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 编制说明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2608937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豆 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大豆 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大豆 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大豆 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大豆 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豆 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豆 编制说明(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豆标准修订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用)1 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计划 2014XX号文件要求及国家粮食局下达的2015年国家标准制修订任务,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组织南京财经大学、黑龙江省粮食局、吉林省粮食局、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局、辽宁省粮食局、江苏省粮食局、天津市粮食局、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油脂公司、中粮集团等单位组成大豆标准起草工作组共同负责修订起草。项目编号20142141-T-449。1.2 主要工作过程2015年5月起,南京财经大学负责对国内外有关大豆标准进行收集、整理,查阅了有关国际标准、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俄

2、罗斯、欧盟等主要大豆生产国和进口国或地区的相关标准,各国(地区)大豆的主要质量状况,在对国内外大豆质量状况调研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大豆标准修订草案。2015年11月在天津召开了大豆标准研讨会,对南京财经大学提出的大豆标准修订草案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并对起草工作进行了分工。根据20132015年产500余份大豆样品质量调查分析数据及中储粮油脂公司提供的100余份进口大豆质量分析数据,起草组编制了大豆标准初稿和相关标准修订建议,于2016年11月起草工作组在哈尔滨召开了第二次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国内大豆主产省区、中储粮油脂公司、大连商交所及油料油脂工作组等16家单位,对大豆标准初稿和相关标准修订

3、建议进行讨论。2017 2018年期间,起草组采集2016年、2017年国产大豆样品523份,进行了分析测定,在统计分析基础上,形成了征求意见稿。1.3 标准修订的意义大豆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品种之一,也是重要的商品粮种,其富含脂肪及优质蛋白,是油脂工业、豆制食品加工业、大豆蛋白及相关营养产品、饲料工业的重要原料。大豆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从北到南均有种植,种植区域广,尤其是东北亚区是中国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基地,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40%,产量约占50%。大豆标准(GB1352-2009)是2009年颁布实施的,至今已有9年,在此期间我国大豆生产和消费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大豆主产区(东北四省(区)大豆产

4、量在1500万吨左右徘徊,而进口大豆从2009年的4250余万吨已快速增长至2017年的9500余万吨,大豆供给性结构性矛盾日趋突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质的需要改变,引导农民调优产品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国产大豆为非转基因产品,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较高,在食品加工领域受到广泛青睐,传统的大豆产区正逐步开始恢复大豆种植。现行GB 1352-2009 大豆标准自2009年执行以来,对大豆质量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农民大豆种植积极性不高及气候等因素影响,大豆在生产过程中病斑粒、虫蚀粒较为严重,导致损伤粒率等指标偏

5、高,按现行大豆标准评定,存在质量等级偏低,销售价格不高,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原大豆标准已不适应当前保护国内大豆产业发展和对进口大豆有效调控的需要。为了适应国产大豆生产现状,充分运用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保护我国大豆及相关产业的利益,保障大豆进出口的公平贸易,保护国民的身体健康,需对GB1352-2009大豆标准进行了修订,为促进了我国大豆的生产,保护农民、企业、国家利益提供科学依据。自GB 13522009大豆标准发布实施以来,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每年均组织粮油质量检验机构开展大豆样品的收集与分析测试工作,全面了解国产大豆的质量情况,大豆标准主要单位及起草人每年在大豆收获期间也及时

6、跟踪大豆标准执行情况。与此同时,与中储粮公司、天津、大连、广西等大豆进口港口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联系,了解进口大豆质量情况。通过汇总分析,掌握了近年来国内外大豆质量情况,为大豆标准的修订提供了科学依据。2 修订原则 大豆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是人民群众的生存的主要油脂和蛋白质来源,大豆的质量与广大群众的密切相关,同时大豆也是我国进口的重要贸易物资。因此修订原大豆标准时,既要充分考虑到保护国内相关产业利益,认真履行保护国民健康原则,同时也要学习运用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应用协定(SPS协定)和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的规则。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规范性原则。标准的编写依据GB/T1.1-2009标

7、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的结构、技术要素及表达规则进行起草。(2)与国际标准协调一致的原则,评价项目与有关大豆主产国标准基本统一。(3)科学性、可操作性原则。以我国目前大豆产品质量状况及“危险性评估”结果作为标准制修订依据的原则。尤其是当出于保护我国相关产业的利益,而使得我国标准严于世界主要大豆出口国标准时,更应考虑此项原则;由于原标准中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等相关质量指标的测定方法已修订,为与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一致,需对指标和指标值进行修订。(4)透明度原则。我们修订时广泛听取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意见,并吸纳多方面人员参加修订工作。(5)优质优价原则。通过对国际国内大

8、豆的生产、加工现状及大豆产品的含油率及蛋白质含量进行开展充分的调查研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高油大豆、高蛋白大豆的质量指标,为大豆生产、加工、贸易提供科学依据。3 标准的主要修改内容(1)将原标准“前言”中的强制性条款“本标准5.1、7.1、第8 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修改为“全文强制”。 (2) 将损伤粒率等级指标要求为原标准的“1等,1%;2等,2%;3等,3%;4等,5%;5等,8%”修改为“1等,4%;2等,6%;3等,8%;4等,10%;5等,12%”;将热损伤粒率等级指标要求为原标准的“1等,0.2%;2等,0.2%;3等,0.5%;4等,1%;5等,3%”修改为“1等,0.2

