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22)

上传人:1****书 文档编号:132329649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2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2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56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回信中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国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新疆各族人民创造的新疆民族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作出了历史性的宝贵贡献。中华各民族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上,除中原地区主要是以汉族先民为主开发的以外,东北、西北、北

2、部地区和青藏高原等,最早都是由少数民族开发的。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在多区域发展着各异的文化,并经过数千年的交流和发展、影响和借鉴,形成了中华民族气象万千、多姿多彩的宏大文化景观。多元性的统一,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构成方式,也是中华文化的内在特征。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同时又是多宗教信仰地区,古丝绸之路的开通等使新疆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开放、融合等特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新疆文化深受祖国内地文化的影响,形成丰富的内涵,同时,新疆文化又对祖国内地文化产生积极影响。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流,不断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3、,新疆更是如此。生活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的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等十二个少数民族、各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发展经济生活和宗教信仰。因此,他们的文学艺术也各具自己的特色、在我国万紫千红的文化大花园里、它们是异彩分呈的重要一角。史诗玛纳斯最初产生于9至10世纪,后来在流传过程中,经过柯尔克孜天才歌手们世世代代的琢磨,溶进了全民族的智慧,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浓烈的民族特色,为缔造伟大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做出了伟大的贡献。阿肯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悠久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哈萨克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优美动人的诗歌是哈萨克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最集中

4、的表现。阿肯则是诗歌的创作者、演唱者和传播者,无论是婚丧嫁娶、宗教典礼、生活习俗等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传统演唱。这些诗歌对民族发展史、民族关系史和宗教史的研究都有很重要的价值。回族花儿俗称山曲儿,最早流传于宁夏、甘肃、青海一带。后传入昌吉,经二百余年演变,已具有鲜明的本地特色。花儿曲调高亢,节奏明快,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民间流行的一种传统歌舞娱乐形式,以舞为主,配以歌唱,节奏明快,热情奔放。福乐智慧原名库达德库比力格,直译为给予幸福的知识。虽然它是一部以诗歌形式再现的文学作品,但它却涉及致电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宗教、人伦方面,成为研究古代维吾尔族文学、语言、

5、政治、经济、法制、礼仪、哲学、宗教、人道等问题不可缺少的资料。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其不仅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而且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认识价值,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这部史诗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着中国各族人民追求平等、正义和美好的幸福生活的崇高理想。直至今日,新疆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都在我国艺术舞台上占据着无法替代的地位。多样性统一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的强大思想基础。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民族入主中原,都自认为是中国的正统。近代以来,在反抗帝国主义入侵的战斗中,各族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关系。各民族重视统一、追

6、求统一,以大一统为最高原则的文化传统,是中国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共识。而各族人民在共同反对外敌入侵、追求自身解放的伟大进程中,更是培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赋予了中华民族以全新的意义。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是各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只有大力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才能以各民族文化的新发展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要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受经济全球化和消费型文化的冲击,我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面临挑战,许多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状态。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打下厚

7、实的基础。要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增强各民族文化的生机活力。时代的发展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了诸多新挑战,必须更新理念、掌握新手段,从而使少数民族文化在社会发展浪潮中找到新的发展点,获得生命力。同时也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力培育、发展和壮大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新的动力,也为中华文化新的发展增添活力。要利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道德资源,升华各民族精神特质,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正是各族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社会的不断努力,对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不懈追求,

8、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潜心坚守,才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只有承继好各民族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优秀价值观,才能真正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命脉;只有挖掘利用好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获得丰厚的精神滋养。要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对外交流和弘扬,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文明之所以具有世界文明的顶级地位和品格,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重要关系。要推动中华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发挥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独特优势,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对内增强各民族文化自信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形象的亲和力、影响力,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做出新的贡献。“交

9、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民族关系的主流。新疆地区既是新疆各民族的家园,更是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是中原各族私文化与周边诸和文化连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民族融合形成的,绝非所凭空编造的突厥族后裔。新疆地区既是新疆各民族的家园,更是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组成部分。新疆地区历来是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和拥有的地方,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经过千百年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各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我们一定要牢固树

10、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贡献自己的力量。新疆是多民族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党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凝聚起全体人民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强大力量。近年来,新疆面临着“三期叠加”(恐怖活动活跃期、反分裂斗争激烈期、干预治疗阵痛期)的严峻复杂形势,“三股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进行分裂破坏活动。他们歪曲杜撰历史,鼓吹民族分裂;他们利用清真泛化,挑拨民族关系;他们制造谣言,对社会现实做出别有用心的

11、解读,特别是制造“资源掠夺论”等谬论,煽动独立分裂。在新疆,民族问题始终是“三股势力”用来制造分裂的一张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方向和任务。没有全体人民亲密无间的团结,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任何以强调“民族特性”来否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同一性、强调民族个性而要求“特殊待遇”的说法,都是对党的民族政策的有意歪曲。只有真正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致力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有各民族的繁荣和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股势力”通过清真泛化制造各族群众之间的隔阂,挑起民族矛盾。对此,必须从群众的日常生活细微之处入手,增强各民族

12、交往交流交融。要深入开展去极端化活动,防止宗教极端思想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要深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使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做好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必须强化“五个认同”教育。文化的认同,是根本的认同。必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共同体,构成中华文化的各民族文化,都是这个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企图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对立于、自外于中华文化的想法,都是十分错误的。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努力清除新疆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错误思想影响,打牢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别是要针对“三股势力”散布的“新疆是维吾尔族人的新疆”“资源掠夺论”等谬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视野,明确阐明: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水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