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二轮系列之疯狂专练二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教师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32320454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二轮系列之疯狂专练二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届高三二轮系列之疯狂专练二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届高三二轮系列之疯狂专练二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届高三二轮系列之疯狂专练二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届高三二轮系列之疯狂专练二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二轮系列之疯狂专练二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二轮系列之疯狂专练二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教师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8高考模拟)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解析】由材料信息“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说明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D项正确;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A项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力的是中书省,故B项错误;C项

2、说法不符合史实。【答案】D2(2018高考模拟)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解析】古代“雀” “爵” 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成威胁,故A项错误;

3、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C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D项错误。【答案】B3(2018高考卷1)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唐代的藩镇除了河朔型擅自任免官员、拥兵自立外,其他类型的藩镇均由中央任免,并且驻兵防止分裂和异族进犯,维护社会治安。由此可知,“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基本维护了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材料中大部分藩镇是上缴赋税的,并且唐朝除了藩镇的税收外,

4、还有其他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表格体现不出藩镇彼此攻伐不已,故B项错误;河朔型藩镇拥兵自重、与朝廷对抗,威胁到中央权威,故C项错误。【答案】D4(2018临夏中学高考模拟)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历史事实也可以通过实物证据来呈现。不是所有的历史叙述都不客观,有些历史叙述是可以还原历史事实的,所以C项错

5、误。D项本身说法不准确,多种历史叙述如果都相同也不一定就是事实,且与题意要求不符合。通过材料内容可知,对于宋太宗是否去过宫中这一事件有两种不同的记载,所以B项正确。【答案】B5(2018临夏中学高考模拟)如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解析】A项与材料不符,表格中得到选拔的不仅有士族子弟,还是有寒族;B项说法错误,九品中正制是以门第做官,而科举制依据成绩;C项说法错误,不是缩小了范围,是扩大了范围。因此ABC三项均不正确。从材料可知科举制选拔的范围还主要是在士族阶层

6、,还不完善,故选D【答案】D6(2019永州一中模拟)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解析】根据“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说明宋太祖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故D正确;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力

7、度,有利于减少地方官员滥用职权、贪污腐化现象,“防止了”“遏制了”表述过于绝对,A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加强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没有涉及“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排除B。【答案】D7(2019辽宁重点高中联考)汉武帝时,刺史巡察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吏。第一条是诏问“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另外五条分别是打击地方豪强“侵渔百姓,聚敛为奸”、“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等行为。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A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B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C阻止农民破产,增加政府收入D防范官员腐败,稳定社会秩序【解析】西汉时期刺史主要是监察地方高官和王侯,材料中刺史的职责是查问豪强

8、土地、住宅违规、违法乱纪、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目的都是从政治上、经济上限制豪强、打击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故A项正确;材料中举措主要目的不是限制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增加政府收入”不是刺史的主要职责,故C项错误;“防范官员腐败”属于刺史职责直接目的,并不是根本目的,故D项错误。【答案】A8(2018武昌中学联考)科举后备队伍的积累使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以至明中期以后发生了科举以来首次颇具规模的“反科举”运动。大批的生员、监生纷纷“弃举业”、“裂秀才冠”,往往自称“山人”,以自身学识与才华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这反映了当时A知识分子对八股文的痛恨B科举制已失去

9、选拔公正性C在野派幕后操纵国家政权D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解析】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甚至爆发“反科举”运动,表明科举制发展到明朝已经阻碍了政治发展进程,因此材料信息反映了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故答案为D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反科举,不是针对八股文,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的公平性问题,排除B项;生员、监生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并非操纵国家政权,排除C项。【答案】D9(2018漳州中学调研)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皇帝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汉武帝“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督察郡国,巡视吏治。”汉昭帝、宣帝增加“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汉平帝增加“安置流民、处理

10、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据此可知A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B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C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D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刺史权力由督察郡国到“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表明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刺史的权力不断扩大,A正确;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刺史权力的不断扩大,无法体现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刺史的权力在监察郡国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权力,D错误。【答案】A10(2018日照中学调研)自汉代起,皇帝的言行由史官记录,称起居注,在位皇帝不能查阅。唐太宗以审查和改正自己过失为由强行破坏这一

11、规矩。宋代史官更将其呈送皇帝御览,明清皇帝则直接指导编写。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重点不同B唐太宗的“仁君”形象具有示范作用C起居注因“劝诫”功能备受皇帝重视D古代皇帝专制集权意识不断得以强化【解析】材料中从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明清皇帝直接编写起居注,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皇帝对史官的控制越来越严格,这表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D符合题意;A与材料所述现象无关;B材料所述为唐太宗破坏了皇帝不能查阅起居注的规定,是皇权加强的表现,不是“仁君”的体现,不正确;“起居注”是对皇帝的日常行为进行记载,不具备“劝诫”功能,C不正确。【答案】D1

12、1(2018曲靖一中模拟)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基葬被选人201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图是基中发据出的两枚印章。除此之外,该基还出土了数量惊人和做工精美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竹简,木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从图上文物字体可见篆体应是当时的主流通行字体B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应大多出自官营手工业C从墓葬的规格可推知当时诸侯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D该墓葬的竹筒木牍有可能记载着儒家和道教的思想精髓【解析】A选项说法错误,我们不能从印章上就得出流行字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流行的是隶书;B选项正确,汉代时期官营手工业制造的都是皇室精品;C选项错误

13、,海昏侯曾做过皇帝,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之后地方封国势力对中央威胁减小;D选项错误,汉武帝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B12(2018宾阳中学模拟)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解析】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王国与朝廷之间矛盾到汉武帝时期不可能“渐趋激化”,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朝廷控制的郡级政区的变化,不涉及中央行政体制调整,排除B。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到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直接管辖

14、的郡国更多了,中央集权更加巩固。这说明中央政府更有能力、更有实力解决边患(匈奴威胁),故C正确。题干反映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越来越多,王国控制的区域应该越来越小,排除D。【答案】C13(2018遵化一中模拟)清代,皇子被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爵位,按等第发予粮银俸禄、赐田土牧场及庄丁,有领兵打仗、参与国政之权,但均建藩于北京,命令“亲王无故出京师六十里,罪与百官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统治阶级内部等级森严B庄园经济威胁政府的财政C封土授爵违背历史潮流D顺应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亲王无故出京师六十里,罪与百官同”是指严禁亲王离开京城,这一措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D项正确

15、;材料强调严格限制亲王权力,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庄园经济威胁政府的财政,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封土授爵违背历史潮流,排除C。【答案】D14(2018广东五小联考)张居正成为首辅后,制定了一个考成规制:以内阁稽查六科(六科是明初设立的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查驳正六部之违误);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这一规制的实施说明此时的内阁A真正具有了宰相之实B有了一定的行政权C已经威胁到皇权D取得了中央的监察权【解析】六科辅助皇帝处理奏章,而内阁可以稽查六科,可见内阁权力较大,真正具有了宰相之实,故A项正确。考成规制规定了内阁对六科的稽查,与行政权无关,故B项错误;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它对皇权的威胁,故C项错误;考成规制仅仅规定内阁稽查六科,不能据此推断出它取得了中央的监察权,故D项错误。 【答案】A15(2018衡水金卷)下表为“清代地方督抚旗员、汉员变化表”。综合表格内容可知,当时A汉员比例上升实现了满汉平等B出现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