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必修课概念原理内容教学实施策略及案例评析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593467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必修课概念原理内容教学实施策略及案例评析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必修课概念原理内容教学实施策略及案例评析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必修课概念原理内容教学实施策略及案例评析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必修课概念原理内容教学实施策略及案例评析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必修课概念原理内容教学实施策略及案例评析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必修课概念原理内容教学实施策略及案例评析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必修课概念原理内容教学实施策略及案例评析 新人教版必修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化学远程研修专题五必修课概念原理内容教学实施策略及案例评析专题简介:在教学实施中,老师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各种教学策略的选择、优化和使用。那么,概念原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有哪些?在教学实施中,该如何筛选、优化这些教学策略?在本专题中,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别针对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建立和概念的巩固应用三个教学环节中常用的教学实施策略进行讨论、提出教学实施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建议,以提高教学策略的实效性。此外,本专题还将围绕着必修模块概念原理内容教学的焦点问题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实施策略等角度对物质的量浓度和核外电子运动与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两个教学案例进行综合评析,便于老师们从整体上

2、把握必修模块概念原理内容的教学。(上部)本讲主题:必修课概念原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实施策略有哪些?在教学中该如何使用这些教学策略?背景资料:网络调查关于必修模块概念原理内容的教学模式与策略的各种观点观点1:可以用生产、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例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点2:问题情景的创设很重要,做起来可不一定容易呀。观点3:如何去创设情境?光用嘴来说,学生能否创设这个情境?观点4:实验教学在课改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实现不好往往不能很好的配合教材要求。观点5:理论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很生动,因此实验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作为我们教师来说如何设计形象的实验激发学生认知从突,从而达到我

3、们所要得效果?观点6:在概念教学中,老师要关注数据的使用。 一、概念引入环节教学实施策略的选择原则及使用建议1 教学案例 案例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引入片断本案例特点有二:一是在引入环节通过提问测查学生原有认识;二是以化学史为情境引入概念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给下列反应分类:1.Zn + CuSO4 = ZnSO4+ Cu 2. 4Na + O2 =2Na2O 3.2Na + Cl2 = 2NaCl 4.H2 + CuO = Cu + H2O5.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教师讲述从我们现在的角度,自然认为与氧化合的反应是氧化反应,但在18世纪时人

4、们根被不知道氧元素是什么,而是持有一种错误的观念-燃素说,认为所有可以燃烧的物质中都含有一种叫燃素的物质,这种观点统治了化学界一百多年,但是其中有明显的错误。在18世纪末期,拉瓦锡通过反复观察和现象总结对此提出质疑,认为燃烧时得失的是周围的物质,在1777年完成了一个著名的定量实验证明了物质的氧化过程是结合了空气中的一种成分,而通过分解又将成分还原,这种成分拉瓦锡称为氧,于是拉瓦锡不仅发现了一个新元素还揭示了氧化的本质,完成了一场化学革命。通过刚才的叙述,希望同学们能够借鉴科学家的思维品质:敢于怀疑、用新的视角看问题,广泛、细致富于建设性的猜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1

5、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2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聆听、反思 案例2:电解质概念教学引入片断特点:由生活问题引入概念教学,将生活问题转化为化学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介绍用电常识不用湿手扳开关、换灯泡、插拔插头,不站在潮湿的桌椅上接触火线。提出问题湿手更容易触电,原因是什么?归纳学生观点,把生活问题转化为化学问题化学问题:氯化钠溶液导电性研究聆听思考、讨论,回答问题:1 汗液中有氯化钠,氯化钠能导电;2 水能导电;3 水使氯化钠导电案例3:离子反应概念教学引入片断特点:由实验引入概念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演示 Ba(OH)2溶液、H2SO4溶液及二者反应后溶液的到导电性实验。提问 请你描述并解

6、释实验现象。小结1本节课研究视角:从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酸、碱、盐溶液间的反应。2酸、碱、盐溶液反应的实质是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的反应。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当电极插入Ba(OH)2溶液、H2SO4溶液中时,小灯泡发光;将硫酸加入Ba(OH)2溶液后,小灯泡熄灭。小组讨论从微粒及其相互作用的观点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并获得结论: 1小灯泡发光是因为Ba(OH)2溶液中含有Ba2+和OH-、H2SO4溶液含有H+和SO42-。2小灯泡熄灭:由于Ba2+与SO42-结合生成BaSO4白色沉淀,H+与OH-结合生成H2O,溶液中无自由移动离子。2 案例点评及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建议 王磊

7、教授:关注概念引入的功能,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教学实施策略。概念的引入教学通常有三方面的功能。首先是关注学生原有认识,揭示学生原有认识,并让学生确认其原有认识存在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此时,使用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是制造认知冲突,可以使用实验、新奇的现象、生活中的想象等为情境素材,让学生进行解释,当学生不能顺利进行解释时,便会产生建立新概念的需要。概念引入教学的第二个功能是引出新概念,此时可以采用类比的策略。概念引入教学的第三个功能是扩展学生原有认识。徐敏老师:谈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引入。 教学案例中的老师在引入概念时首先通过对一组反应进行分类的活动测查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原有认识,发现学

