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解析版)

上传人:cbx****17 文档编号:132330483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高频考点呈现】考点一文艺复兴考点三启蒙运动考点二宗教改革【高频考点剖析】考点一文艺复兴考点回顾1.背景(1)经济前提: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阶级方面: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思想变革。(3)文化底蕴:保留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4)社会现实:天主教会神学束缚人们思想。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3.实质:是借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兴起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4.影响:解放了思想,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考点深化文艺复兴的历史影响(1)积极影响经济方面: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政治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开辟了道路。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们的自我意识,宣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宗教改革、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文艺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2)消极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考题印证1(2019天津高考4)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

3、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张追求现世的享乐,表现在威尼斯画派代表提香身上就是“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法是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不能“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排除B项;通过题干中“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这反映出其否定教会所宣扬的道德观,排除C项;通过

4、所学知识可知,神韵写意属于中国画的特征,排除D项。2(2019江苏高考15)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答案】B【解析】“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表达诉求,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反对罗马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

5、,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C项错误;主张灵魂自我救赎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D项错误。3(2019.4浙江高考18)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A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C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D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是人理性的一种体现,使人逐渐从宗教神学束缚中摆脱出来,故

6、选B项;材料不能确定为人类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的标志,排除A项;专制等级更多强调外在的束缚,“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更多强调精神领域的束缚,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人文主义及人性的解放,非本性的善恶排除D项。4(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3)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图3 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15世纪欧洲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印书坊的城市,印刷术的发展推动文化的繁荣,这是欧洲文化发展活跃的表现,故选A项;17、18世纪欧洲各国纷纷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政治变革加速,与图片时

7、间不符,排除B项;中世纪伴随欧洲城市兴起出现了市民阶级,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C项;新教传播是在宗教改革后,而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D项。考点二宗教改革考点回顾1.背景(1)14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人文主义的传播。(3)“赎罪券”的兜售成为导火索。2.标志: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3.主张:“因信称义”;可以通过圣经与上帝直接沟通;教会应从属于国家。4.性质: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思想、政治运动。5.意义(1)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

8、据。考点深化1.宗教改革的影响(1)政治上:打击了教会势力(剥夺了教会在新教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加强了君主权力,促进了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形成。(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思想上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宗教改革后,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新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大都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发展了人文主义: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解放了民众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传播

9、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点(1)相同点背景:都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目标:两者都将矛头指向封建教会。性质:两者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运动,都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范围:都波及西欧的广大地区。结果: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2)不同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形式借复兴古典文化之名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披着宗教外衣反封建范围从意大利开始,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从德意志开始,是一场社会思想改革运动作用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

10、学的产生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新教思想还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3.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传播的特点及其成因 (1)特点:相对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 (2)成因 当时欧洲人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普通民众只能接受宗教的语言,因此以宗教改革的形式宣讲的人文主义思想更容易在普通民众中广泛传播。 宗教改革的基本主张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同时,宗教改革宣扬王权高于神权,使之得到了世俗诸侯(王权)的支持。 文艺复兴对教会腐败和丑恶的揭露和批判

11、为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条件,宗教改革又使文艺复兴的影响在欧洲得到进一步扩散。 考题印证1(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2)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答案】C【解析】“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内容说明均是强化了君主的地位,故选C项;“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可见其重点是突出君主权利,而非

12、信仰自由,排除A项;“16世纪”英国尚未确立君主立宪的政体,排除B项;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属于17世纪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2(2018江苏高考1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答案】C【解析】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从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材料中“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

13、”表明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但非不信仰上帝,故A项错误;近代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而材料中“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反映了宗教改革运动,故B项错误;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意志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与材料中“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相符,故C项正确;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叶,法国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与材料中“16世纪”不符,故D项错误。3(2017年天津卷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

14、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答案】D【解析】从材料“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可知与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压迫,维护信仰自由的目标不同,因而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表述不够准确,故A项错误;材料不仅体现了贵族政治权力扩大,也体现了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和下层僧侣的宗教改革要求,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对于促进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积极作用,但材料中没有体现与民族国家形成相关的王权加强,民族意识产生等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从农民、手工业者、下层僧侣到王公贵族都支持了宗教改革,可知材料的主旨是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考点三启蒙运动考点回顾1.时间、中心:1718世纪、法国。2.指导思想:理性主义。3.斗争矛头: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4.内容:理性、民主、自由、平等、科学。5.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6.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反对君主专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3)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4)百科全书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