷吏则肯定其“摧折豪强,扶助贫弱”的进步一面,又斥责其残酷凶暴的一面。此外,班固对司马迁的不幸遭遇,东方朔的怀才不遇,也都寄予同情,表现了他的爱憎。这些都是汉书值得肯定的地方。作为史传文学,汉书有不少传记写得十分成功。陈万年传通过陈咸头触屏风的细节,写出了陈万年谄媚权贵、卑鄙无耻的丑态;张禹传也只通过了张禹自己的行为、生活和谈话,写出了张禹虚伪狡诈、贪财图位的丑恶形象。最著名的是苏武传。它表扬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品德,通过许多具体生动情节的描写,突出了苏武视死如归,不为利诱,艰苦卓绝的英雄形象。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

6、名史学家,文学家. 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89)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 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家庭- 父亲: 班彪 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作品- 史书: 汉书 辞赋: 两都赋 诗: 咏史诗 汉书(前汉书) 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二、苏武

7、出使的背景简介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秦汉之际,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三、问题探究(一)、在第三自然段的叙述中,主要体现了苏武的什么精神? 结合课文谈谈作者是如何体现这种精神的? 体现了苏武以死报国,义不受辱的浩然正气 具体表现在语言和动作上.“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表现苏武未考虑个人安危得失,而是想到如何才能不辜负国家

8、和民族的使命“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说明苏武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表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 对苏武的评价在苏武出使匈奴时,因随行人参与谋反而被扣押,在危难时他处处维护国家利益与民族尊严,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也不愿意“屈节辱命”,对卫律的劝降从容处之,甚至以自刎来避免受辱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仍没有屈服,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信念,仍念念不忘自己的使者身份通过这些描写,塑造了一个爱国者的光辉形象(二)价值- 史学价值: 作者能尊重客观实际,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赞扬清廉的官吏,流露了对人民的同情. 文学价值: 叙事详明,详赡严密,语言典雅繁复,富于文采,有骈体化

9、倾向,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史书形式-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丘明) 资治通鉴(司马光)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编订)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 书 例: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史记: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 纪传体 汉书:本纪 列传 表 志(三)、关于气节的名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宁为玉碎,不为

10、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四)、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种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作者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苏武和张胜-张胜见利忘义,在匈奴剑下丧失骨气,屈膝投降,反衬出苏武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2)苏武和卫律-卫律贪图名利,投降匈奴,并且为虎作伥,作威作福,逼迫苏武投降,对这种卖国求荣的叛徒嘴脸的揭露,更突出了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写反面人物来烘托正面英雄人物的形象,使苏武形象更真实丰满,生动高大.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

11、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题画竹石)四、基本知识(一)句式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判断)2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被动)3 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4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判断)5 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动) 6 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7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判断) 8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9 为降虏于蛮夷. (介宾后置)10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宾语前置)11 引佩刀自刺. (宾语前置) (二)词类活用尽归汉使路充

12、国等 (使动) 其一人夜亡 (名作状)宜皆降之 (使动)惠等哭,舆归营 (名作状)单于壮其节 (意动)欲因此时降武 (使动)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使动)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被动)空以身膏草野 (名作动) (三)文言实词积累数:1、名词。(1)数目,数量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2)六艺之一。算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规律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乎其间焉。(4)定数、命运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2、数词。几、几个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曹皆冒行之。3、动词(1)shu 计算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

13、乃以千数。(2)shu 列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4、形容词。Cu 密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5、副词。Shuo 屡次当1、动词。(1)相当于,与-相称。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2)挡住,阻挡。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3)占有,把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4)掌握,主持,执掌。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5)判处(某种刑、罪),处以相当的刑罚。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6)抵抗,抵挡。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7)担任,充当。臣闻圣贤之君,不以禄私其亲,不以官随其爱,能当之者处之。(8)承受,承担。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9)当做,代替。安步以当车。(10)抵,顶。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11)适当,符合。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2、介词(1)表处所。对着,面对。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慌。(2)表时间。值,在,正当。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副词(1)表助动。应当,应该。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2)表必然。必定,一定。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3)表时间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