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居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ss.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407615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民居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ss.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藏民居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ss.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藏民居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ss.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藏民居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ss.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藏民居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ss.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藏民居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ss.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民居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ss.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才的汽车设计大师:保时捷先生-历史论文天才的汽车设计大师:保时捷先生 他传奇的一生与那些经典的设计,在汽车工业史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文 匡济 有爱车的好事者提出一个问题名车保时捷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莫非与福特汽车的创始人叫福特一样,源自于一个伟大的汽车大师之姓名?由此入手,进入历史,才发现,在这个品牌的背后,有一段波澜壮阔的德国近代汽车工业史 群雄并起 史称德国人卡尔奔驰于1885年发明了第一辆现代意义上的汽车,但早期汽车工业重心却并不在德国,而是在法国。 当时,汽车这种尚处于起步状态的新式交通工具,基本上属于手工打造的阶段,产量之小,价格之贵,可想而知。能消费得起的人物,除了各国权贵外,就只有

2、当时聚集于时尚之都巴黎的富豪。刚刚在“铁血宰相”俾斯麦之推动下完成统一的德国,尚处于艰苦奋斗的新兴阶段,显然缺乏这种奢侈品的市场空间。 随着技术进步,市场扩大,德国汽车工业也逐步发展起来,在19世纪末,欧宝、奔驰、奥迪这些后来享誉世界的德国品牌都已有了相当规模。 唯独没有保时捷。 后来保时捷创始人在此时还是一名游走于各大汽车商之间的设计师。其全名为Ferdinand Porsche,按照普通话音译当是费迪南德波尔舍,按照粤语音译则是费迪南德保时捷,显然后者听来更加耳熟。这位保时捷先生出生于铁匠世家,且与许多影响了德国历史的人物一样,他是一个奥地利人。这个铁匠的儿子在14岁时接触到了电灯,从此迷

3、恋上了这种不同于蜡烛的东西,进而开始研究电学。其实他的最大潜能在于机械设计,特别是汽车设计,故而在20岁出头时便有了大量的相关发明,包括世界上第一辆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丰田普锐斯之先祖)。 当时汽车界盛行赛车,因为只有如此方能彰显各自品牌之实力,这也成为设计师出名之捷径,保时捷先生自然很有兴趣。1906年,他加入了戴姆勒在奥地利的分公司,开始设计赛车,惊人潜力从此爆发。不到三年,其设计出来的赛车便成为了赛场霸主。 因此,他也算是成名颇早。 不久一战爆发,已名动天下的保时捷被指派为斯柯达兵工厂车辆部门的技术主管,先后设计出了一系列军用车辆,并因为表现出色被授予了维也纳工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从此他的

4、称呼也就变作了保时捷博士。 一战结束之后,保时捷博士继续从事赛车设计。不过有鉴于战争创伤巨大,市场萎靡,他以一个汽车设计师的直觉,认为应该设计一种价廉物美、面向大众的小型汽车,并有一些探索。然而,当时欧洲汽车工业界许多人的思维,只不过比汽车刚诞生时前进了一点点,把汽车从富豪奢侈品划到了有钱人专用。至于面向大众的小型汽车?算了吧。 此时在地球另一半的美国,却因一个天才推动小型汽车而爬上了汽车工业的霸主位置。此天才便是福特,他在德国人发明汽车20余年后,造出了一辆划时代的T型车,属于价廉物美的大众产品。他又根据屠宰场的流水线发明了汽车生产线,大大提高产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从此美国汽车工业在

5、福特引领下以爆炸式速度发展。加上美国未受一战波及,环境更加优越,到了一战结束时,美国制造的汽车已占据全球大半市场,号称世界上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美国货,其势非欧洲诸国所能敌也。 保时捷博士对于异国同行福特必然不会陌生,欣赏之余当有许多的羡慕。无奈他生产小型车的计划始终说不动那些保守的公司高层,以至于只有另谋东家。后来他又加入了戴姆勒一奔驰公司,也就是今日的梅赛德斯一奔驰之前身。虽然他早已因成功设计了一系列高性能赛车而成为公认的欧洲汽车大师,连换个工作、跳个槽都会登上报纸头条,但新东家照样对其小型车计划不感兴趣,还是希望他去开发一些跑得飞快的赛车。 在几乎无人支持的孤立环境下,保时捷博士硬是搞

