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0章知识讲稿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2353546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0章知识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0章知识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0章知识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0章知识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0章知识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0章知识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0章知识讲稿(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消费需求和储蓄第三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投资需求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 经济萧条情况下 有效需求 的决定性作用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经济政策两大类 这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短期均衡与波动以及长期均衡与增长两类 前者是在总供给基本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宏观经济的运

2、行状态 后者是在总需求基本稳定情况下总供给对它的适应性变化及增长状态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理解宏观经济的均衡是理解宏观经济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的必要前提 而理解宏观经济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状态又是理解必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可缺少的前提 所以 了解宏观经济既要从总供求均衡的角度去看待国民收入状况 也要分别考察总需求对短期经济波动的作用 以及总供给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作用 是否相信市场自动调节机制的有效性 并尽可能少地对经济进行支付干预 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基本思潮的根本分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多数接受并采用了支付干预经济的思想 因而直到20世纪70年代 政府有必要干预经济的思潮

3、占据主流经济学中的支配地位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到20世纪70年代 发达国家 尤其是美国 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情况 代表政府干预经济思潮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既无法从理论上对当时的经济现象加以解释 也无法在经济政策上对问题加以解决 于是 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70 80年代发生了重大转变 干预主义经济思潮退居次要地位 而与之相对立的 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逐渐占据了上风 成为主流宏观经济学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思潮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重点强调短期经济均衡与波动 所以 宏观经济学中一大部分是阐述短期宏观经济问题的 凯恩斯

4、主义经济学主要涉及四个市场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要素市场 劳动市场 国际市场 其中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重点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后两个市场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 更是如此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一 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国民收入在宏观经济学中是个泛指的概念 GDP GNP NNP NI PI都可以被看作不同条件下的国民收入 但在通常情况下 国民收入一般指GDP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所谓均衡国民收入 是指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相等 均衡 状态时的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和解决怎样使总需求适应总供给 或者怎样使总供给得到与总需求相适应的

5、增长 而宏观经济能否顺利达到均衡 不仅直接取决于总供求的数量匹配 也取决于宏观经济在各个环节上是否都能够顺利运行 为此 就应该了解宏观经济的循环流程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宏观经济运行的循环流程图 它能够粗线条地反映宏观经济各部门 各环节 之间的联系和运行路线 封闭经济下宏观经济运行的循环流程图 简略表明三个市场 产品与服务市场 货币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 劳动市场 和三个部门 企业 家庭和政府 间的相互联系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二 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的生产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含义既有一致性 也有区别 其区别主要在于 国民财富涉及存量角度 即涉及特定时点上的 已有商品和服务价值 数量 国

6、民收入涉及流量角度 即涉及特定时期内的 发生价值 数量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 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分配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 决定国民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基本立场和倾向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度的作用 国民收入和财富初次分配按要素分配 再分配则服从于政府的利益倾向和政治需要 相应政策的影响 这是国民收入和财富再分配的一种具体形式 四 市场经济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原理 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时决定的国民收入即均衡国民收入事前的均衡国民收入是意愿的 或计划的 和未实现的 事后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已经实现的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二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7、的基本原理 一 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 供给决定需求 萨伊定律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萨伊定律 的含义 供给总是会创造出它自身的需求 这意味着只要努力增加供给 需求自然就会相应增加 均衡国民收入也会增加 经济不会出现问题 萨伊定律 是信奉经济自由主义的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核心观点 萨伊定律 成立的条件 市场上的供给普遍不足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萨伊定律 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取决于其适应条件及其有限性 如果将 萨伊定律 不讲条件地普遍运用 就会发生错误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上述观点基本上可以通过教材 下册 第31页的图10 2加以表示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

8、入的决定 二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 供给在长期中的决定作用出于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异见 新古典经济学将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的 滞涨 归咎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 反对政府干预 强调供给的重要性 新古典经济学基本接受 萨伊定律 他们强调 萨伊定律 在长期内的有效性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 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 经济萧条情况下 有效需求 的决定性作用经济萧条时失衡的特征 供给相对过剩 需求相对不足 这种观点基本上可以通过教材 下册 第31页的图10 3来表示 凯恩斯的观点 强调短期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是折中的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兼顾长期 一 凯恩斯

9、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和框架 有效需求的价格和框架在总供求均衡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原理基础上 强调短期内的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 强调总需求 有效需求 的决定性作用 总需求 有效需求 由四个部分组成 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 国外需求 政府需求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二 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 有效需求决定供给 的理论 凯恩斯定律 凯恩斯主义这一理论的具体阐述假定 1 经济中只有居民和企业两个部门 2 社会总能够以不变的价格提供适应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凯恩斯定律 有效需求总能得到相应的需求 而且社会需求的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 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3 社

