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复习题.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432136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出师表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出师表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出师表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出师表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出师表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复习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师表自测反馈习题 一、分段阅读 15自然段 (一)解释加点的词:1、中道崩殂 死亡 2、益州疲弊 民生凋敝 3、不懈于内 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5、忠志之士 6、追先帝之殊遇7、开张圣听 8、以光先帝 9、恢弘志士之气 10、妄自菲薄11、引喻失义 12、以塞忠谏之路 13、陟罚臧否14、作奸犯科 15、付有司论其刑赏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17、不宜偏私 18、此皆良实 19、志虑忠纯 20、是以先帝21、简拔以遗陛下 22、愚以为23、悉以咨之 24、裨补阙漏25、性行淑均 26、晓畅军事 27、举宠为督 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31、

2、贞良死节(二)地毯式阅读: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 ;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 。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 ”形成的。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11.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 12.文中的“先汉”指的是 ,后汉指的是 。 13. “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67自然段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躬耕于南阳 2.苟全性命于乱世3.不求闻达 4.先帝不以臣卑

3、鄙5.猥自枉屈6.由是感激 7.遂许先帝以驱驰 8.后值倾覆 9.尔来10.寄臣以大事 11.夙夜忧叹12.以伤先帝之明 13.深入不毛14.庶竭驽钝 15.攘除奸凶(二)地毯式阅读: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用原文回答问题: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由是感激”的原因? 文中的“卑鄙”具体指什么? 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出师“的战略目标是(诸葛亮认为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职分是):4.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5.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6.第6段作者如何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做铺垫的? 89自然段 (一)解释给加点的词:1.斟酌损益 2.责攸

4、之、袆、允等之慢3.愿陛下亲之信之 4.以彰其咎 5.咨诹善道 6.察纳雅言7.临表涕零(二)地毯式阅读:1.“深追先帝遗诏”与前文 相照应。二、综观全文1. 本文向刘禅上书,但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先帝”却有十三次,为什么?2. 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可谓分析透彻,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试分析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何特色?3. 诸葛亮的出师表受到无数后人的高度评价,请写出与“表”相关的诗句。出师表自测反馈习题答案 一、分段阅读: 15自然段 (一)略。(二)1.略。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

5、于外(主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3.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 4.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刘禅昏庸无能,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所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5.纳谏、法治、用人。 6.“作奸犯科” 的人,该受赏的是“为忠善”的人。 7.不可以,为提出“亲贤远佞”建议张本,使刘禅明了亲贤的对象。 8.忠心、品德、才能。 9.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

6、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 10.参考:此段诸葛亮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倾颓”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贤远佞,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借古鉴今,成败并举。 11.贞良死节之臣 12.西汉,东汉 13.内是指“皇宫中”;外是指“朝廷中” 14.臧 否;刑 赏;平明 偏私;兴隆 倾颓等 67自然段(一)略(二)1. 略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三顾茅庐、襄阳病败、白帝城托孤、渡泸水、南征孟获。 4. 追述自己随先帝艰难创业,忘身忧国,不避辛劳的历史。既表达自己一片忠贞激励刘禅,更主要是为北伐请命。说明这是先帝托付,是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和行动。 5.表明无意功名利禄,从而突出先帝三顾之恩。 6.作者自述本志,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

8、北伐建议。 7.宽宏的气度,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品德。 89自然段 (一)略 (二)1.“盖追先帝之殊遇” 2.参考: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是否能采纳建议的忧虑。二、综观全文 1.此表虽是为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在于劝谏刘禅“内修政理”。历史上,刘禅昏庸,宠幸宦官,对于朝政,诸葛亮事无巨细。此次出征,他必然为国政忧虑,所以重在提建议,荐人才。这正是针对蜀国形势,有利于出征北伐。 2.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句句借先帝之口说出。使所进忠言“直而不肆”,得体而恳切。以此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3.主要从忠心耿耿的角度写。 4. 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5.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