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总结卷(三)(教师版)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32321513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总结卷(三)(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总结卷(三)(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总结卷(三)(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总结卷(三)(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总结卷(三)(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总结卷(三)(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总结卷(三)(教师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突破备战高考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收官信息监测卷(三)新课标全国卷班级_ 姓名_ 分数_(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到审美与文艺创造上的产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和各家各派思想的产生发展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在考察中华美学精神时,也要充分注意各家各派尤其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的重要作用。而论及儒家思想的美学影响,核心的一点就是对美善统一尽善尽美的境界追求。中华美常精神一向与善和真的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从善的角度来看,儒家把“仁者爱人”看

2、作最高的善。仁与礼分不开,礼也不能脱离仁。所以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即离开了任,礼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孔子所说的“爱人”,又不仅仅是爱自己,而是把爱己与爱人高度统一起来,“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一种真诚博大的人道精神。培育和发扬这种精神,和儒家所说的“治国平天下”、以及“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民本主义有密切相联,最终目的在于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而又爱好和平的国家。因此,这种精神又与为国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分不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说的美,不能脱离以上所说的与最高的善相关的“仁”。审美与文艺创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陶冶人们的情感心理,使它符合“仁

3、”的要求,直至如孔子所说的,使每一个人都以行“仁”为最大快乐。这也就是中国自古以来所说的广义上的艺术一“ 乐”所担负的最重要的任务。这里所说的“乐”,不只指音乐(声乐和器乐) ,还包含诗(歌词)和舞,舞又同舞者的动作节奏和舞者的服装及其花纹色彩有关。所以,古代的“乐”实际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的表演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愉快,但目的又不仅仅在于引起审美愉快,而是要通过这种愉快去感发人们的“仁”心。孔子说“人而不仁,如乐何”,即离开了“仁”,“乐”就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可言。荀子也曾说过,“乐”的作用是为了“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孔子和荀子都指出了“乐”的美和以“仁”为本的善的实现分不开。而

4、这种善的实现就是要使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和谐共生,所以广义的艺术“ 乐”的美必须是“和”的。总之,“仁”的完满实现既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同时又能通过艺术的表现而成为一种最高的审美境界。两者既有区别,又完全能统一在一起。正因为这样,孔子第一次明确提出“乐”的创造既要“尽善”,又要“尽美”。“尽善”就是要使“乐”所表现的内容没有任何不符合善的东西,“尽美”就是要把善表现在能引起人们最大审美愉悦的感性形式中,使“乐”的歌唱、演奏及与之不能分离的舞蹈,听起来、看起来都有一种极为鲜明光辉美丽的节奏与文采,就如孔子盛赞古代与尧治国的伟大业绩相连的“乐”那样,“焕乎,其有文章”。摘编自刘纲纪成于“尽善尽美

5、”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华美学精神中,对美善统一、尽善尽美的境界追求,儒家思想起了重要作用。B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把“爱人”放到了超过“爱已”的位置。C音乐(声乐和器乐)、诗(歌词)和舞都属于“乐”的内容,离开了“仁”就无法存在。D“乐”所表现的内容没有任何不符合善的东西,也就是达到“尽善”,“仁”就完满实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 段阐释了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关系。B第二段重点论述中华美学精神善和真的问题,进而把人道精神上升到爱国主义精神。C第三段中以“乐”为例,论

6、述审美与文艺创造的根本目的,就是陶冶人们的情感心理。D文章先提出话题,再从“仁”和“乐”来论述,得出中华美学精神成于尽善尽美的结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思想的道德境界和审美理念对中华审美文化的深远影响是超过其他各家学派的。B作为儒家的重要思想,“仁者爱人”是一种博大的人道精神,与“治国平天下”有联系。C儒家思想中的“仁”要达到一种最高的审美境界,还需要通过“乐”这类艺术来表现。D“尽善尽美”是“乐”所追求的境界,“乐”能引起人们最大审美愉悦时,“善”就在其中。(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材料一:“为什么地球出

7、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要带着地球一起跑?”面对外国人问出的问题,流浪地球 导演郭帆回答:“ 我们买房子买的不是物理空间,而是一个家庭,里面住着父母、老婆、孩子,这个物理空间承载着我们所有的情感。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死也要死在那儿。” 这与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主题不谋而合。在过去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人们极少迁移,因为所谓农耕,就是要靠土地吃饭。农业的固定性,使得勤劳的人民逐渐世代安居,终日和土打交道的经历,则让他们周身都环绕着泥土的气息。在现代说法中,“土气”是一个贬义词,但在费孝通看来,“土气”实际上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土气”,也就是

8、接地气,它象征着人们与大地的亲密接触,充分熟悉,“土气”其实是辛劳、知足的代名词。也因此,大批的中国人逐渐变得守旧而崇古:老祖宗留下的都是财富,那么凡事照搬经验去做就行。因此在现在看来的“食古不化”,殊不知,是因为在以土为生的年代,“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久而久之,整个社会变得稳定而缺乏流动,再加上交通工具的落后,很多人一辈子就只在一个小范围内活动。周边人抬头不见低头见,遇事总是能热心帮一把,人们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固而与外部隔绝的乡邻关系,慢慢地也就有了“万事不求人”“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状态。带着地球流浪,是一种回馈,也是一种责任,感谢你当年的养育,如果可以,我也不会扔下你独自