6、出了十来辆小型车,因此与公司董事会产生严重对立。或许是好事多磨,在进行小型车展示那一天,保时捷博士所设计出来的小型车居然不知何故在董事会成员面前连火都打不燃,因此遭到更多的嘲讽。 对于一位严谨的设计师而言,这背后隐藏的敌意太多太多。 他只能选择离开。 而当时欧洲各大汽车厂商,在美国生产的廉价小型车的攻势面前,基本上都是步步退让,德国的情况尤其不妙,以至于该国最大的汽车品牌欧宝都被美国通用公司收购了。 紧接而至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更是雪上加霜,为了争夺大幅度萎缩的市场,许多汽车厂商选择合并以加强实力,其中便以德国萨克森州的奥迪、DKW、霍克、漫游者所成立的汽车联盟最为知名,后来奥迪著名的四环标志即是

7、继承于此。 不过,包括汽车联盟在内的德国汽车厂商,发展的重心依然不在小型车,还是在赛车上,这是为何? 原来当时刚刚上台的希特勒,认为赛车是一项能“大壮国威”的运动,特拨款100万马克奖励那些能“为国争光”的公司。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这可是一笔巨款。其最初的获得者是实力强劲的梅赛德斯-奔驰公司。不过在汽车联盟找上保时捷博士之后,局面就开始改变了。 其实准确地讲,应该是找上了保时捷公司,因为此时保时捷博士已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一个有十多名员工的小型汽车设计工作室,位于斯图加特。规模虽小,但阵容可不简单,除了大名鼎鼎的保时捷博士外,还有七位资深的汽车设计与制造方面的专家,涵盖了从车身结构到发动机所有

8、领域。 于是保时捷博士应汽车联盟之邀,以赛车为武器,与戴姆勒一奔驰公司展开较量。他还面见希特勒,成功说服其将百万马克的补贴分出一半来。而他与这位独裁者的初次会面,也将深深改变他本人以及保时捷公司的命运。 战火纷飞 一战之后的德国政府本来也有小型车计划,无奈困难重重,难以推行,即便到了希特勒上台,以他的独裁力量强行推动,此事进展也并不大。 德国官方所任命的设计师,正是保时捷博士。然而,早就为小型车大声疾呼的保时捷博士的计划为什么不能顺利推行呢? 缺钱。 独裁者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要求保时捷博士开发一种售价不高于1000马克的小型车,并承诺不用担心亏本,因为他会以国家的名义提供大量补助。博士经过计算

9、发现,最低成本都不低于2000马克,而德国官方许诺的补助又迟迟不到位,开发进度自然极为缓慢。直到差不多四年之后,才造出第一批原型车。其他汽车厂商,比如戴姆勒一奔驰对这头一批的原型车只有充满醋昧的评价:长相怪、丑陋不堪。 有多怪呢?看看图片就知道,大体像一只甲壳虫。不错,这就是后世名车甲壳虫的起源。 德国政府倒是甚为满意,立即启动了生产这种大众汽车的工厂建设计划。经过多种方式筛选,工厂厂址定在了沃尔夫斯堡,也就是今日大众汽车集团总部所在。 动用了国家力量进行修建的大众汽车工厂,是一座目标年产量要超过100万辆的巨无霸。观今日全球最大汽车厂韩国蔚山汽车厂也不过年产100多万辆,便知道当年的德国政府

10、已到疯狂的程度。 希特勒甚至还提议将这座工厂以其主要负责人的名字来命名,也就是“保时捷工厂”,但保时捷博士拒绝了,所以直到此时,真正意义上的保时捷品牌还没有诞生,大众倒算是诞生了。 1939年2月16日,二战爆发前最后一次全球车展在柏林举办,由保时捷博士改进之后的甲壳虫汽车登台亮相,同时大众汽车工厂也开始于9月进行批量生产。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二战爆发。 在匆匆生产了600余辆甲壳虫后,这座汽车工厂就被纳粹转为生产军火,保时捷博士也如在一战中所经历的一样,转去负责军用车辆的开发。 也并非只有大众汽车工厂和保时捷博士遭到这种“绑架”,当时德国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都被强行拉上了

11、纳粹的战车。如德军所用卡车,就多为奔驰公司和欧宝公司所产,宝马公司则为空军开发了大量发动机,还为陆军开发摩托车。 战争爆发后不久,保时捷博士就受命在甲壳虫的基础上造出一种军用轻型汽车,大体也就相当于现在的越野车,主要要求是能适应各种恶劣战场环境、皮实耐用。不到三个月,保时捷博士就改造出一种82型军车来。 此车其貌不扬、噪音巨大、乘坐难受,在最初接收的德军部队那里并不受待见,他们更喜欢奔驰所产的同类军车。不过,随着战争的发展,战场环境的多变,这种军车的超强适应性便凸显出来,特别是在北非战场上,大漠黄沙中,烈日炙烤下,最结实、耐用、可靠的军车,就是保时捷博士开发的这种82型军车。逐渐爱上了它的德军

