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小学教育与小学生》电子教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499067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小学教育与小学生》电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小学教育与小学生》电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小学教育与小学生》电子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小学教育与小学生》电子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小学教育与小学生》电子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小学教育与小学生》电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小学教育与小学生》电子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课题第五章小学生的学习(二)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时间 2011年5月10日-13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动机的定义和功能;理解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掌握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能力目标:学会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情感目标:进一步认识到学习动机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教学难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些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坐在这里上学?将来我们会去哪里工作?为什么会下这样的结论?这时,就是在探索人们行为的原因,或者说在寻找行为的动机。一.动机的定义动机实质上就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在心理学中,动机就是指引起核维持个

2、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迁移到学习上来,就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动机对个体活动由三种基本功能:1、 激活功能。动机能激发有机体产生某种活动,具体发动行为的作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向活动状态转变。举个例子:我们为了摆脱孤独,这个动机促使我们去主动的结交朋友,为了获得优秀的成绩我们会努力的学习,动机就是能激发我们的活动。2、 指向功能,课本上是引导功能,一个意思昂。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够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者目标。动机不一样,个体活动的方向和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在学习动机的引

3、导下,我们可能去图书馆或者教室;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我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3、 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具有维持功能,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否坚持下去,同样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当我们的目标和活动一致时,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有了目标和信念做引导,哪怕在成功机会很小的时候,我们也会坚持某种行为。如果达到了目标,动机引导的行为就会终止,而没有达到前,动机会使我们更加努力,以达到目标。二、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强化理论上节课讲学习理论时,提到心理学上的三大势力,第一大势力就是行为主义,强化就是行为主义提出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正确

4、运用强化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小学生好的行为进行奖励,表扬,强化他们的学习行为,可能会促使他们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本节课要讲的重点是第二个学习理论需要层次理论。(二)需要层次理论这个理论是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他把人类的需要分为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需要由低到高排成金字塔形状。 先看一下最低级的需要:生理的需要。食物、空气、水,这些都是我们离不开的,在人类的饿素有需要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量的。我们落水了,为了得到空气而挣扎的时候,就会体会到自尊和爱的需要是多么不重要了。安全的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

5、。毕业后,我们都想自己能找一份安定的工作,参加各种各样的保险,其实这就是安全的需要。女生找男朋友,可能其中一个标准就是有安全感,无论是身材还是精神上。有安全感可以保证我们不受欺负,精神上的安全感,就是不花心。可见安全的需要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啊。归属和爱的需要:有想过这些问题嘛?“为什么要交朋友?为什么要追求爱情?”马斯洛告诉我们,这其实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在起作用。我们希望在一个团体中能被接纳,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这其实就是归属的需要。爱的需要更是无处不在,渴望父母的爱,老师的爱,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关怀其实都是爱的需要的表现。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尊重。一旦自尊受到满足,我们就会相信

6、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使自己在生活中变得更有能力更有创造性;相反,缺乏自尊,使人感到自卑,没有足够大饿信心去处理面临的问题。要想自己被尊重,首先要先尊重别人,只有感受到被别人尊重,自己才会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尊重的需要才会得到满足。只有当刚才讲的四种需要都得到满足,才会产生最高级的需要,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也是人的最高级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更加完善。“美术家必须绘画,诗人必须写诗,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样的角色就应该干什么样的事。这种需要叫做自我实现。是学生就要好好学习,扮演好学生这一角色,一旦我们真正的做到了自我实现,我们就会有一种站在山巅上的高峰体验。

7、获得极大的愉悦,甚至可以忘我的陶醉,沉浸在这种体验中。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做成了伟大的成就可以获得这种体验,可能我们仅仅发现了一种解体的新方法,别人都不会,这种体验就会产生。还有的男生喜欢玩网游,一旦获得了某个等级,或是得到了某样非常值钱的道具,就在那一瞬间,就可能获得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这五种需要,形成了这样一个金字塔,等级依次增高。只有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才会产生更高级的需要,这个不难理解。如果一个人连温饱都不能解决,他就不会去要求安全的需要,更不要去提自我实现啦。但有时我们做事情,不只是一种需要推动我们去做,可能考虑很多因素。拿找工作来讲,找工作既是要满足温饱,生理的需要,也有安全安定的因素,

8、一份体面的工作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促使我们更加努力,一旦有了某种成就,或许就实现了自我的价值,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也是因为很多种需要需要得到满足,才推动我们去学习,所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学习动机中重要的理论。再看一下其他心理学家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对学习动机的理解。这个理论也是从需要引起的,成就需要。就是我们力求成功,避免失败,这种力求成功的倾向就会促进我们的学习,也是学习动机的一种,这个理论不是重点,就不再赘述了。重点是书上第172页得第四个归因理论。(四)归因理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倾向于把我们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作出解释和推论,其实这就是归因。比如说:班里有两个同学在同一场考试中得了

