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第六课出塞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538312 上传时间:2020-05-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三年级上第六课出塞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第六课出塞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第六课出塞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三年级上第六课出塞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年级上第六课出塞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德小学教学导案 年 月 日课题6.古诗两首教学内容教材34.35页教材分析出塞是盛唐时期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吟咏了出征人守边的战斗豪情和对和平生活的祈盼。示儿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渴望平息战事的感情。4、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5、学生能够通过交流、研讨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

2、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养成主动诵读课外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读懂诗的意思,能背诵这两首古诗。2、诵读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这两首诗的资料,以及诗人的其他诗篇。2、挂图或课件。主备人刘丽芹授课人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教学过程:(个人初备)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古典乐曲十面埋伏,引导学生想象古战场的悲壮场面。2、背诵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

3、关。”初步感知古人的慷慨激昂的出征场面。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诗人的资料。教师补充。“出塞”是乐府的一种曲调,此外还有“前出塞”、“后出个人加减(个人复备)教学过程:(个人初备)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题。4、请学生完整地表达诗歌题目的意思。板书课题:出塞 王昌龄二、初知诗意,质疑解疑1、自由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小组之间互相读,相互正音。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法了解诗歌的大意,鼓励学生质疑。4、指名读诗歌,讨论交流。小组之间讨论诗意,提出疑问,师生交流,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三、精读全诗,入境悟情1、教师讲述古诗的历史背景,引入境界。2、赏析“秦

4、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1)朗读古诗,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板书:秦汉(2)再读“万里长征人未还”,师生共议“人未还”的内涵,学生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悲剧。板书:人未还(3)课件展示,师生共同在音乐、景物中想象古时征战的悲壮景象。联想战争的残酷。(4)拓展理解“人未还”所表现的战争激烈。(5)朗读前两句:学生自由读。指读,品味诗歌所描写的场景。同学间互相评读。想象画面朗读。在音乐的烘托下朗读。3、赏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学生自由读后两句。(2)自由谈谈对“但使”的理解。(3)抓住“但使”、“不教”一词,体会飞将军李广的威武、英雄气概。板书:但使(4)小

5、组讨论后,说说对这两句诗的理解。(5)指名朗读,教师平读。(6)学生带着对飞将军的崇拜之情读文。(7)教师激情引读。(8)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9)再次朗读体会作者赞颂汉将李广,渴望平息战事的理想和慨叹边将无能,朝廷无能的悲痛。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1、学生自由组合朗读全诗。2、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个性,配乐朗读全诗。3、在教师的引导下试背全诗。4、观看课件背诵全诗。个人加减(个人复备)师:人间最难过的是离别亲人,远征战场。作者面对荒凉的关山,举头望月,思念亲人,此时此刻你一定被作者的情感所打动,用你的笔描绘出当时的悲壮景象好吗?错题整改课后反思(课后补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理解的比较好,知道了我国古代有那么多的爱国将士。但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讲到单个字的解释时,不注意听,对古诗不感兴趣。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但还要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