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大丽轮枝菌分子分型和致病力测定.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382010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DOC 页数:196 大小:3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棉花大丽轮枝菌分子分型和致病力测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6页
棉花大丽轮枝菌分子分型和致病力测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6页
棉花大丽轮枝菌分子分型和致病力测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6页
棉花大丽轮枝菌分子分型和致病力测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6页
棉花大丽轮枝菌分子分型和致病力测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棉花大丽轮枝菌分子分型和致病力测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大丽轮枝菌分子分型和致病力测定.doc(1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棉花大丽轮枝菌分子分型和致病力测定1、相关定义1.1、致病范围测定的有关概念 本研究主要测定 T4 新菌对黄淮麦区的 151 份主栽品种苗期致病性,并以当前几个 主要的条锈生理小种 CYR29,CYR31,CYR32, CYR33,Su11-4 抗病性结果作为比较,以得 到较为准确的致病性结果。对我国小麦条锈病流行区后备和主栽品种的致病范围的测 定,研究结果可为抗锈育种和小麦条锈病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Li Q 2011)。 1.2、绿量概念的提出 随着生态城市理论的提出,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在上海和北京率先开展了 园林植物生态功能的量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绿化评估概念”绿

2、量 (Green quantity)”,但对其涵义的诠释不同地区有所不同,有的指城市绿化覆盖 率、绿地率;有的指环境,认为是环境标志(Environmental Label)也是生态标志, 绿色标志;有的指植物叶片表面积的总和,以 m 2 为单位;有的指所有生长中植物茎 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又称”绿化三维量即 Three-dimension Green quantity”), 用以说明和衡量城市绿色,以 m 3 为单位。凡以衡量植物叶片表面积总和、生长中植 物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为内容的绿量均是以绿地生态功能为基础,是从生态学的 能量转换利用和植物茎叶的生理功能这一基本点出发的,通过对叶面积、

3、茎叶体积 的计量,来显示绿色面积、绿色三维体积与植物生态功能的相关性,能真正说明植 物功能乃至绿地功能的生态效益 2,4653 。其主要特点是:它针对不同植物种类和不 同绿地结构间存在的功能差异,提出了以植物所占据的绿色面积或空间体积作为评 价标准,使绿化评价指标由二维指标向三维指标迈进了一步 53 。日本提出”绿的量” 包括平面的绿地面积和面积率,和立面的人视野里绿叶所占的比率,即绿视率。 植物单体 绿 地 植物群落 绿地系统 生 态 游 憩 审美观赏 平 面 复 层 立 体 绿化环境 功 能 绿色量 叶 面 覆 盖 叶面积指数 绿视绿 三维量 面 积 百分率 体 积 Fig1. Relat

4、ionship of greening environment function and quantity 图 1 绿化环境功能与量化的关系52 10 1.3、定义材料属性 焊接温度场分析必须确定焊件和焊缝金属的导热系数、对流系数、密度、比 热容以及焊件的初始温度。在焊接模拟分析过程中,焊件的初始温度为室温,取 为20 。焊接过程模拟属于典型的非线性瞬态分析,目前很多材料的热物理参数不 37 齐全,特别是在高温区接近熔化状态时。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 ANSYS 中输入 材料在典型温度值的热物理性能参数建立相关参数的工程数据库,而对于那些未 知温度处的参数可以通过插值法和外推法来确定。 在焊接

5、过程中被焊金属不断进行融化冷却,在此过程中存在着固、液之间 的相变,由此产生的相变潜热对温度场的分析以及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应力应 变场的分析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针对相变潜热有两种处理方法: 一种方法是假设相变是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发生,由此产生的熔化潜热的影响假定 在此空间均匀分布;另一种方法是在焊接过程中,若某节间的温度超过熔点,则 令此节点温度值为熔点值,然后进行下一个时间步的计算,当潜热影响结束后, 再令该节点温度继续上升。凝固时潜热的释放以同样的方式处理。 在 ANSYS 中对于相变潜热有专门的处理方法:一种情况是已知被焊金属在相 变前、后材料随温度变化的密度和比热,可以根据

