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445615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乡市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新乡市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新乡市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新乡市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新乡市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乡市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乡市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新乡市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于质量:H-1 He-4 C-12 N-14 O-16 Na-23 S-32 C1-355 Cu- 64 Ag -108 Ba -137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单质碘溶解于有机溶剂CCl4中,所得溶液的颜色是A. 蓝色B. 紫红色C. 银白色D. 绿色【答案】B【解析】【详解】单质碘溶解于有机溶剂CCl4中,所得溶液的颜色是紫红色。故选B。2.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水银B. 胆矾C. 干冰D. 醋酸【答案】C【解析】【详解】非电解质指

2、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常见的非电解质有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氨气等。水银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胆矾和醋酸属于电解质,干冰属于非电解质。故选C。【点睛】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前提必须是化合物;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导电的离子必须是电解质自身电离的。3.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 过滤 蒸发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A. 和B. 和C. 和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过滤、向容量瓶转移液体,需要玻璃棒引流;蒸发需要玻璃棒搅拌,故选A。【考点定位】考查玻璃棒的使用【

3、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中玻璃棒的使用,为高频考点,侧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注意掌握玻璃棒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玻璃棒在很多操作中被用到,不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也不相同,在溶解中加速溶解,在过滤中引流,防止液体飞溅,在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受热而飞溅,配制溶液转移液体需要玻璃棒引流。4.从元素的化合价分析,下列物质中不能作还原剂的是A. NH3B. S2C. Na+D. Fe2+【答案】C【解析】【详解】从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元素化合价能够升高,可作还原剂,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不能再失去电子,不能作还原剂,Na+是稳定结构,+1价是钠元素的最高价,不能再失去电子

4、,不能作还原剂,S2- 可以升价到 0、+4、+6,NH3中氮元素-3价能升高到0价等,Fe2+ 能升高到+3价,它们都可作还原剂。故选C。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摩尔是物质的数量的单位B. 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C. 1 mol OH的质量是17gD. 气体摩尔体积为224molL1【答案】C【解析】【详解】A.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A错误;B. 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mol,故B错误;C. 1 mol OH的质量是17g,故C正确;D.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1,故D错误。故选C。【点睛】(1)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它的单位。(2)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

5、ol,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3)气体摩尔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6.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烧菜用过的铁锅,久置出现红棕色斑迹B. 燃烧天然气以提供热量C. 牛奶在空气中酸败变质D. 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制备胶体【答案】D【解析】【详解】A.铁锅久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燃烧天然气,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C. 牛奶在空气中酸败变质,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向沸水中滴

6、入FeCl3饱和溶液,是铁离子的水解,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选。故选D。7.从学生实验中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进行实验时,出现许多不正确的操作方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实验中,应该克服不规范的操作。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A. 洗气装置中导气管遵循“长进短出”原则,故A错误;B. 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右手食指顶住塞子,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混合,使溶质尽可能的被萃取,故B正确;C. 量筒只能量取溶液,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配制溶液,如果稀释浓硫酸,应该将量筒紧贴烧杯口,把浓硫酸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防止放

7、出的热量使局部温度过高而溅出液体,故C错误;D. 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胶头滴管应该悬空,否则会污染胶头滴管,故D错误。故选B。8.在反应3Cl22FeBr2=2FeCl32Br2中,被还原的元素是A. FeB. Fe和BrC. ClD. C1和Br【答案】C【解析】【详解】反应3Cl22FeBr2=2FeCl32Br2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1价,Fe元素+2价升高为+3价,Br元素由-1价升高为0,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所以该反应中Cl元素被还原。故选C。【点睛】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9.下

8、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A.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 制取蒸馏水时,为防止蒸馏烧瓶内液体暴沸,应先向蒸馏烧瓶内加入几粒沸石C.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加入盛水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D. 做CO还原Fe2O3实验时,为防止污染环境,实验完毕,先停止通CO,再停止加热【答案】D【解析】【分析】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加沸石的目的是防止暴沸;C.稀释浓硫酸时,要酸入水;D.从灼热的铁很容易再次被氧气氧化来分析。【详解】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要从上口倒出,故A正确;B.加沸石的目的是防止暴沸,故B正

9、确;C.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浓硫酸稀释时会放热,故要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且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故C正确;D.如果先停止通入CO,则灼热的铁很容易再次被氧气氧化,故要先熄灯,待铁冷却后,再停止通入CO,故D错误。故选D。10.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与50mL1mol L1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A. 50mL1molL1 NaCl溶液B. 75mL15mol L1 CaCl2溶液C. 100mL2molL1 KCl溶液D. 150mL3molL1 AlCl3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50mL1molL-1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2c(MgCl2)=2mol/

10、L, A.50mL1molL-1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c(NaCl)=1mol/L,故A错误; B.75mL 1.5molL-1 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2c(CaCl2)=3mol/L,故B错误; C.100mL2molL-1K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c(KCl)=2mol/L,故C正确; D.150mL3molL-1 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3c(AlCl3)=9mol/L,故D错误。故选C。11. 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离子反应的是A. 钠在氯气中燃烧B.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C

11、. 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D. 锌粒放入稀硫酸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离子反应一定是在溶液中发生,钠在氯气中燃烧不再溶液中发生,A错;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是复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错;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是复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错;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离子反应,D对。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关系。12.硫酸钠和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H+浓度为03molL1,SO42浓度为04molL1,则混合溶液中Na+浓度为A. 0. 15 molL1B. 0.2 molL1C. 0.25molL1D. 0.5 molL1【答案】D【解析】【

12、详解】设Na+浓度为X,根据电荷守恒可知,03molL11+ X1=04molL12,X=0.5 molL1。故选D。【点睛】混合溶液不显电性,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1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 由于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 使用容量瓶前应先检查其是否漏液D. 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答案】A【解析】【详解】A.酒精和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故A错误;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B正确;C. 容量瓶有塞子,使用容量瓶前应

13、先检查其是否漏液,故C正确;D. 蒸发操作时,有大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故D正确。故选A。14.一个A原子转移2个电子给2个B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成物的化学式为A2B,A是还原剂B. 生成物属于混合物C. 生成物的化学式为AB2,B发生还原反应D. 生成物一定为电解质【答案】C【解析】【分析】一个A原子转移2个电子给两个B原子,二者原子个数关系为1:2,则生成物化学式为AB2,则反应中A为还原剂,被氧化,B为氧化剂,被还原。【详解】A. 生成物的化学式应为AB2,A是还原剂,故A错误;B. 生成物属于化合物,故B错误;C. 生成物的化学式应为AB2,B为氧化

14、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D. 生成物不一定为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C。15.过滤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1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加入如下试剂(实验操作略),可制得相对纯净的食盐水: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过滤。正确的试剂滴加顺序为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首先要把粗盐溶于水形成溶液,然后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

15、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最后经蒸发操作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所以正确的顺序为;故选B。16.在3C126KOHKClO35KC13H2O的反应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KCl是氧化产物,KClO3是还原产物B. 每消耗224LCl2,转移2mol电子C. KOH和H2O均为强电解质D. Cl2在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答案】D【解析】【分析】3C126KOHKClO35KC13H2O的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到+5价,由0降到-1价。【详解】A. 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