9、%;2等,0.5%;3等,1%;4等,3%;5等,5%”。(3) 将原标准中高油大豆定等指标“粗脂肪含量(以干基计)”修改为“脂肪含量”,同时将指标由“1等,22%;2等,21%;3等,20%“调整为“1等,19%;2等,18%;3等,17%”,并修改相应的测定方法,分别为“粗蛋白质含量:按GB/T 5511规定的方法测定”修改为“蛋白质含量:按GB 5009.5规定的方法测定”、“粗脂肪含量:按GB/T 5512规定的方法测定”修改为“脂肪含量:按GB 5009.6规定的方法测定”。(4) 将原标准“5.2 卫生要求”修改为“5.2 食品安全要求、5.3 动植物检疫要求”。4 修订的依据4.

10、1强制性条款修改 原标准为条款强制,强制性条款为“5.1、7.1、第8 章”分别对“5.1质量要求”、“7.1检验的一般规则”、“标签标识”进行强制,未对“5.2 卫生标准”强制,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因此需要修改。修改后的强制性条款包括“5 要求”(其中含5.1质量要求、5.2食品安全要求、5.3 动植物检疫要求)、“8 标签标识”。4.2 质量要求指标的修改4.2.1 近年来国产大豆质量分析结果(1)2013年在黑龙江省开展储存大豆秋季普查结果分析2013年在黑龙江省开展储存大豆秋季质量普查,采集样品198份,样品生产年度为2011年2012年,检测结果汇总分析见表1、表2。表1 201

11、3年黑龙江产大豆秋季普查质量指标分析汇总表(样品数量198份)完整粒率,%水分,%杂质,%损伤粒率,%热损伤粒率,%平均值89.610.60.27.70.0中位值89.610.70.27.20.0最大值98.512.90.815.80.1最小值78.08.30.10.00.0表2 2013年黑龙江产大豆秋季普查各等级比例分析汇总表质量指标一等 二等三等四等五等等外完整粒率6.141.444.97.10.50损伤粒率1.50.52.619.233.342.4分析结果表明,完整粒率平均值为89.6%,变幅78.0%98.5%,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6.1%、41.4%、44.9%、7.1%、0.5

12、%,中等以上的占92.4%;损伤粒率平均值为7.7%,变幅0.0%15.8%,其中符合等内品要求的(不大于8.0%)比例为57.1%,国产大豆热损伤粒含量较低。(2)2014年内蒙古、吉林、黑龙江3省(区)大豆质量会检结果分析2014年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3省共采集检测样品236份,涉及3省17市的52个主产县(区)和黑龙江农垦总局的8个分局,检测结果汇总分析见表3、表4。表3 2014年度东北地区国家会检大豆样品分析汇总表(样品数量236份)完整粒率%损伤粒率%热损伤粒率%未熟粒、破碎粒水分含量%杂质含量%粗蛋白,%粗脂肪,%平均值90.2 6.4 0.0 3.6 11.0 0.4 40.

13、0 20.4 中位值90.86.3 0.0 2.9 10.9 0.2 40.5 20.3 最大值98.1 21.0 0.0 19.7 14.7 3.6 44.3 22.4 最小值69.8 0.0 0.0 0.0 8.5 0.0 34.4 17.4 表4 2014年度东北地区国家会检大豆样品各等级比例分析汇总表质量指标一等 二等三等四等五等等外完整粒率18.637.029.211.43.40.4损伤粒率4.5 5.1 12.5 23.3 31.3 23.3 粗蛋白含量高蛋白大豆等内63.1粗脂肪含量高油大豆等内66.5会检结果表明,吉林、黑龙江省大豆整体质量为近年来较好,完整粒率为近年最高,损伤

14、粒正常。内蒙古区大豆等级下降,损伤粒增加。3省完整粒率平均值为90.2%,为近年来最高,变幅69.8%98.1%,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18.6%、37.0%、29.2%、11.4%、3.4%,等外品为0.4%,中等以上的占84.7%,近年来首次突破80%;损伤粒率平均值为6.4%,变幅0.0%21.0%,其中符合等内品要求的(不大于8.0%)比例为76.7%;热损伤粒含量较低。内在品质方面,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平均分别为20.4%(干基,下同)和40.0%,均与上年有所增加,符合高油大豆三等标准(粗脂肪含量20%)和高蛋白大豆三等标准(粗蛋白含量40%)的比例分别为69.9%和58.4%,均较往年有大幅度提高。(3)2015年吉林、黑龙江2省大豆质量会检结果分析2015年在吉林、黑龙江两省共采集大豆样品230份,涉及2省16个市(州)的51个主产县(市、区)和农垦总局的8个分局,检测结果汇总见表5、表6。表5 2015年度吉林、黑龙江两省会检大豆样品分析汇总表(样品数量230份)省指标完整粒率(%)损伤粒率(%)热损伤粒率(%)水分(%)杂质(%)粗蛋白(%)粗脂肪(%)吉林省平均值91.27.6010.50.539.719.9最大值98.625.3014.65.14222最小值71.40.507.3037.118黑龙江省平均值89.37.8010.40.639.2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