6、这些值用有限元法计算材料不 同温度时的热焓。热焓是指单位质量或者体积的物质所含的全部热能,它是关于 温度的连续函数,其数学定义为: ( ) ( ) 0 T H T = c d (5.1) 式中, H 为热焓; 为材料密度;T 为绝对温度;c ( ) 为材料的比热容,它 是温度的分段线性函数。当某一节点的温度跨过熔点或相变点时,会有一定的焓 变,通过这个焓变值就可以把潜热考虑进去;另一种情况是已知材料的相变潜热, 则当材料的温度跨过相变点时,把相变潜热换算成材料的热焓直接输入到 ANSYS 中。由于材料的密度和比热均为研究所需的热物理参数,温度场分析采用第一种 方法,预先通过积分计算出钢材在不同

7、温度下的热焓,输入 ANSYS 考虑熔化潜热 。 根据 EUROCODE 3 选取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构钢随温度变化的比热为: 20C Ts 60 0 C 时: ( ) cs=425 + 0.77 3 Ts ? 0.0061 9 Ts2 + 0.00000222 Ts 3 J kg i C (5.2) 600C Ts 1.4、致病基因排序问题定义 图 2.1 疾病基因预测问题框架。 已知一个 PPI 网络 = ( , ) 。 是节点集,每个节点代表一个蛋白质,这个 蛋白质和编码的基因可以看成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近似为基因网络。 是 中节点 间的相互作用的集合,一个相互作用是一个无向连边,即如果 ,

8、 ,那么 。一个蛋白质 的相互作用的集合 ( ) = : 。 候选致病基因排序问题的输入包括一个 PPI 网络 ,一个种子集 。其中种子 集中包含关于特定疾病的先验知识,即特定疾病的相关的已知致病基因。除此之 第二章 致病基因预测问题概述 9 外,疾病相似性的信息也可以用来进行种子基因的筛选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最 终目标要得到对于每一个蛋白质的最终得分 , 。这个得分表示候选蛋白质 是该疾病的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这个得分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方法通过计算 和种 子集 中的已知致病基因之间的网络相似性得到。候选基因通过这些得分来得到最 终的排名。 如图 2.1,选用定位候选策略的基因预测问题框架首先从

9、数据库中记载的基因 定位染色体区域中将候选基因选出。然后通过疾病相似性网络和疾病-基因对应网 络中挑选出种子节点作为先验知识。将这两部分基因同时映射到 PPI 网络中,通 过一系列方法,最终得到所有候选基因的得分,通过得分进行排名。最终,可以 得到候选基因的排序情况,进而可以进行致病基因的预测。 1.5、致病微生物相关定义 1.1.1 微生物1.1.1 微生物 微生物的英文单词是”microorganism”或” microbe”,来自法语”Microbe”一词。是一 些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1.6、年级学生原子、分子前概念转变对策 根据调查可知,学生对于”

10、原子”、”分子”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知 道原子非常小,并且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分子能够构成物质;分子能够分成更小 的原子等等。但是他们对问题的分析限于事物表面,不能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 这就造成了他们的前概念中有许多与科学概念不相符。如何让学生争取认识原子 和分子,让他们把对物质的宏观表述与微观表述结合起来,是这一节教学的重中 之重。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对策。 1.7、()利用合作学习转变原有概念 通过调查发现,每个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对问题的思考方式不同,所获 得的前概念也不尽相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充分 29 展示自己的想法,当发现自己所持有的观念和其

11、他人不同,且其他人的观念比自 己的更合理,就会对他人不同意见进行激烈讨论,并最终跟随教师的指导,找到 正确的方向。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家庭背景、心理状况等因素,将全班同学分为 若干个小组,一般是 4-5 人为一组。每个小组由组内选举产生组长,由组长指定 发言人与记录人。再将前期探查出学生的不科学的前概念为主题,分派给每一个 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大约为 15 分钟,过程中,教师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旁听各 小组的意见,但不需要给出指导。讨论结束后,请每一小组的发言人和随机选取 小组另一成员(非组长)为大家进行展示,不仅展示对某一问题的讨论结果,还 要讲述讨论中本小组的每位同学各自的意见,及讨论

