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管和手术部位院感防控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2498251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6.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导管和手术部位院感防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大导管和手术部位院感防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大导管和手术部位院感防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大导管和手术部位院感防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大导管和手术部位院感防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导管和手术部位院感防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导管和手术部位院感防控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大导管相关医院感染和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主要内容 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 的预防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R BSI 预防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CAUTI 预防控制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等级医院评审要求 1 有对下呼吸道 手术部位 导尿管相关尿路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 皮肤软组织等主要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的相关制度与措施 并落实 2 目标性监测指标符合管理要求 体现持续改进 一 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 的预防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肺炎 Ventilator AssociatedPneumonia是指原来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 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48h以

2、后 或拔管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 healthcare associatedpneumonia HAP VAP发生的危险因素 患者本身的原因 高龄原有基础疾病的危重程度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或并发症 医源性因素 医疗操作技术治疗方法药物因素等如机械通气时间长 支气管镜检查 长期使用H2受体阻断剂等 7 VAP发生的两方面因素 口咽部细菌定植污染分泌物误吸 8 VAP预防与控制措施 预防口咽部致病菌定植口腔护理经口插管 预防口咽部分泌物误吸合适的气管导管气囊压力合适的患者体位 仰卧位 30 45 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气管导管避免重插管 口腔护理 口鼻咽腔分泌物 呕吐物 损伤后积血等应行口鼻咽腔冲洗 改变微

3、生物定植 减少细菌数量维持口腔的防御体系防止细菌向下呼吸道移行 优选气管导管的插管途径 经口气管插管Orotrachealintubation操作简单 可用大管径导管 气流阻力小 吸痰方便 固定困难 影响彻底口腔卫生 大多数患者意识恢复初期 可因烦躁不安或难以忍耐而导致过早拔管撤机 导致重复插管 增加VAP风险 经鼻气管插管Pernasaltrachealintubation患者耐受性好 易固定 不影响口腔卫生和进食 能延长导管保留时间 但插管管腔较小 容易导致痰液引流不畅 甚至阻塞管腔 容易引发鼻窦炎 推荐经口气管插管 合适的气管导管气囊压力 气管导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前端气囊具有密闭气道 防止

4、漏气和误吸的作用 理想的气囊内压力 阻断气管导管与气管壁间的漏气不影响气管黏膜的血液循环 12 气管导管的气囊压力检测 手捏气囊感觉法以手捏气囊感觉 比鼻尖软比口唇硬 作为判断标准气囊压力表测量法定量充气法采用 最小封闭压力 与 最小封闭容积 方法确定气囊压力 杜斌 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 10 27 710 712 患者体位 半卧位与仰卧位相比 临床诊断VAP风险可降低53 仰卧位与俯卧位相比 没有显著差异 无禁忌症时 床头抬高30 45 声门下持续吸引 Meta分析显示 使用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 可以降低VAP发病风险 尤其是早发型VAP的发病风险 但是对死亡率无影响 减少重插管减少

5、回路管道的更换频率密闭气管腔内吸引系统呼吸机及相关装置根据其理化性质选择适当消毒方法 其他措施 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R BSI 预防控制措施 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 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 并伴有发热 38 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 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1 最普遍的感染路径 穿刺点部位皮肤的病原菌定植在导管尖端并随之进入导管隧道 1 卫生部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201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定义 18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 1 置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6、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严格按照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 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所用各种医疗用品和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 成人首选锁骨下静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 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消毒时间和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有疾病或携带 感染病原体的医护人员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患疖肿 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 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 20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 2 置管后应当使用无菌透明 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 无菌纱布为1次 2天 无菌透明敷料为1 2次 周每天评估 应

7、当尽早拔管 导管不宜常规更换 2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 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 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注射药物前 应当用75 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及时更换输液管路且冲管 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如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 应当在48小时内拔管怀疑发生导管相关感染 或出现静脉炎 导管故障时 应拔除导管必要时应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CAUTI 预防控制措施 23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 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 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1 诊断原则 同泌尿系统医院内感染诊断标准 1 卫生部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8、 试行 2011 1 导尿操作过程中 外部细菌植入膀胱而感染2 细菌沿留置导尿管内腔上行至膀胱而感染3 留置尿管与尿道黏膜之间的生物膜通过缓释细菌反复引起泌尿道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途径 25 导尿管置入术的使用指征 解除尿路阻塞 允许神经元性膀胱功能失调和尿潴留的病人导尿 泌尿道手术或生殖道手术的病人 危重病人需要准确记录尿量 只有当病人病情需要时才放置导尿管 根据需要决定置留时间 不能仅仅为护理病人的工作人员方便而插管 26 导尿管置入术的禁忌症 病人能够自主排尿仅为获得尿培养或某种诊断检查如尿电解质而采集尿标本 对尿失禁病人安置留置导尿管而代替一般护理 27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防控要

9、点 1 医务人员在置管操作和维护尿管时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 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 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3 置管过程中 指导患者放松 协调配合 避免污染 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防控要点 4 置管后妥善固定尿管 避免打折 弯曲 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 避免接触地面 防止逆行感染 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 通畅和完整 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 防止尿液逆流 5 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 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防控要点 6 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 应当及时更换导

