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飞蝗测报技术规范》(报批稿).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494389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洲飞蝗测报技术规范》(报批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亚洲飞蝗测报技术规范》(报批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亚洲飞蝗测报技术规范》(报批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亚洲飞蝗测报技术规范》(报批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亚洲飞蝗测报技术规范》(报批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亚洲飞蝗测报技术规范》(报批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洲飞蝗测报技术规范》(报批稿).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YICS 65.020B 16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201 亚洲飞蝗测报技术规范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technology of the Asian migratory locust(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 Linnaeus)(报批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20-实施20-发布1前言本标准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新疆

2、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玉英,芦屹,李晶,王惠卿,黄冲,杨春昭,王振坤,朱晓华,陈蓉,沈浩。13 亚 洲 飞 蝗 测 报 技 术 规 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区(亚洲飞蝗多发生在农田以及与农田相邻或交错分布的湖库滩涂、河泛荒地或草滩等生境区域,这些区域的蝗虫极有可能危及农作物生长安全)亚洲飞蝗的发生程度分级指标,虫情调查、预测预报方法、资料整理和汇报规程等。本标准适用于农区亚洲飞蝗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2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2.1 亚洲飞蝗蝗区 breeding region of the Asian migratory locust 适宜亚洲飞蝗孳生和栖息

3、的地理生态区域统称为亚洲飞蝗蝗区。我国分为常发区和偶发区,常发区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偶发区指黑龙江和吉林等东北地区。2.2 系统调查 systemic survey为了解某蝗区亚洲飞蝗种群消长动态,对其进行定点、定期、定内容的调查。2.3 普查 widespread survey 为了解某蝗区亚洲飞蝗总体发生情况,在其发生为害的某段时间,进行较大范围的多点取样调查。2.4 发生期 occurrence period用于表述亚洲飞蝗某一虫态的发育进度,一般分为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当代各虫态累计发生量占发生总量的16%、50%、84%的时间分别为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从始盛期至盛末期

4、一段时间统称为发生盛期。2.5 宜蝗面积 The Asian migratory locust suitable breeding area指适宜亚洲飞蝗发生的农区面积。2.6 发生面积 occurrence area of the Asian migratory locust指蝗虫发生密度大于或等于0.02头/区域的面积。2.7 残蝗面积occurrence area of remnant the Asian migratory locust after control残蝗指防治活动结束后仍然存活的蝗虫,此时每667蝗虫数量大于或等于1头的蝗区面积为亚洲飞蝗残蝗面积。3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亚

5、洲飞蝗发生程度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和大发生(5级)。以蝗虫平均密度为主要指标,发生面积占宜蝗面积比率为参考指标进行级别划分,常发区各级分级指标见下表。常发区亚洲飞蝗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发生程度(级)12345蝗虫平均密度(d,头/m2)0.02 d 0.10.1 d 0.30.3 d 0.50.51.0发生面积占宜蝗面积比率(P,%)P20P20P20P20P204 常发区蝗情调查4.1 春季卵存活情况调查早春土壤解冻后开始调查蝗卵存活情况(主要蝗区亚洲飞蝗生活史参见附录C),每10天一次。根据当地亚洲飞蝗宜蝗区不同生态类型,随机调查51

6、0个样点。每点样面积为1m2,挖取25cm的表土层,分别计数样点内卵块数和卵粒数;再随机抽取5-10块卵,逐粒观察卵粒存活状态,统计总卵粒数和死亡卵粒数,计算卵死亡率。调查结果记入亚洲飞蝗卵越冬死亡调查记载表(附录A表A1)。4.2 蝗蝻和成虫调查4.2.1 发育进度系统调查春季气温达10时,在室外人工罩笼或饲养棚中,调查蝗卵的发育进度(亚洲飞蝗卵形态及胚胎发育特征参见附录D),以此辅助确定大田蝗蝻出土期的调查日期。当在室外罩笼中的蝗卵发育至胚熟期时,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生境的蝗区进行野外调查,每隔5天调查1次,直至蝗蝻始见,以确定蝗蝻始见期和出土盛期。自蝗蝻始见期至成虫羽化盛期,进行发育进度调

7、查,每隔10天调查1次。选择不同生境,每个生境随机捕获蝗蝻不少于30头,统计各龄期蝗蝻、成虫的数量(亚洲飞蝗各龄期蝗蝻主要特征参见附录E,成虫形态特征见附录F),计算各龄蝗蝻、成虫比率和成虫雌雄比例。调查结果记入亚洲飞蝗蝗蝻发育进度调查记载表(附录A表A2)。同时,将各生境捕获的蝗蝻和未产卵成虫,按雌、雄约1:1比例、不低于每平方米5-10头的密度放入人工罩笼或饲养棚中,总饲养面积不少于50 m2。每天用采集的新鲜禾本科植物饲养,直至交配产卵,以备翌年春季观测蝗蝻发育进度。4.2.2 蝗蝻及天敌普查在3龄蝗蝻发生盛期即采取防治措施前普查1次。选择不同生境蝗区,随机取5个样点,每点调查10m2,