8、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一定的认识后,引入了化学史,以此说明科学家的实证精神,但本部分内容与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有些脱节。建议老师进一步挖掘出化学史中蕴含的过程方法,也就是化学家是如何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从表象到本质),并把这种思路延伸到课堂教学中,用这一思路帮助学生建立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王磊教授:谈在概念引入教学中的化学史功能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在概念引入教学中,化学史素材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化学史真实地再现概念提出的历程,另一方面展示了在历史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阶段性,而这种阶段性与局限性与学生的认识常常是一致的,所以可以用这种阶段性和局限性来揭示学生错误认识。老师们在使用化

9、学史素材时要注意解决好“如何将化学史与概念紧密结合?”这一问题。王云生老师:点评教学案例并提出建议。比较欣赏教学案例3中使用的教学实施策略。在该案例中,实验现象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产生现象的微观本质。在实验中如果能够先在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使学生通过酚酞变红这一现象认识到溶液中有OH-效果可能会更好。对于案例1,如果学生没有“得氧失氧”的概念,老师可以直接提供二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差异,直接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引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因此,概念引入教学的关键是在了解学生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具体例证、实验、生活中的现象等引发学生的思考。王磊教授:还可以用实验事实引入概念教学。在概念

10、引入教学中的实验策略使用的关键点是建立实验事实与概念本质间的联系,案例3在这方面处理的比较好。此外,还需要用更宽阔的思路考虑学生的原有认识是什么。老师仅凭自己的想象(假设)确定学生的认识起点是不够的,可以在概念引入环节通过一些活动揭示学生原有认识的起点,如,案例1的教学处理。徐敏老师:概念引入教学设计的难点是不了解学生认知发展脉络,我们不知道学生认知的起点在哪里。王云生老师:概念引入教学设计的难点还在于老师们不明白概念的产生,即不明白为什么科学家要引入这个概念。例如,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揭示有些反应能够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因而不能进行到底这一事实,老师清楚这一点后,就可以利用一个很

11、简单的例子向一杯水中吹入二氧化碳,不论吹多长时间,都不可能把水全部变成碳酸引入这一概念了。主持人:总结概念引入教学实施策略选择的原则及使用建议在选择和使用教学实施策略时,要首先会到原点,考虑概念引入的目的(或功能)是什么,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相应的素材和合适的教学策略。其实要考虑如何用好素材、用好教学策略,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原有认识,另一点是要关注概念原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王磊教授:谈其他概念引入策略。老师们在选择概念引入教学策略时,除了关注素材和情境的设计外,还要关注活动的设计。老师们可以通过设计预测性活动、分类活动、解释类活动、设计类活动引入概念。二、概念建立环节教学实施策

12、略的选择原则及使用建议1 如何使用例证策略建立概念?教学案例: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建立教学片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问1 根据钠和氯气的反应,请大家思考:NaCl中存在的微粒是什么?反应物中的微粒是什么?生成的微粒是什么?是如何转变的?2观察演示实验(碳棒和锌片一同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并用导线连接)回答问题: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是什么?上述实验中,碳棒上是否出现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小结:这两个反应的本质完全相同。演示实验在碳棒和锌片的导线间串联电流计。提问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证明了什么?小结上述三个反应的共性都有电子转移;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提问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否都会产

13、生电子转移?演示实验氢氧燃料电池小结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的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反应前钠以原子形式存在,反应后变为钠离子,失去电子;氯气在反应物中是分子形式,生成物中变为离子形式,得到电子。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回答问题:锌片与硫酸铜反应,锌片上析出红色的铜。出现红色,证明铜在碳棒上析出。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导线中有电子定向移动。聆听、记录思考讨论观察实验,思考聆听、记录案例点评及例证策略使用建议王磊教授:在教学案例中,老师成功地设计了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的例证系统。其中针对性体现在例证的选取和使用都是与学生容易产生的错误认识对应的,充分利用正

14、例证和反例证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如钠和氧气的反应支持了学生从得氧失氧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而钠和氯气的反应则是得氧失氧概念角度的反例证,促进学生反思这一类反应的本质到底是什么;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例证进一步突破了学生对钠和氯气反应认识的局限性(可能有些学生会认为只有化合反应才会有电子转移)。主持人: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使用例证策略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他直接运用形象的例子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与特征建立起了联系。例如,在通过钠与氯气、锌与硫酸铜等反应使学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都伴随着电子转移、电子的转移将导致化合价的变化时,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否都会发生电子转移呢?”,并以氢氧燃料电池为

15、例说明。王磊教授:老师们在概念教学时要充分关注例证策略的使用,一个好的例证系统可以解决概念教学中的所用困难。因为概念的形成源于一组例子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概念的理解则是通过确定分析一组具有差异性的例证特征是否具有概念的本质特征来实现的,而概念的应用又是一个把概念的本质特征还原成具体事实去归类、判断的过程。王云生老师:老师们在选取例证时要注意下列问题:所选取的例证要具有典型代表性;要选取一定数量的例证作为证据支持;所选取的例证要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王磊教授:例证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包括用语言表述的例证,包括具体的例子,也包括实验。如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教学中,就使用了大量的实验例证。2 如何在概念建立过程中运用数据策略?教学案例:化学反应限度概念建立教学片断问题线索问题设置的依据及思考1观察数据,分析什么时候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停止了?说明理由。提供的数据为二氧化硫、氧气、三氧化硫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2结合下述微观图示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