10、会上没有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 4 只考虑短期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在上述条件下 均衡国民收入关键就取决于总需求水平 因而 在两部门经济中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原理可以表示为公式 Y C I这个公式既可以表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原理 也可以表明期望 计划 取得的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教材中P34图10 4是凯恩斯主义交叉图 45 线表示与实际总收入相等的所有实际总支出的点的集合 计划支出线与45 线的交点表示计划总支出中能够实际达到均衡国民收入的支出水平 计划支出线与45 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表示非计划的存货量 凯恩斯主义交叉图显示了其总需求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原理 第一节均

11、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 投资等于储蓄根据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条件 公式 可以推导出其另一种表达形式 即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条件 公式 Y C I而Y C S于是 C I Y C S I S这里需要注意 计划的均衡条件与已经实现的均衡结果 恒等式 的区别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消费需求和储蓄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储蓄函数和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及其对相关政策效果影响其他消费理论 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消费需求和储蓄 一 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消费是总需求中主要的和最大的部分 消费需求也是决定均衡国

12、民收入的所有因素中最首要的因素 假定价格水平和其他影响因素稳定不变 则收入水平就是决定消费需求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消费需求和储蓄 收入与消费间的这种数量关系就是消费函数 即 凯恩斯认为 在收入和消费的关系方面 存在着一条基本的心理规律 即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 他们的消费也会增加 但是消费不如收入增加得多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凯恩斯所说的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其几何表示如P37图10 5所示 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消费需求和储蓄 一 平均消费倾向 APC 任意一个收入水平上 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叫做平均消费倾向 其公式为 APC C Y其几何表示

13、为消费函数曲线上相应一点到横轴垂直距离与该点到原点直线距离之比 平均消费倾向也可理解为某一时期内总消费支出与其间总收入之比 一般来说 平均消费倾向是岁收入增长而趋于逐渐下降的 二 边际消费倾向 MPC 每增加1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部分所占的比例 叫做边际消费倾向 其公式是 MPC C Y 或dC dY 其几何表示为 过消费函数曲线上相应一点的切线的斜率 一般来说 边际消费倾向也是随收入增长而趋于逐渐下降的 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消费需求和储蓄 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消费需求和储蓄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则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就都是常数 这时消费函数就可以表示

14、为 c y其几何形状如p38的图10 6所示 三 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区别和意义消费增量只能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 所以 边际消费倾向的值只能处在大于 等于 零和小于1之间 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 等于 或小于1 因为消费可能大于 等于或小于当期收入 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消费需求和储蓄 二 储蓄函数和储蓄倾向 储蓄 的含义 收入中未消费的部分 储蓄函数与消费函数存在数量上的联系 因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 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就是递增的 储蓄与收入之比就是储蓄函数 其公式是 S S y 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消费需求和储蓄 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消

15、费需求和储蓄 一 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 任一可支配收入水平上储蓄所占的比率 其公式为 APS S Y其图形如P39的图10 7所示 储蓄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就是平均储蓄倾向 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消费需求和储蓄 二 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储蓄增量对相应的可支配收入增量的比率 其公式为 MPS S Y S和 Y的值极小时 公式为 MPS dS dY 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消费需求和储蓄 线性储蓄函数如P40的图10 8所示 过储蓄曲线上相应一点的切线的斜率 就是相应的边际储蓄倾向 线性储蓄函数的公式为 S Y C 1 Y其图形如P40的图10 8所示 第二节短

16、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消费需求和储蓄 储蓄函数和储蓄倾向所涉及的问题与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相似 即 它们只能粗略地说明经济中的相关情况 而不能将它们看作连续的和精确的函数关系 其倾向的递增性也不能看作始终连续的 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消费需求和储蓄 三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储蓄函数和消费函数 储蓄倾向和消费倾向是两组对偶的变量和概念 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 二者互为对方在总收入中的余量 或者说二者是互补的 其几何表示如p41的图10 9所示 第一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补 即二者之和总等于与其相应的收入 第二 当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时 APC MPC 当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时 APS MPS 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消费需求和储蓄 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消费需求和储蓄 第三 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 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 其公式表示可参看教材p41 42 在收入确定的情况下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只要有一个被确定 另一个就会同时被确定 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消费需求和储蓄 五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及其对相关政策效果的影响 一 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