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暨2020年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2327609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暨南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暨2020年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暨南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暨2020年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暨南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暨2020年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暨南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暨2020年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暨南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暨2020年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暨南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暨2020年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暨南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暨2020年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暨南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暨2020年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攻坚时期。未来的510年,将是暨南大学突出侨校特色、狠抓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高水平华侨高等学府建设的关键时期。为此,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暨南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暨2020年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一、规划依据(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暨南大学全校师生员工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既定的目标,团结奋进,锐意进取,在侨校特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

2、学研究、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建设任务,为学校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侨校特色:学校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研究院、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国家语委科研基地海外华语研究中心。出版的华侨华人与新中国一书入选辉煌历程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点书系,编创了中文(修订版)、中文(初中版)、华文等在海外影响广泛的代表性教材,其中,网上中文、华文教育课程建设等项目分别获得国家和省级的教学成果奖。学校积极服务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战略,与南非罗德斯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于2008年挂牌成

3、立,这是学校参与建设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十一五”期间,学校扩大了境外招生的围,学生生源由“十五”末期的71个国家和地区升至目前的83个国家和地区。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130个国家和、澳门、3个地区的各类人才20余万人,为弘扬中华文化、凝聚侨心、开启侨智、汇聚侨力,为港澳台地区的繁荣稳定、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目标的最终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学科状况:学校学位授权的学科、专业涵盖哲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10个门类,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本科专业7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3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

4、学科39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11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个,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10个。人才培养:2007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被评为优秀。学校目前设有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课程,30门省级精品课程,设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现有24个学院,各类学生40581人,其中,在校全日制学生2859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653人,本科生19241人。在校的华侨、港澳台和外国学生达12019人。队伍建设:现有院士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

5、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2名,杰青1名,珠江学者3名,国家教学名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7人。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更趋合理,具有正高职称425人,平均年龄49.2岁,副高职称602人,平均年龄42.7岁;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已达到86.8,4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50.9;学缘结构不断优化,具有外校学历的人数占教师总数的88.9。科研实力:现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分别摘取国家技术

6、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桂冠,实现了学校在国家三大科技奖上零的突破,在教育部创新团队上也实现了零的突破,科研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学术交流: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和教育交流,已同世界五140多所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签订了双边协议或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其中包括美国、巴西、秘鲁、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南非、澳大利亚、日本、国、印尼、越南、泰国等国家和、澳门地区。条件建设:学校在、三地设有四个校区,校园现有占地总面积169.5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0.43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6.21万平方米。学校正在筹建新的校区,新校区总用地面积为180.45万平方米。学校资产合计34.68亿元,其中

7、流动资产11.48亿元,固定资产22.1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设备资产4.93亿元),其他资产1.01亿元,图书馆藏书277.9万册。学校设有14所附属医院,14家医院共有职工12125人,病床8055。(二)困难与差距多年来,尽管暨南大学在中央、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但与建设有侨校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终极办学目标尚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1.侨校特色还有待于进一步突出。2.学术梯队结构亟需改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有待加大。3.创新型人才培养、对海外华人华侨学生培养的方法、特色和机制需进一步探讨,培养的人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4.学术创新能

8、力需进一步增强,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的社会功能尚未充分发挥,科研基地和大学科技园园区建设进展较慢,标志性成果较少。5.办学场地和办学经费短缺,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与此同时,资源未能得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办学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三)历史赋予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经济为主导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日趋开放,国际间的合作与竞争日益突出。人才资源与其拥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出现了新的特征和趋势,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世界各国围绕知识要素展开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国家中长期科学

9、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并确定了未来1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11个重点领域,重点安排了68个优先主题、16个重大专项、8个技术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18个基础科学问题,实施4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2010年,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教育的战

10、略地位提升到了历史的新高度,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明确了今后十年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随即召开的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总体部署。同时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接着,国家又出台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

11、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这都为学校下一步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外,2005年的全国侨务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了侨务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侨务工作承担着凝聚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力量的重要任务。把海外中华儿女的力量凝聚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培育好、保护好、发展好,对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也为以“宏教泽而系侨情”为办学宗旨的暨南大学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近年来,随着国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省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8,到20

12、20年全省基本实现高等教育普及。200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把加快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强调支持国家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合,组建100个左右省部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共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重大创新平台和省部产学研合作示基地。强调要加强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孵化器和中试基地建设。省对高等教育的大力支持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坚强后盾。“十二五”期间是我国高等教育涵发展与竞争分化的关键期。一方面,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与我校同一梯队的“211工程”大学越来越具有优势,而我校区位、

13、资金等传统优势已不明显;另一方面,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实施意见(20042010年)“着力建设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强的省属重点大学,扶持建设一批省属本科院校”,省属及市属高校在争取地方支持、分配资源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对我校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此外,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支持港澳名牌高校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放宽与境外机构合作办学权限,鼓励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智力引进和人才培养合作,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大对国家重点建设大学支持力度,到2020年,重点引进3-5所国外知名大学到、等城市合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建成12所国一流、国际先进的

14、高水平大学。”这些都使学校面临着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巨大挑战。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宏教泽而系侨情”的办学宗旨,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和面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服务定位,牢固树立“特色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强依法治校、科学治校和治校,构建和谐创新校园,把暨南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海外知名的研究型大学。(二)发展思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学发展为主题,通过高层次的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建设、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

15、式、高效益的创新平台建设、高标准的教学条件建设、高质量的社会服务水平,使学校的整体建设有新的突破,实现学校发展的奋斗目标。坚持“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突出“侨”字特色,为国家侨务事业造就更多的在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有造诣的新“四有人才”。坚持创新发展的战略思想。要瞄准国家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积极推动包括大学科技园在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创新运营机制,大力推进知识、教育、科技和制度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要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通过办学理念、模式与机制的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持续、稳定

16、、健康和快速发展的路子。坚持改革、调整和不断深化管理的发展思路。要在改革中求发展,在调整中不断前进,在管理中不断提高。要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多校区资源整合与管理一体化问题,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科学、规、高效的管理,不断开创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三)战略定位与阶段目标为实现研究型大学的最终目标,在未来的10年中,学校将分两个阶段进行建设。1.2010-2015年 由教学研究型向研究教学型转化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推进科学研究,统筹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统筹办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统筹学校发展与社会需求,夯实和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学校从教学研究型向研究教学型大学转型,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与科学发展。表1 2015年主要建设任务预期指标一览表预期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