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有机、协调、稳定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促进养羊业健康发展.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334034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有机、协调、稳定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促进养羊业健康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建立有机、协调、稳定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促进养羊业健康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建立有机、协调、稳定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促进养羊业健康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建立有机、协调、稳定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促进养羊业健康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建立有机、协调、稳定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促进养羊业健康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立有机、协调、稳定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促进养羊业健康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有机、协调、稳定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促进养羊业健康发展.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立有机、协调、稳定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促进养羊业健康发展n 第五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论文罗海玲(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100094)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国,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加入WTO后如何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提升我国羊产品的竞争地位和份量不仅是养羊生产者和经营者任务,更是从事养羊科学的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重大课题。1我国养羊业的现状1.1存栏数25年来我国绵山羊存栏数量变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图1)。期间出现了2次滑坡(19801985年,1996年),1997年开始,8年来我国养羊业一直处于较快的增长,其中山羊饲养

2、量增长较大。1.2羊肉生产 自1986年以来,我国羊肉总产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图2)。21年间羊肉总量增加376.2万t,增长率634.40,年均增长率31.72。与此同时,世界羊肉产量也在增加(图2)。2000年至2004年5年间,世界羊肉总量增加79.25万t,增长了7.01,年均增长率1.40。而我国2000年至2004年5年间,羊肉总量增加125.3万t,增长了45.73,年均增长率9.15。比较而言,我国羊肉的生产量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增长速度。但图3显示我国绵山羊平均胴体重、绵羊胴体重,我国的生产水平均低于世界水平,特别是绵羊的胴体重与世界的差异更大。综合图2与图3可以得出,我国羊肉的

3、增长主要来自于羊只饲养数量的增加,而均只产肉量并没有增加,这说明如何提高均只产量将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1.3羊毛生产 从图4也可以看出,虽然绵羊毛生产总水平一直处于上升,但细毛生产从1990年开始下滑,随后的10年间,一直徘徊不前。2003年至2004二年间细毛产量开始上升,但2005年又有所下降。与此同时,我国半细毛生产一直处于稳步的上升态势。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山羊绒毛和山羊毛生产产量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的幅度不是很大。综上所述,无论是羊只数量还是羊肉产量、羊毛产量,1985年至2005年21年间,是我国养羊业生产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2我国养羊业发展的优势 2.1养羊基础较好,历史悠久我国

4、农牧民有良好的养羊基础和习惯。千百年以来,养羊一直是我国大多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生产方式和生活来源。在许多农区,普遍存在各家各户饲养羊的现象。2.2劳动力资源丰富我国劳动力资源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国家,每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每年春运期间的民工潮流。虽然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依然可以看到,文化水平较低,掌握技术水平有限的大批民工,在城市中寻找工作越来越困难,已对城市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压力。如何安置和调动这一部分剩余劳动力也是历届政府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借着养羊发展的大好势头,合理调配劳动力资源,进行舍饲养羊和规

5、模化羊肉生产将是一条重要的出路。2.3饲料资源丰富我国有草原及草山草坡面积约40亿hm2,占国土面积的40,仅次于澳大利亚,位居世界第二。并且国家正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治理生态环境,将进一步增加草地面积和改善牧草品质。另外,我国农区每年可产约5亿t适宜于羊生产的农作物秸秆等饲料。这些都为我国肉羊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基础。2.4国内市场需求扩大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经济、健康、营养、环保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接受。羊肉鲜嫩、味美、多汁,胆固醇低,营养丰富,越来越成为人们消费的时尚,国内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原来羊肉消费量较低的广东、福建等沿海省市,近几年养肉

6、的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2.5拥有高繁殖率的优良地方品种我国拥有如小尾寒羊、湖羊、宜昌白山羊、陕南白山羊等高繁殖率的优良地方品种,它们为我国羊肉生产的品种化提供了特有的母本材料,使我们可以根据国内外市场对不同质量、不同风味羊肉产品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羊肉生产体系。3我国养羊业的发展趋势由于国际市场的变化,我国的养羊业生产也由过去的传统养羊业向现代养羊业发展,其变化趋势主要有:3.1以毛为主逐渐转向以肉为主羊肉的营养价值较高(表1),最突出的是胆固醇含量低。研究证明,人体摄入过多胆固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因此,近几年来,羊肉成为人们越来越青睐的健康食品。我国羊的主要饲料是牧草,饲料受农药

7、、化肥等物质的污染最小。在饲料加工中,羊饲料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或基本没有使用抗生素,这说明羊肉在所有肉类中是安全系数较高的食品。近几年来,我国人均占有量羊肉量逐渐提高,2003年人均占有量2.76kg,到2005年人均占有量已达到3.33kg,但羊肉所占肉类比例以及人均占有量均有较大差距。肉羊热在我国的迅速扩展,是羊肉本身营养价值决定和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的一种反映。但我国养羊业迫在眉睫的是如何提高羊肉产量和质量。表1主要肉类营养含量化学成分牛肉猪肉羊肉鸡肉水/%55694958486567.1蛋白质/%16.119.513.516.412.818.619.5脂肪/%11282537163714.

