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稻米产业的结构行为与表现.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376832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稻米产业的结构行为与表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世界稻米产业的结构行为与表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世界稻米产业的结构行为与表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世界稻米产业的结构行为与表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世界稻米产业的结构行为与表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稻米产业的结构行为与表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稻米产业的结构行为与表现.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稻米产业的结构行为与表现SCP分析框架是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市场结构(Structure)、企业行为(Conduct)和经济绩效(Perfor- mance),其核心思想是: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SCP分析框架为分析行业受到外部冲击后企业行为的变化及市场运行绩效,提供了研究范式,本文根据SCP分析框架,对近10年来世界稻米产业的现状进行研究和解读。1世界稻米供需状况(1)稻米生产和消费总量增长平稳,产需余缺起伏不大。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的统计,1961-2010年,世界精米(Milled rice)产量由147300万t增

2、加到449817万t,年均增长2.26%,同一时期,精米消费量由149497万t增加到445405万t,年均增长2.21%。世界稻米产需余缺起伏幅度较小,说明世界稻米供需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在这期间,人口增长是导致稻米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而单产提高是推动稻米产量增长的主导力量。(2)亚洲主导稻米生产和消费,全球供需状况分化明显。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2009年度资料显示,全球稻米主产区集中在亚洲,种植面积达到14082万hm2,占全球稻米种植面积的88.96%,其余散布于非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这些地区的稻米种植面积分别占全球的5.93%、4.67%、0.42%和0.02%。在传统稻米

3、主产区亚洲,中国和印度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和消费国。2001-2010年,这两国精米的平均产量之和占全球的52.11%,平均消费量之和占全球的51.89%。虽然印度的稻米种植面积超过中国,但中国的单产水平更高,因此稻米产量仍然高于印度。排在中国和印度之后的是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泰国、越南、缅甸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世界产量前10位中唯一的发达国家。在非洲,埃及和尼日利亚是主要的稻米生产国,巴西和美国是美洲重要的稻米生产国,欧洲稻米产区主要分布在意大利、西班牙和俄罗斯,而大洋洲稻米产量最高的是澳大利亚。单产方面,埃及和美国的稻米单产水平位居世界前列,2001-2010年,这两个国家

4、的平均单产分别达到9928kg/hm2和7637kg/hm2。澳大利亚也曾是重要的稻米生产国,但近10年来由于干旱频发,稻米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产量也急剧下降。按照近10年稻米产需余缺的情况,可以将上述各国分为3类(表1):第一类,稻米剩余国。包括泰国、越南、印度和美国,其中泰国、越南和美国稻米剩余量较多,剩余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也较高,因此这些国家稻米出口能力较强。与这3个国家相比,尽管印度剩余量不少,但剩余量占总产量的比例较小,因此稻米出口能力有限。第二类,稻米短缺国。包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其中菲律宾和尼日利亚短缺量较多,短缺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也较高,因此稻米多依赖进口。印度

5、尼西亚和孟加拉国短缺量占总产量的比例较小,但年际的波动较大。第三类,稻米平衡国。包括中国、缅甸、日本、埃及、巴西和澳大利亚,这6国稻米略有剩余或稍有缺口,但基本可以保持平衡。2世界稻米贸易格局(1)稻米出口总量增长幅度较大,但贸易空间相对狭小。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1961-2010年,世界精米的出口总量由7558万t增加到29839万t,增加近3倍。但与小麦和玉米相比,世界稻米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较小。2001-2010年,稻米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为7.14%,而同一时期小麦和玉米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19.24%和11.83%。这说明世界稻米的贸易空间相对狭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稻

