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化史 对外文化交流编(二).docx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381873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14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文化史 对外文化交流编(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唐文化史 对外文化交流编(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唐文化史 对外文化交流编(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唐文化史 对外文化交流编(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唐文化史 对外文化交流编(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文化史 对外文化交流编(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文化史 对外文化交流编(二).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文化史对外文化交流编(二)第二章海路交通与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唐朝是陆路对外交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海路交通得到长足进步,并亨取代陆路交通在对外交往中的地位的时代。由于唐朝对海外的影响,在宋代时,东蛎南海外诸国在与宋朝廷的交往中,甚至将蛏宋朝管辖下的中国地区称之为“唐”1粑。历宋、元至明,在海外,尤其是在东南亚各地,一直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硎事称之为“唐”。不仅以“唐”作为“中们国”之地的代称2,而且称中国人为歆“唐人”3,中国姓氏为“唐姓”4,中国衣饰为“唐衣”5,中国碧商船为“唐舶”或“唐船”6,而从舶上转贩得到的中国货物则被称为“唐货灏”7。最可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习称的“汉语”,也被宋代

2、海外诸国目之为“严唐语”8。中国人留居海外一年不还闻,称之为“住蕃”;而外国人在中国逾年埒不归,则称为“住唐”9。沿袭至今窦,有些流寓海外的华人仍然自称为“唐人热”,华人在海外都市中的聚居地被称为“拯唐人街”,而华侨则将祖国称之为“唐山证”。历时千载,绵绵不绝。唐朝在海外的竽影响于此可见一斑,而这种影响是与唐朝撇发达的海路对外交通是分不开的。第一隼节海路交通的发展和繁荣唐朝海路对庶外交往的发展,首先表现在海上交通路线嫉的开辟与利用。在唐代,取道南海前往西刂方的人数和航海路线都有所增加,直航能深力也有所加强,形成了南海交通发展和繁父荣的局面,并表现出了取代陆路交通地位的趋势。较之前代,唐朝人对非

3、洲的了解莪更加全面和准确。与此同时,唐朝通过黄靴海和东海海域与朝鲜半岛和日本的交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为东亚汉文化圈的形姐成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1.大唐飨西域求法高僧传与南海交通的发展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茫茫大海限制了不同地噙区间的相互交往和了解,人们充满了探究悭大海的渴望,但又无法超越浩淼无垠的波涛的阻隔,对海洋彼岸的心驰神往,提供筝了人类探索大海的恒久动力。早在先秦时。代,中华先民就已经掌握了成熟的近海航扭行技术,广州发现的秦代造船工场遗址,显示了当时海上交通的水平10。谓汉书详细记载了汉代远海航船从徐闻、跆合浦通往南海诸国的航程11,这时中国的航船已能够到达印度东南沿海和斯正里兰卡。广州

4、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银盒、驵金花泡饰、象牙及香料等西亚或南亚的物荧产12,广州横枝岗2061号西汉晏中期墓出土的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罗马竞玻璃器等13,都证明了秦汉时代海屯上贸易的存在。东汉安帝永宁元年(1圃20年),缅甸掸国国王雍由调遣使者入束朝,朝贡使中有精通魔术表演的“海西幻人”,后汉书中明确指出“海西即大嗖秦”14,而大秦就是汉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这位罗马帝国的魔术师当是由海路至印度、缅甸,然后辗转来到洛阳的蛳。海西幻人的到来,沟通了中国古代与欧奚洲的交通。广州第4013号东汉前期墓寂中出土的镂空12面菱形小金珠,就是这一时期从南亚经海路传入的舶来品15窄。三国吴孙权时,遣宣化从事朱应、

5、中辅郎康泰扬帆出海,游历南海诸国,“所经轨及传闻,则有百数十国”16。归来之后,两人根据见闻分别撰写了扶南异叔物传和吴时外国传,加深和丰富了穸对从中国南海到东南亚,越阿拉伯海,以尴至红海港口的古代航线的认识。东晋及南朝,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和西行求法活动的发展,中国僧人纷纷前往海外,为了拌解海上交通的进一步提供了更多的资料。蛟最具代表性的是法显和尚前往印度的航海辁经历。后秦姚兴弘始元年(东晋隆安三年衅,399年),法显从长安西出,经沙漠毖道前往印度求取律藏,经过九死一生,遍恬游印度各地,最后经瞻波国(今印度比哈弄尔邦东部)渡海至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共,并在义熙七年(411年)借西南季风勐搭乘商舶