12、士兵,还根据其不怎么样的外形起了一个“桶车”的绰号。许多德军将领开始以其为座驾,穿梭于战火之中,其中便有“沙漠之狐”隆美尔,他的评价是:骆驼能去,“桶车”就能去。 当时福特工厂也在为美军生产一种性能优异的越野车吉普。 后来德军方面又提出了新要求,因为侵略地域太广,有许多河流纵横的沼泽地带,特别是入侵苏联之后,故而需要一种具备一定浮渡能力的两栖军车。已经大受欢迎的“桶车”成了首选改造对象,保时捷博士又以闪电般的速度造出一种水陆两用的“桶车”来,因为性能优异,多数都被希特勒的嫡系部队党卫军抢先占有。 不过,保时捷博士在战争中最具传奇色彩的设计,并不是“桶车”,而是“虎式坦克”。 一个汽车设计师,怎

13、么干起了设计坦克的活?听来有些匪夷所思,不过在当时的工业界,汽车与坦克之间的鸿沟并不像现在那么巨大。所谓设计坦克,确切地讲也只是设计坦克底盘,火炮和炮塔都是专业的军火公司来造。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在甲壳虫带来的巨大好感之下,希特勒早就将保时捷博士纳入德国坦克发展委员会,并将其视为自己的首席军用车辆顾问,范围当然涵盖坦克。 战争初期德军坦克的性能并不怎么样,遇上英国、法国的重型坦克就犯怵,不用坦克发展委员会提建议,军方就在大呼要搞重型坦克,并找来四家厂商竞标,其中除了保时捷博士代表的设计公司外,其余三家分别为亨舍尔、奔驰、MAN。 一个设计公司和几个大型汽车工厂站在一起,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但偏

14、偏就能站在一起,这本身就表明了希特勒有很强的偏向性。在这种偏向性之下,保时捷博士得以大胆地运用许多非同寻常的技术,如他当年赖以成名的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就被搬到了坦克身上,进而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混合动力坦克。 当时,保时捷博士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亨舍尔公司,奔驰和MAN后来转去生产另一种名为“黑豹”的坦克了。亨舍尔公司本来也是德国一家汽车厂商,以制造火车头起家,以制造卡车见长,战争爆发后成为德军重要坦克生产商。两者的设计各有所长,但就成熟度而言,保时捷博士的作品要差上几分,主要问题就出在那超前的混合动力系统上。即便希特勒一再运用他的权力进行干预,最终军方还是选择了亨舍尔的版本。 已经生产出来的保时捷

15、“虎式”坦克大约只有几辆走上了战场,传闻还有一辆是由保时捷工厂的工人所驾驶,与苏联红军展开过对决,其余近百辆还没装上炮塔和火炮的底盘。在保时捷博士的建议下,虎式坦克又被改装成了“费迪南德”式坦克歼击车,其实也就是一种自行重装甲反坦克炮。这种坦克歼击车自然也是混合动力,搭载一门威力巨大的88毫米火炮,在距离大约3000米就能将盟军坦克击穿,是德军后期一种表现出色的反坦克兵器。 涅槃重生 纳粹战败之后,被捆绑于纳粹战车之上的德国汽车厂商,都因为参与战争而被盟军接管,其高层人物也纷纷以战争罪名投入监狱。 那座差点被命名为“保时捷工厂”的大众汽车厂,在战争中被炸成了一堆瓦砾。接管此地的英军四处找人来接盘,不料福特等公司前来一看,都纷纷摇头,称这是一文不值的废墟。眼看大众汽车厂就要如此沉没于人间,好在有一个名为赫斯特的英军上尉,颇有经营天赋,他想到了利用残存零部件生产甲壳虫的主意,并以供应免费午餐的方式招募工人,再卖给占领德国的盟军。大众汽车厂由此得以延续下来,并因为随后的“马歇尔”计划得到强力刺激,价廉物美的甲壳虫汽车开始赢得战后市场,未来的汽车霸主正在浮出水面。 至于保时捷博士自己的设计公司,则在战争末期被分散搬到了三个地方,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