6、米供需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产销地区也较集中。(2)稻米出口国高度集中,稻米细分市场差异显著。集中比率(oR4)是指某一产业中出口量或进口量最多的前4个国家的市场份额之和,可以作为衡量国际稻米市场结构的指标。2001-2010年,世界稻米出口的集中比率为71.20%,而稻米进口的集中比率仅为22.38%(表2)。因此按照贝恩的市场结构划分,国际稻米出口方属于高集中型,而稻米进口方属于极低集中型。从出口看,世界前10位稻米出口国依次为:泰国、越南、印度、美国、巴基斯坦、中国、乌拉圭、埃及、缅甸和阿根廷。其中,泰国、越南、印度、美国、巴基斯坦是主要的稻米剩余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泰国一直是全球最

7、大的稻米出口国,2001-2010年,泰国稻米年平均出口量为8727万t,占世界稻米年平均出口量的29.21%。从进口看,世界前10位稻米进口国依次为:菲律宾、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伊朗、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孟加拉国、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和南非。其中,菲律宾、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伊朗属于主要的稻米短缺国。进入21世纪,菲律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进口国,2001-2010年,菲律宾稻米年平均进口量为1778万t,占世界稻米年平均进口量的6.43%。除了贸易空间狭小、出口方集中等因素外,稻米的品种差异令国际稻米市场结构变得更加复杂。按照稻米品种的不同,国际稻米市场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籼米市场:20

8、10年全球籼米贸易量为l 942万t,占稻米贸易量的64.99%。主要供应国为泰国、越南、印度和中国等,亚洲和非洲是籼米的主要市场。粳米市场:2010年全球粳米贸易量为258万t,占稻米贸易量的8.63%。主要供应国为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东北亚是粳米的主要市场。香米市场:2010年全球香米贸易量为440万t,占稻米贸易量的14.73%。香米主要指泰国的茉莉香米和印度、巴基斯坦的巴斯马蒂米,香米的主要市场在西欧、中东、美国、中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蒸谷米市场:2010年全球蒸谷米贸易量为348万t,占稻米贸易量的11.65%。主要供应国为泰国、巴基斯坦等,蒸谷米的主要市场在西欧、中东和南非。

9、1正常情况下的长期稻米政策稻米是重要的口粮,稻米供应水平事关国计民生。从长远来看,世界稻米供需紧平衡的形势基本不可逆转,这就决定了稻米贸易空间狭小的状况也难以改变。同时,稻米出口国高度集中并且细分市场差异显著的格局,也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大多数国家都选择依靠国内生产来满足稻米需求,国际稻米市场只是作为调剂手段。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生产者支持估计(PSE)结果,在各种农产品中,稻米生产得到的支持水平最高。2008年,各国政府对稻米生产的支持高达165亿美元。贸易保护是世界各国稻米政策的主流选择。稻米短缺国的稻米生产难以满足国内消费,需要进口来弥补产需缺口。这些国家为确

10、保粮食安全,多采用贸易保护和生产支持政策。在主要的稻米进口国中,发展中国家主要采取征收固定或变动进口关税等方式,如孟加拉国近年来一直实行季节性变动进口关税来控制稻米进口。而发达国家主要采用设置关税配额和最低市场准人配额等方式,如日本在给予稻米生产者各种补贴的同时,利用关税配额对国内稻米市场进行保护,对配额外进口征收高额关税。对于占多数的稻米平衡国,稻米生产基本能够满足国内消费,略有缺口或略有剩余。这些国家为确保供需平衡和价格稳定,也多采用与进口国接近的政策。以中国为例,加入WTO以后,中国也转向为稻米生产者提供补贴,并通过关税配额对稻米进口进行调控。此外,政府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也有助于稳定国

11、内市场价格,保证种粮农民的利益。稻米剩余国的稻米生产不仅能够满足国内消费,还有剩余对外出口。这些国家为提高农民收入,多采用贸易开放和价格支持政策。在主要的稻米出口国中,发展中国家主要采取降低出口关税和消除出口限制等方式。泰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年降低出口关税,并取消出口许可证制度。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主要采取补贴和金融支持等方式,除直接补贴和反周期性补贴外,美国稻米生产者还可以获得出口支持和市场支持贷款。2应对危机的短期稻米政策在贸易保护主义占主流的市场环境中,一旦国际稻米市场出现异常波动,稻米出口国可能出于自我保护而缩减稻米出口,造成国际稻米市场的供应量急剧减少。这种情况下,即使稻米进口国开放