6、东返故国。与以往不同的是,法显撰写的行记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详细记阁录了当时航海的技能、利用的技术手段、南海航线各段航程的距离及所需的时间、喊沿途水文气象等等,为了解四五世纪的海馏路交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17。19换84年,在广东省遂溪县边湾村发现了一陈批南朝窖藏金银器。银器中有一件十二瓣豢状的“萨珊式银碗”,口沿微侈,沿口沿吐刻有在粟特和花剌子模地区使用的阿拉美嵩文字铭文。除了萨珊式银器外,在这批窖藏中还发现了20枚萨珊银币,其中沙布悍尔三世3枚,伊嗣俟二世5枚,卑路斯A沐型1枚,卑路斯B型11枚。窖藏发现地藿不远处即为西溪河入海处,这批器物提供截了5世纪时波斯商舶来往于南中国海的证卷据18。隋

7、朝统一之后,炀帝派遣永众多使臣出使异域,大业三年,屯田主事挣常骏、虞部主事王君政等人应朝廷征募,蛹航海出使赤土国(在今马来半岛),大业六年,经交阯返回。常骏一行到达赤土国惶界时,国王利富多塞遣使以船舶30艘迎蚬接隋使,归来时,又遣王子那邪迦随贡方物,隋朝使节赍物五千段赠与赤土王,而班赤土国也向隋朝贡献金芙蓉冠、龙脑香,“以铸金为金罗叶,隐起成文以为表,金呜函封之”19。在增进双方了解的同龈时,加强了物质文化的交流。根据常骏等吡人的行程写成的赤土国记(二卷)虽锬然久已散佚20,但是在隋书南蛮传赤土国部分摘录了其中部分内容,丰富了当时和后世关于南海历史、交通的廖知识。古代载籍对民间海上交通记述很少

8、,与东晋一样,对唐代海上交通状况的瀑了解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佛教僧众西行求法的记载。从这些记载中可知,唐代海茚上交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戍的发展阶段。对唐朝前期海陆交通的了解濒,主要是从僧人义净撰写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得知的。义净,俗姓张,雒齐州(治历城,今山东济南市)山庄人螳21,7岁入土窟寺学佛,后因“仰法显之雅操,慕玄奘之高风”,在18岁时估,萌发了前往印度取经的愿望。高宗咸亨硬元年(670年),他从长安回到了故里镆,辞别师尊,准备西行事宜。次年,经扬戟州南下至广州,得到龚州(治平南,今广簇西平南)使君冯孝诠家族的资助,搭乘波斯舶,开始了西行取经的漫漫征途。时年绗37岁。义净

9、由广州南下,直航室利佛歧逝(苏门答腊岛东南之巨港),经末罗瑜怠(苏门答腊岛之占碑一带)、羯荼(马来漤西亚之吉打州),复经裸人国(安达曼群嗟岛)22,转而向北航行,抵恒河入凡海处的耽摩立底国(印度西孟加拉邦米德纳普尔县之塔姆卢克附近)登岸。经多年奎求学、游历印度各地后,在武后垂拱元年扯(685年)离开那烂陀寺,自耽摩立底霉登舟,沿原路东归。中途留在室利佛逝著述、翻译。这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纱据义净自己记述,永昌元年(689年),义净登上佛逝港口一艘商船,欲托人捎闯信到广州,求取抄写梵经所需的墨、纸,并雇佣抄经的帮手,但是由于商船因风乘缔便,未及通知义净离船登岸,便升帆入海髻。义净“求住无路”,

10、无意中被载回了广椎州。而他多年跋涉辛苦得来的五十余万颂佛经,则被留在了佛逝。为了取回经本,饶义净在同年又搭载商舶,再返佛逝23噬。天授二年(691年),义净托人将综撰成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乙寄归内法传及“新译经论十卷”带回唐匈朝,自己在武后长寿二年(693年)启程回到广州,并在证圣元年(695年)北抵洛阳。这时他已61岁。义净带回梵嶝本经律论四百部,合五十万颂,金刚座真牛容一铺,舍利三百粒。女皇武则天亲自到上东门外迎接,“洛阳缁侣,备设幢幡,孪兼陈鼓乐,在前导引。”24仪式之荫崇隆,待遇之优厚,甚至远远超过了贞观药年间的玄奘。西行求法,在唐代西行者谔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从他们选择的路线可鑫

11、以反映唐代对外交通的一般面貌。义净在苌室利佛室期间,撰写了大唐西域求法高呖僧传(下称求法传)和南海寄归礅内法传两部直接反映唐代对外交往的重要著作,尤其是求法传,传主都是义揍净亲见、亲闻的赴西域取经求法的僧徒,为了解和分析当时的对外交通提供了宝贵死资料。求法传收录了从太宗贞观十蹩五年(641年)到武后天授二年(691年)50年间33批56人次前往南海挠和印度游历、求法的经历25,其中路线不明者4批4人26;经由陆路揸前往印度者12批18人27;经海鳝路赴印度者为21批34人28。由扣海路西行的次数与陆路的比率为:1,而苒人数之比也为:1,可知在7世纪下半叶,在陆路对外交往充分发展的同时,海路名交