8、5热值(J/kg)180320300390220380211钙(mg/100g)20.028.045.06.0磷(mg/100g)172.0124.0202.0140.0铁(mg/100g)12.09.020.01.2胆固醇(mg/100g)106.012660701173.2舍饲养羊将是今后羊生产的主要形式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积极发展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养羊,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才能确保我国养羊业的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环保措施的实施,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广舍饲养羊生产,特别是肉羊生产的舍饲化进程更快,舍

9、饲养羊已成为我国养羊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3.3毛、皮、奶等产品兼顾发展细毛及超细毛:中国美利奴、新疆细毛羊、东北细毛羊、青海半细毛羊等品种皆是我国历经数十年自己培育的主要毛用优良品种,这些品种之中凝聚了许多养羊业老前辈一辈子的心血和毕生精力。在今后的羊毛生产中,主要是提高羊毛品质,其中超细毛的生产是我国羊毛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相信经过国家“863”计划和“十五”攻关计划,“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和科技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的超细毛羊会早日问世。山羊绒:中国绒山羊的品种、产绒量及羊绒品质,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今后不断提高产绒量和绒品质,以确保在国际上无与伦

10、比的地位,这既是全国养羊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我们国家的光荣。羊奶:山羊乳的总干物质、脂肪、蛋白质、钙和磷的含量和热能均比牛奶高,与人奶的成分接近,比牛奶更易于消化和吸收。山羊奶中还有抗变态反应物质,是湿疹、气喘和花粉过敏症病人的良好食品和对牛奶有过敏反应病人的珍贵食品;奶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和有机酸盐,为优良的缓冲剂,可以中和胃酸,是一种有治疗作用的适宜食品;且含有较高对人体有重要作用核苷酸。因此,山羊奶是人们的高级食品,是更为安全健康食品。应当积极提倡和支持在生态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牧区、城镇郊区及工矿区,积极饲养和发展奶山羊。其他产品: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的我国许多其它羊产品如羔皮、裘皮、板皮等,

11、一直是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今后应充分发挥这些品种资源优势,适当发展这些产品,使我国的养羊业真正走上以产肉为主,毛、奶、皮全面发展的道路,提高我国养羊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4我国养羊羊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我国是养羊大国,但不是养羊强国。现阶段养羊管理粗放、饲料转化率低、单位产量低、产品单一、市场不成熟、肉绵羊业生产没有专门化品种等,并且产品的品质、数量等各方面参差不齐,营销费用较高,缺乏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4.1加强引种工作的宏观调控近十几年来,由于羊肉产品受宠,极大地刺激了肉羊生产业的发展。但我国只有南江黄羊是经国家正式命名的专门化的肉羊(山羊)品种,还没有一个专门

12、肉用绵羊品种。羊肉生产均采用相继从国外引进无角多塞特、夏洛来、萨福克、德克塞尔、波尔山羊等品种与国内优良的地方品种进行杂交。但由于引种的质量参差不齐、重复引进、盲目杂交,不仅浪费大量宝贵的外汇,也使我国许多优良的地方品种资源面临污染和灭绝的危险。特别是波尔山羊自1995年开始引进我国,由于利润的驱使和不切实际的炒作,一度时期错误地以为进行肉山羊生产就是等于全国搞波尔山羊化,致使全国遍地开花。这种状况不仅严重地影响了我国肉羊业的正常发展,而且给饲养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有的甚至是倾家荡产,血本无归。因此,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我国相应政策和品种标准,以纠正目前各地出售的种羊,标准不一,品质差别较大

13、,并给羊的选种选配和杂交改良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的局面。建议各级业务管理部门、养羊专家和科技工作者,要正确认识羊的品种,积极引导养羊户,做好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调控。4.2培育我国专门化的高产肉用羊品种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资料表明,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品种的贡献率在40以上。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内外的优良品种资源,提高我国羔羊肉的质量和数量,培育我国自己的肉羊新品种已迫在眉睫。为此,国家科技部于2002年立项,把培育我国肉用绵羊新品种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中又将肉羊新品种的培育列入其中,期望不久的将来,能有我国自己的专门化高产肉用绵羊新品种问世。4.3因

14、地制宜,合理发展养羊规模养羊业生产是次级生产,羊只的发展应以饲料的生产相协调一致,数量的发展一定要和环境,特别是饲料来源、质量、数量相配套。养羊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早在上世纪中后期我国在主要养羊地区就提出发展百万羊只的宏伟计划,羊只的数量上去了,但均只产量却下降了。如西北5省1995年草地超载率高达65.68,每10年牛羊胴体下降9.8。同时由于超载严重,造成草场退化、初级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这是一个非常沉痛的教训。4.4加强舍饲养羊的技术研究舍饲养羊毕竟与过去传统的放牧养羊不一样。舍饲养羊中涉及到的有关饲养、羊舍建设、疾病防治、饲料加工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

15、研究应该并驾齐驱,并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饲料安全是动物性食品安全的源头和保障。动物产品品质的形成机制及调控是国际新课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膳食与健康关系认识的提高,越来越提倡食用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动物性食品。因此使用安全性饲料,利用营养调控方法提高产品品质愈来愈迫切。在条件较好的农村牧区,在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支持农牧户走发展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羊业的道路,生产无公害产品,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接轨。养羊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各地要在不断摸索经验中稳妥地推进。4.5提高羊肉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006年上半年,除种羊外,我国活羊出口额为9.40万美元,同比减少28.46%;出口量为3027只,同比减少24.46%。总体看来,虽然我国羊肉产量、存栏率在逐年增加,但是活羊及羊肉的出口量及出口额在减少。我国羊肉产品品质在短期内很难高速度提高。因此要提高我国羊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除了发挥其价格优势外,还需进一步提高品质、增大产量,因而必须实行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系列化加工、均衡化上市。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