8、即目测1m宽前行10m范围内的蝗虫数量,记载样点内蝗虫总头数、蝗蝻密度,观察记录群居型或散居型蝗群,并用GPS进行发生范围定位;并估算本地发生面积。调查结果记入亚洲飞蝗蝗蝻发生密度和面积调查记载表(附录A表A3)。在普查蝗蝻的同时进行各类天敌的调查。蜘蛛、蚂蚁、步甲等,每点调查1m2,目测蛙类与鸟类数量。寄生性天敌调查,观察是否被昆虫、细菌、真菌等所寄生(具体特征参见附录G)。调查结果记入亚洲飞蝗天敌调查记载表(附录A表A4)。4.3 边境蝗情调查7至8月成虫发生期,在适宜亚洲飞蝗发生的边境地区,沿边境线对亚洲飞蝗入境情况开展调查。前期以巡查为主,每隔10天调查1次,观测是否有境外成虫迁入;一

9、旦发现迁飞成虫随即开展普查,调查方法同4.2.2,记载亚洲飞蝗发生密度、发生类型,并估算本地发生面积。调查结果记入亚洲飞蝗边境虫情调查记载表(附录A表A5)。4.4 残蝗普查每年在亚洲飞蝗即将越冬时普查1次。选择不同生境蝗区,随机取5个样点。每样点调查667m2,即步行222m目测3m宽范围内的蝗虫数量,记载亚洲飞蝗成虫数量,并估算本地残蝗面积。扫网捕捉蝗虫30头以上,调查成虫雌雄比例。调查结果记入亚洲飞蝗残蝗密度普查记载表(附录A表A6)。5 偶发区蝗情调查在亚洲飞蝗历史曾经发生地区及相邻适生区,7月上旬至8月上旬,开展以目测为主的拉网式普查,每隔5天调查一次。发现蝗虫后再进行定点调查,方法

10、见4.2.2,调查结果记入亚洲飞蝗蝗蝻发生密度和面积调查记载表(附录A表A3)和亚洲飞蝗天敌调查记载表(附录A表A4)。6 预测预报方法6.1 发生期预报6.1.1 历期法蝗蝻出土期:根据不同生境蝗卵发育进度及当地气候条件,预测蝗蝻孵化出土盛期(亚洲飞蝗越冬卵发育历期参见附录H.1)。蝗蝻3龄盛期:根据当地历年积累的资料和气候情况,以及当年蝗蝻出土情况,预测蝗蝻3龄盛期(即防治适期,亚洲飞蝗各龄蝗蝻发育历期参见附录H.2、H.3)。6.1.2 有效积温法按有效积温法则公式和当地下一段时间气温的预测值进行发生期和防治适期预测(亚洲飞蝗卵及各龄蝗蝻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参见附录I)。式中,N为发育

11、天数,K为有效积温,T为实际温度,C为发育起点温度。6.2 发生面积预测根据上年残蝗分布区域、面积和当年春季卵期调查卵死亡率,结合蝗区气象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做出当年发生面积预测。6.3 发生程度预测根据上年残蝗密度、面积以及占宜蝗面积比率,结合当年春季卵死亡率,对照常发区亚洲飞蝗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做出发生程度预报。7 资料整理和汇报7.1 发生实况统计表11月份,总结统计当年亚洲飞蝗发生情况,整理数据资料,填写亚洲飞蝗发生实况统计表(附录B表B1),按规定时间汇报。7.2 翌年发生预测表11月份,根据当年亚洲飞蝗发生情况和残蝗调查结果,整理数据资料,作出翌年发生预测,填写亚洲飞蝗翌年发生预测表

12、(附录B表B2),按规定时间汇报。7.3 当年发生趋势预测表春季,根据上年残蝗调查情况、春季卵存活率和发育进度调查情况,整理数据资料,填写亚洲飞蝗发生期预测表(附录B表B3)、亚洲飞蝗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预测表(附录B表B4),按规定时间汇报。附录A(规范性附录)亚洲飞蝗调查资料表册表A1 亚洲飞蝗卵越冬死亡调查记载表调查日期调查地点调查生境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卵块数(块)总卵粒数(粒)死亡卵粒数(粒)卵死亡率(%)备注注:调查生境指草滩、荒地、撂荒地、田埂、渠道和滩地等表A2 亚洲飞蝗蝗蝻发育进度调查记载表调查日期调查地点调查生境经度纬度海拔高度调查面积(m2)总头数(头)各龄蝗蝻、成虫的数量及其

13、比率备注1龄2龄3龄4龄5龄成虫数量(头)比率(%)数量(头)比率(%)数量(头)比率(%)数量(头)比率(%)数量(头)比率(%)数量(头)比率(%)雌雄比例表A3 亚洲飞蝗蝗蝻密度和面积调查记载表调查日期调查地点调查生境经度纬度海拔高度调查面积(m2)总头数(头)蝗蝻密度(头/m2)群居型散居型备注类型蝗群数量表A4 亚洲飞蝗天敌调查记载表调查日期调查地点调查生境调查面积(m2)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比率(%)蜘蛛(头/m2)蚂蚁(头/m2)步甲(头/m2)蛙类(只/667m2)鸟类(只/667m2)其他昆虫寄生细菌寄生真菌寄生其他表A5 亚洲飞蝗边境虫情调查记载表调查日期调查地点调查生境经度纬度海拔高度调查面积(m2)平均密度(头/m2)最高密度(头/m2)群居型散居型备注表A6 亚洲飞蝗残蝗密度普查记载表调查日期调查地点调查生境经度纬度海拔高度调查面积(m2)总头数(头)平均密度(头/6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