12、进口,往往也无法以理想的价格获得所需的数量。在2007-2008年的稻米危机中,为确保本国粮食安全和价格稳定,印度率先于2007年10月开始限制非巴斯马蒂大米出口,2008年3月发展为全面禁止非巴斯马蒂大米出口。随后,越南也禁止出口商在2008年47月签订新的稻米出口合同。在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稻米出口国禁止稻米出口后,埃及、缅甸和柬埔寨等国也陆续颁布稻米出口禁令。在国际稻米市场供应骤减的背景下,菲律宾、孟加拉国、伊朗和尼日利亚等主要进口国纷纷取消进口配额或降低进口关税来扩大稻米进口。以菲律宾为例,政府取消稻米进口配额,积极联系主要出口国以确保国内稻米供应,同时采取价格补贴政策,为民众提供价格相对

13、低廉的大米,从而平抑国内粮价的上涨。变异系数是指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可以作为衡量国际稻米市场价格波动的指标。变异系数越大,说明价格越不稳定。与小麦和玉米相比,国际稻米市场价格更加不稳定。经过计算发现,1961-2009年,除20世纪90年代外,稻米实际价格的变异系数都大于小麦和玉米(表3),这进一步印证了国际稻米市场贸易空间狭小、出口国高度集中并且细分市场差异显著的特征。从长期趋势来看,国际稻米实际价格在逐步下降,由1961年的894.26美元t下降至2009年的505.23美元t,年均下降1.16%。从短期波动来看,国际稻米名义价格有过两次大的波动,分别出现在1973-1974年

14、及2007-2008年。1974年和2008年国际稻米名义价格分别比前10年平均水平上涨了200.78%和162.99%。比较这两次波动,尽管国际稻米名义价格在2008年达到最高值,但1974年的稻米实际价格仍然超过2008年。导致两次国际稻米价格剧烈波动的原因不完全相同。1973-1974年波动主要归因于生产供给的冲击,恶劣天气造成世界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减少。1972年世界稻米、玉米、小麦产量分别比上年减少了3.17%、2.29%和1.93%。相比之下,稻米供给受到的影响更大。2007年世界稻米、玉米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0.42%、2.04%,只有小麦产量减少了3.67%。稻米供给并未减少,

15、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国的短期稻米政策反应。这次波动最初是由2006年8月开始的玉米价格上涨引发。生物燃料对玉米的需求旺盛,推动玉米价格上涨,从而形成拉动小麦和稻米价格上涨的动力5J。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 IF PRI)对世界谷物市场的模拟结果显示,生物燃料需求对玉米价格的影响最大,小麦次之,稻米受影响最小。因此,国际稻米价格直到2007年10月才开始大幅上升。根据世界银行(WB)的数据,与2006年8月相比,2007年10月的稻米价格只上涨了5.29%。但随着印度于2007年10月开始限制稻米出口,国际稻米价格开始攀升。到2008年3月印度和越南全面禁止稻米出口时,已由2007年10月的329.20美元t飙升至594.00美元t,上涨了80.44%。当埃及、缅甸和柬埔寨等出口国也陆续颁布稻米出口禁令后,国际稻米市场供应更加紧张。为确保国内粮食供应,菲律宾、孟加拉国、伊朗和尼日利亚等主要进口国开始恐慌性购买,进一步推高了国际稻米价格,在2008年4月达到最高位907.00美元t,几乎是2007年10月的3倍。稻米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持续了1个多月,从6月起,随着新季稻的上市和越南恢复出口,国际稻米供求关系得到改善,稻米价格才开始回落。到2008年12月,国际稻米价格已跌至531.80美元t,比4月最高位时下跌了41.37%。但与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