12、通也十分繁荣,并且已显露出取代陆路激地位的趋势。2.贾耽与广州通南眇海道唐朝声威远播于海外,北宋时代,东南海外在与宋朝交往中,将宋政权控制剩下的中国地区称为“唐”,引起了宋朝君臣的不快。宋人朱彧记述了这件事,他说尉:“汉威令行于西北,故西北呼中国为汉四;唐威令行于东南,故蛮夷呼中国为唐。崇宁间(1102-1106年),臣僚笊上言外国指中国为唐、汉,形于文书,怦乞并改为宋。谓如用唐装、汉法之类。浸诏从之。余窃谓未宜,不若改作华字计,八荒之内,莫不臣妾,特有华夷之异尔。”29北宋臣僚要以“宋”取代“唐”或“汉”字,而朱彧认为应该改称较况为抽象的“华”字,取代具体的朝代名称寇。怎样称呼为宜,姑置不论

13、。从这段记载莱中可知,由于唐朝东南海上交通的发展,抓在海外诸国中,“唐”在北宋就已成为“缎中国”的代称,确是不争的事实。唐朝在斛海上对外交往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于此可见。唐代海上交通的发展,不仅表现在芴取道海路前往西方的人数众多,而且表现补在航海路线的增多和直航能力的增强。德宗朝宰相贾耽曾任鸿胪卿,主持外交事宜菡,“好地理学,凡四夷之使及四夷还者,瞟必与之从容,讯其山川土地之终始。是以跬九州之夷险,百蛮之土俗,区分指画,备鞒究源流。”30先后撰写了皇华四达记10卷、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40卷、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别录6卷靶、贞元十道录10卷、吐蕃黄河录放4卷等许多重要的地理学著作和地图绱10卷31,集

14、中代表了当时地理蕴科学的水平,也全面总结和反映了当时海路交通的状况。贾耽的著作多佚,有关闱道路的记载是从新唐书地理志的引单文中得知的。贾耽记述了当时由唐朝境内谭四出的7条道路,其中营州入安东道、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中受降城入回鹘道粗、安西入西域道、安南通天竺道等5条道路是唐朝联接外界的陆路通道,登州海行愍入高丽渤海道与广州通海夷道是反映了唐薏朝海上交通的最重要的资料。这里根据贾耽叙述的顺序,略述“广州通海夷道”的行程,以了解唐朝与南海交通的一般状况茔。贾耽记载的航线大体可分为四段:广州至马六甲海峡为一段;马六甲海峡至斯呆里兰卡为一段;由印度半岛西部沿海西北行,至波斯湾头为一段;从东非沿海北溯

15、烨至波斯湾头为一段。由广州东南海行,眩200里至屯门山,鼓帆而西,二日至九矧州石(七州列岛),又南二日至象石(大挂洲岛),西南行三日至占不劳山(越南占轮婆岛),南二日至陵山;又一日行,至门募毒国(在越南归仁),又一日行,至古笪国(在越南芽庄);又半日行,至奔陀浪洪国(越南藩朗);又两日行,至军突弄山汰(越南昆仑岛);又五日行,至海峡(马湮六甲海峡)。海峡北为罗越国(马来半征岛南部),南为佛逝国(苏门答腊岛);幺自佛逝国东水行四五日,至诃陵国(爪哇琊岛),西出峡,三日至葛葛僧祇国(位于伯劳威斯群岛),又四五日行,至胜邓州呔(日里附近);又西五日行,至婆露国(巴鲁斯);又六日行,至婆国伽蓝洲(尼异科巴群岛)又北四日行,至师子国(斯里萼兰卡)。由师子国西四日行,至没来国没(印度奎隆),又经西北十余小国,至婆罗门西境;西北二日行,至拔国(印度瑚纳巴河口布罗奇附近);又十日行,经小襞国五,至提国(印度河口巴基斯坦卡拉永奇附近提勃尔)。自提国西行二十日,凉经小国十余,至提罗卢和国(波斯湾头伊奈朗阿巴丹附近),又西一日行,至乌剌国(波斯湾头之奥布兰),自此乘小舟溯弗牦利剌河(幼发拉底河),二日至末罗国(美伊拉克巴士拉附近);西北陆行千里,即酒可至大食国都城报达(巴格达)。在唐葵朝人的心目中,印度半岛西岸迤逦西北行搞至波斯湾东岸一线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