10、尿管 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7 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8 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 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 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 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 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防控要点 9 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 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 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0 按照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和报告 多重耐药菌患者应实行接触隔离 并做好医院感染防控 四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手术部位感染 SSI 是指继发于手术操作形成的伤口中的感染 外科手术必然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 当手术切口的

11、微生物达到一定程度时 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 SSI分类 浅表切口SSI 深部切口SSI 器官 腔隙SSI 皮肤 皮下组织 深部软组织 器官 腔隙 浅表切口感染 手术后30天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 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 表浅切口流脓 有或没有实验室证据 2 通过无菌操作从表浅切口留取组织或液体标本并培养出微生物 3 至少有下列感染症状或体征之一 疼痛或压痛 局部肿胀 发红 发热和外科医生有目的地开放表浅切口 除非培养阴性 4 外科医生或主治医师已经诊断 应该有临床症状和体征支持 下列情况不属于浅部切口感染缝针处脓肿 仅限于缝针穿透处极小范围的炎症和分泌物 会阴侧切或新生儿包皮

12、环切术后的感染 烧伤部位感染 感染累及筋膜和肌肉层 深部切口感染 术后30天 有植入物术后1年 内出现的与手术有关的感染 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肉 并至少符合下列之一1 深部切口流脓 不是来自器官 腔隙 2 深部切口自然裂开或外科医生有目的地开放切口 同时患者具有以下症状或体征之一 发热 38 局部疼痛或压痛 除非培养阴性 3 直接检查 再次手术 组织病理学或放射检查时发现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深部切口感染的证据 4 外科医生或主治医师已经诊断 应该有临床症状和体征支持 器官 腔隙感染 术后30天 有植入物术后1年 内发生与手术有关 感染涉及解剖学结构任何部位 如器官或腔隙 至少符合下列之一 1

13、 器官 腔隙穿刺放置引流管 引流物为脓性 2 通过无菌操作从器官 腔隙留取组织或液体标本并培养出微生物 3 直接检查 再次手术 组织病理学或放射检查时发现器官 腔隙脓肿或其它器官 腔隙感染的证据 4 外科医生或主治医师已经诊断 应该有临床症状和体征支持 需要注意的特殊情况 同时累及浅部及深部切口的感染应报深部切口感染 通过切口引流的器官 腔隙的感染视为深部切口感染 穿刺口周围感染依据其深度分为皮肤与软组织感染 而不应视为SSI 1 脂肪液化2 无菌性毒性反应3 全身性因素 鉴别诊断 微生物培养结果依赖 事实上 临床上出现的SSI中 有10 30 的标本培养没有发现细菌生长 和多种因素有关 抗生

14、素的使用微生物生长缓慢标本采集方法和时机 WHO10大安全手术检查指南 1 手术小组应确信是针对正确的患者和正确的部位施行手术 2 手术小组将使用已知的合适方法 既要让患者处于无痛状态 又要防止麻醉所引起的伤害 3 手术小组应知晓并有效地做好准备 应对可能出现威胁生命的气道阻碍或呼吸功能的丧失 4 手术小组应知晓并有效地做好准备 应对手术期间可能出现的大量失血 5 手术小组应事先了解患者用药史 避免术中诱发药物过敏或药物不良反应 6 手术小组应坚持采用已知可行的方法 尽量减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7 手术小组应避免无意中遗留任何器械或海绵于手术切口内 8 手术小组应妥善保存并准确识别所有取之

15、于患者的手术标本 9 手术小组之间应有效沟通和交流与手术安全相关的所有重要信息 10 医院和公共卫生系统应建立例行制度和程序 以监测手术的能力 数量和结果 SSI的影响因素 外科手术部位常见病原菌 手术切口与SSI的相关性 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预防和控制建议 核心策略正确的抗生素使用 正确备皮方式 患者保温 控制血糖 皮肤消毒 非手术部位感染灶的治疗 外科手消毒 人员管理 伤口护理 术前 患者沐浴通过皮肤清洁和消毒降低皮肤上定值的细菌 建议教育及协助患者至少在手术前一晚淋浴或沐浴 术前备皮在尽可能不损伤皮肤完整性的情况下 短时间去除皮肤表面污垢 清除暂居菌 减少常驻菌并抑制其生长 彻底清洁皮肤的

16、基础上 尽量不剃除毛发若必须剃毛 最好选择剪毛法或药物脱毛法剪毛时间离手术时间近可降低SSI使用化学脱毛剂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 血糖控制 降低由应激性高血糖症导致的机体对细菌感染的易感性 无论是否患有糖尿病 无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如何 只要将血糖控制于 正常 水平 即具有降低术后SSI发生作用 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 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是指在手术开始前一个非常短暂的抗菌药物使用过程 其目的是将术中污染到的细菌负荷减少到不能破坏宿主防御机制的水平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 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 1 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以下简称金葡菌 选用药物2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 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 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3 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 安全 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4 给药方法 接受清洁手术者 在术前0 5 2小时内给药 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