9、并列第一,可能其中一个学生会说:这是我努力地结果,而且这次发挥的不错,所以才会考好,坑内另外一个人会说:靠运气的,这次题目太简单了,这些巧合才让我考好。同一件事,同一种结果,两个人的原因截然不同,一个是主管原因,一个是客观原因。也可以说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就是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海德提出的归因理论。这些理论都来源于生活,不难理解吧?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根据控制点,把人划分为内控型的人和外空型。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的,成功就是我努力了,失败是我不够努力。而外空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成功,失败都归因于他人的压力

10、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这是两种极端,一般我们的归因都含主观和客观2种。特别是要多找找主官原因,但也不能完全的自责,有些东西不是我们完全认为可控的。后来归因理论经过维纳的反复修正,成为解释动机的最系统的理论,也是近年来国内心理学家感兴趣的理论之一。那么归因理论都有哪些实际应用的价值呢?1、 了解心理和行为的因果关系。归因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人和行为都有一定的原因,这种行为与心理的因果研究有助于我们队心理和行为更好的把握。教师往往将资质一般而成绩甲等的学生归因为努力,把聪明而成绩优异的学生归因于能力,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成败的原因后才能对症下药,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2、 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

11、后的动机。刚才提到的那两个考并列第一的学生,他们归因不同,归因于努力和能力的那个人以后可能有更强的学习动机,对自己充满信心,如果将行为归因于运气,运气是不可控的,个人无能为力,可能使那个人心存幻想,希望再次碰上好的运气。3、 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正确的归因是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正确的归因,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自己,三、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看一下课本上的那一段数字:半数以上的学生上学是为了“学本领”,小学,初中,高中依次为54%,44.2%,41.6%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比例从小学13.4%增加到初中23.2%高中念给的33.0%。这意味着随着年龄增长,学生对学

12、习价值的认识越来越现实。小学生学习动机的趋势是从狭隘到远大,从具体到抽象,从不稳定到稳定。记住这几个关键词就行。大家可以回去想一下大家现在的学习动机是什么?这就是本节课的作业。周六之前做完交上。四、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这里主要讲的是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容易出大题。(一) 通过多种教育活动,使小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1、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目标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指引着我们去不断地克服困难,对小学生也一样。学习目的教育可以在班会中单独进行,也可以在上课的时间进行灌输,帮助小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当前的学习与祖国未来的建设事业密切联系起来,从而明确

13、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一旦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以后,那么,这个目标就会变成一种强大的动机,推动者我们自觉的去学习。2、 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巩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对这些学科,学生不愿意去学,学习成绩差。一些老教师有这方面的经验,他们通常利用迁移的规律,让学生在原有动机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学习需要。比如说,对那些不喜欢学习而很爱作画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爱作画的特点,让他做板报工作,画报头,然后让他组织与学习问题有关的稿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他作画的动机逐渐转移到学习上来。3、 创设各种条件,满足或增强学习的需要。小学生中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

14、我不爱学语文,作文太难写了;我不爱学数学,每次分都不高,我讨厌数学老师。课件一些学生不喜欢某们学科,大多是因为没有获得好的饿成绩和评价才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在培养学习动机时,不仅要注意确立各种学习的需要,还应该具体的知道,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好的成绩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二) 通过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认识兴趣。1、 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意义。在讲课之前,就告诉学生关于学习的具体要求以及本节课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间接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课之前,提出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能会引导学生去思考,调动其他们的积极性,使整节课都能有一个

15、好的活跃的气氛。3、 调节教学气氛,保持良好情绪。教学气氛主要靠老师和同学的合作而带动。教师首先要自己积极饱满,心理学上讲,快乐和痛苦都是可以传染的,快乐传染给学生,使整个课堂都很轻松,而如果弥漫着不愉快的气氛,整节课老师和同学可能都会难受。再了解一下学生的气你供需,善于巧妙的引导和驾驭学生的情绪,师生都能在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习。(三) 利用外界诱因,强化学习动机。1、 充分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能提高学习的热情,也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改进学习方法,加强薄弱环节。2、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和惩罚。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最基本的方式。研究表明,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不同的影响。表扬和奖励能推动学生的学习,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惩罚一般会削弱学习动机,但不是绝对的,可以适当的批评,让学生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哪里有不足,进而转变学习动机。3、 适当开展竞赛活动。竞赛可以激发人们奋发努力,积极向上。获胜者可能心情愉悦,更加努力,失败者可能会沮丧,好的结果是找到榜样,向他们学习,不断的进步,但也可能失败者就自暴自弃了。频繁的组织竞赛也可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所以开展竞赛一定要在恰当的时候进行恰当的竞赛。教后小记给学生补充了与动机有关的相关内容,效果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