12、中意见转变的过程。 1.8、年级学生原子、分子前概念调查 (一)教师调查(一)教师调查 学生在学习原子、分子这部分知识之前具有什么样的前概念?这些前概念是 怎么样产生的?在教学中是怎么注意到这些前概念的存在?有什么针对性的教 学对策?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在本次课题探查中的重点问题,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 发现问题,更要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最了解这些问题的只有有经 验的教师。由于本人教学经验的欠缺,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把握不够准确,在学生 调查之后,有对几名有初中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了调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帮助。 1.访谈时间:2012 年 10 月 2.访谈提纲(见附录) 3.受访者的选择 本次

13、调查所选择的受访者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参加”国培计划(2012)”甘肃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 修项目初中化学班的三名教师,由于在培训期间我有幸担任培训班的班主任一 职,与老师们接触频繁。在近两个月的接触中,筛选出三名教学经验丰富,乐于 与其他教师交流,并且善于教学反思的教师为访谈对象。他们在长期的农村教学 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因为农村孩子多数住校,他们与孩子的接触时间更长, 因而也更加了解学生。 另一部分是来自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公司总校第四中学九年级的两位教师。在 该校对学生进行调查期间,他们对这一课题显现出浓厚的兴趣,不断提出建议和 意见,对本人的调查提供了很大帮助。因为调查的学生主

14、要来自该校,只有这些 正在奋斗在课堂上的教师最了解自己的学生,所以他们二位自然的成为了本次访 谈的对象。(具体情况见附录) 4.访谈内容 研究者前后共访谈了五名教师,对其中四位进行当面单独访谈,另外一位为 网络访谈。访谈期间收集访谈录音三份,访谈资料六份。 17 陈老师所在的学校是礼县东台九年制学校是村级中学,在县上属于第五类学 校,偶尔还会排名倒数第一,学生的水平比较低,基础较差。家庭对孩子的学习 并不太重视,多数为留守儿童。他本人对前概念这个名词并不了解,在他的理解 中,觉得前概念就是在学生学习之前的概念,对学习都是有帮助的,但是农村孩 子获取信息的渠道少,其他科目的学习也一般,基础较差。

15、因此在上课过程中, 学生们表现出来的前概念较少。另外农村的孩子普遍比较内向,不愿意多表达自 己,上课是很少回答问题,这也许是老师没有注意到学生所拥有前概念的另一个 原因。在分子和原子这一节中,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 子理解比较困难,有时候课堂上理解了,但是在应用的时候又出现了错误。原子 的体积、质量和性质的问题不大。分子之间的间隔、气体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 距离缩小了,这一类的问题,课堂讲解能够理解,但生活中遇见一些实际问题无 法理解。针对以上在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使用模型对策, 分子、原子的模型。但要注意,多数模型都是静态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都各 有其

16、局限性,要综合利用,防止模型对概念理解的误导。而且模型只能对物质的 构成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但对于原子和分子的性质部分,帮助不大。这一部分 的知识是阶段性的知识呈现,原子的概念在初中、高中直至大学都各不相同。受 制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九年级的学生对原子的认识,停留在知道原子是化 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就可以了。至于原子内部是如何运动是不用详细说明,电 子运动轨道之类的问题都是高中才考虑,初中学生的学习是有限的。 宋老师现在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高中教师,由于离开初中课堂已经有几年了, 所以在我们讨论初中生的这一问题时,他更多的思考在于他现在教的高中生在已 经结束初中学习后,有没有改变脑海中那些不科学的前概念,改变了多少。他觉 得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所拥有的前概念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一种固定的知识 体系,如果没有针对性的对策去改变他,对孩子后续的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在高中进一步学习原子的概念及特性时,因为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