9、逃亡。不靠土吃饭、早已经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大概很难懂中国人的传统恋根情结。(摘编自 外国人看不懂(流浪地球的背后,藏着深层的文化认同差异) 材料二:中国人讲的“家”是很有弹性的,小到一家三口大到无限远。比如平常我们都喜欢说“我们是自家人”。什么叫“自家人”呢?你再扩大点,比如“国家”,在英文里面“国家”是“State”并没有一个“家”的意思在里面。其实,几乎各个地方的语言要表述“国家”的时候,他们的概念之中都不包括“家”,只有我们中国,或者受我们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比如日本,的确也会有“国家”这个说法。所以“家”你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它挺麻烦的。它牵涉的范围非常之广,因为

10、它是一个不断有伸缩弹性的东西。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人讲这个“家”恰恰能够说明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他说“西方的社会像一捆柴”。我们把这一捆柴里面每根柴,理解为不同的个体、个人。把他们绑起来就成为一个社会或者团体,叫做“团体格局”。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的影响力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费孝通就用这个形象界定了我们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他给它一个名字,叫“差序格局”。费孝通说,因为整个社会是个差序格局,“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跟我友好的那个关系网也

11、是可以不断伸缩来回的。正因为“公”“私”的界限没那么分明,中国传统社会里面特别喜欢讲入情、讲关系,又要讲面子,因此那些规矩就包括了很多不言自明的东西,包括了很多我们叫“礼”的东西,这是一种礼治。我们不太需要讲契约,我们就讲信用,好比你跟别人做生意、做买卖,你丧失了信用之后,就没人再找你做了。假如这个社会,什么都是讲规矩、讲礼治、讲面子、讲关系、讲人情,那么法律在哪里呢?所以费孝通说,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的贪污问题很严重,是因为我们其实不太有法律观念,也不太有公共观念。我们过去讲儒家道德,都是从小的教化,而这个教化都是有社会土壤的。但是假如今天城市不是乡土社会,农村也不再是过去的乡土社会的时候,这

12、个儒家伦理就纯粹只是一套抽空现实环境的教条,那又该怎么办呢? (摘编自梁文道 (乡土中国 :家,到底是什么呢)材料三: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家与国的统一性,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尽管此后在国家层面上,血缘关系的实际意义有所淡化,但它一直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精神纽带。家庭伦理用于治国就成为政治原则。治家与治国具有内通性,所以,大学说“治国必先齐其家”,“一家仁,一国兴仁”。国与族的统一性,国是政权概念,族是种群概念。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

13、这许多民族,不管是共时态存在还是历时态存在,均可以寻到某种内在的关系。族与族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为血缘性;另为社会性。民族之间不只是存在着血缘性的关系,也还存在社会性的关系,其中最主要是文化关系。文化关系当它内化为民族精神,就具有类血缘的意义,这就是说,民族不只是具有自然的血缘性,还具有文化的血缘性。国与国民、国士国域)的统一性,中国的国土其核心地区是相当稳定的。谈到中国,人们会自然地联系到中国这一疆域。这疆域既是国之域,也是民之家。国土即疆土是国家之本;国民是国家主干;国权是国家的基础,与他国进行交往,国权是首位的原则;国学即“伦质”,是国家意识形态;君臣和睦是国家稳固的枢机即关键。在中华民

14、族的意识中,国家、国土、国民、国君、国权、国学、国枢是一体的。家国情怀究其本是一种哲学意识,是人对其本家与国的意识。与别的哲学意识不同的是家国意识的突出特点是情理合一。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理念,还不如说更多地体现为-种情感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的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摘编自陈望衡 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的一种共同的情感,在流浪地球与乡土中国中其表现形式是完全一样的。B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不断地发展中积淀的共同情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一种精神与情结。C材料二详细地解读了中国人对于“家

15、”的理解,并可以对材料一中的家国情怀进行必要的补充。D材料三认为家国情怀是人类共同的意识,是情与理的合一,全面地体现为厚重绵长的家国浓情。5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这种与天争与地斗的祖传性格,让中国人民生来就不服输,传统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格言,也为我们注入了济世的强心针。B谁说带有土气的中国文化在国际就没有竞争力,恰恰相反,带有泥土气息的脚踏实地才是我们与世界竞争的本钱。C在当今世界,只有展示民族特色,彰显文化价值,才有可能不被随波逐流的社会节奏漩涡同化,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D因此,在这样伸缩来回的状态底下,我们把什么叫做“公”什么叫做“私”那就是相对的了。6从美学的角度来评价家国情怀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文学类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7-9小题。父亲的树陈忠实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的必修课。或者说,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栽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