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专题强化测试卷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2493492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专题强化测试卷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专题强化测试卷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专题强化测试卷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专题强化测试卷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专题强化测试卷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专题强化测试卷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专题强化测试卷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优化测评卷题号一二总分1314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小题,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题号1.2.3.4.5.6.7.8.9.10.11.12.选项1. 艾弗里及其为了探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肺炎双球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B.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的作用C.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菌的DNA后出现的菌落只有S型D.该实验证明了

2、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 下图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B.a、d组小鼠死亡是小鼠免疫功能丧失的结果C.从d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到的S型细菌是由S型死细菌转化的D.从变异的角度看,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突变3.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本实验需利用已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来标记噬菌体B.分别用35S、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延长培养的时间可以提高沉淀物中的放射性D.本实验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4. 下面是噬

3、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B.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C.将混合保温时间偏短,且其他操作正常,会使得上清液放射性偏高D.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5. 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核糖核酸的含氮碱基最多有4种B.有的核糖核酸能催化生化反应C.有的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D.核糖核酸在细胞中能通过半保留复制方式复制6. 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

4、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7. 将雌性蝗虫某个细胞的染色体中所有DNA链都用32P标记,然后将该细胞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两次连续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如果是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目将有两种且两两相等B.如果是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目将有两种两种且两两相等C.如果是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目都相同D.如果是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目都相同8. 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

5、但需要消耗ATPB.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C.DNA分子的提箱需要引物,且两条子链的合成 方向是相反的D.因为DNA分子在复制时城根严格遵循碱基互相配对原则,所以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的碱基序列 是完全一致的9. AUG、GUG是起始密码子,在mRNA翻译成肽链时分别编码甲硫氨酸和缬氨酸,但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既不是甲硫氨酸,也不是缬氨酸,这是因为()A.组成人体血清白蛋白的单体中没有甲硫氨酸的缬氨酸B.mRNA与核糖体结合前去除了最前端的部分碱基序列C.mRNA起始密码所在位置的碱基在翻译前发生了替换D.肽链形成后的加工过程中去除了最前端的部分氨基酸10. 下图甲表示某原核细胞中

6、一个基因进行的某项生理活动,图乙是图甲中c部分的放大。若该基因中碱基T为m个,占全部碱基的比值为n。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显示染色体DNA上的基因正在表述,最终可得到3条相同的多肽链B.图乙所示核苷酸共有5种,与的区别是所含的五碳糖不同C.图乙所产生的上有密码子,其中胞嘧啶至少含有1/(n-2m)D.图甲未体现生物界中心法则的所有过程,可看出核糖体移动方向是从a到b11. 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核糖体只能合成一种类型的蛋白质B.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使翻译更高效C.构成核糖体的rRNA分子可能包含“ATTGACCCGGTCAA-”序列D.DNA的两条链是

7、互补的,某基因的mRNA能以任意一条链为模板合成12. prps蛋白转变成prpsc蛋白并在神经细胞内积累时,能导致疯牛病。图示prpsc蛋白的形成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完成图中与过程模板相同B.遗传物质prpsc以自身为模板进行复制C. prpsc出入神经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D. prps转化成prpsc时有正反馈效应二、非选择题(共28分)13. (14分)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在赫尔

8、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理论上讲,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的_。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升高,其原因是: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子代来,经离心后_。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_。14. (14分)下图表示细胞中出现的

9、异常mRNA被SURF复合物识别发生降解的过程。该过程被称为NMD作用,能阻止有害异常蛋白表达。NMD作用常见于人类遗传病中,如我国南方地区高发的-地中海贫血症。(AUG、UAG分别为起始和终止密码子)图中异常mRNA与正常mRNA长度相同,推测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中的_。由此说明,基因通过_而控制性状。异常mRNA来自于突变基因的_,其降解产物为_。如果异常mRNA不发生降解,细胞内就会产生肽链较_的异常蛋白。【答案揭晓】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选项CACADCDDDDBD二、非选择题13. 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蛋白质外壳a:分布在上清液中 b:是 出现放射性14. 碱基替换 控制蛋白质的结构转录 (核糖)核苷酸 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