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江中学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第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318528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江中学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第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江中学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第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江中学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第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江中学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第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江中学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第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江中学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第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江中学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第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江中学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第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一环节】明确学习目标一、课程标准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二、高考考纲 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第二环节】阅读教材、梳理知识、感知历史1“两弹一星”(1)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2)成就来源:学.科.网Z.X.X.K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中国先后建成秦山和大亚湾核电

2、站。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国进入航天时代。2载人航天(1)1992年,中国政府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2)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杂交水稻(1)背景: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2)成就: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的新品种南优2号。2001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3)意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4计算机技术(1)成就:198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号”。(2)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5

3、生物技术(1)1965年,中国首次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2)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第三环节】小组讨论、提问答疑史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新华社电史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

4、巨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新华社电学会读史史料一反映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的政治意义。“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打破了美国和苏联对空间技术的垄断。史料二反映“神舟六号”成功发射的经济意义。“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为我国和平利用太空资源创造了条件。史料一和史料二反映新中国在核研究、航天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2)史料一、二在阐

5、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来源:Z_xx_k.Com【提示】(1)美国和苏联。两极格局。(2)史料一:政治;史料二:经济。史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史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思维拓展1研制“两弹一星”的重要意义(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4)带动

6、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5)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2助推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1)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是科技发展的政治基础。(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3)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为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5)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推动和需要是重要动力。(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第四环节】高考真题演练,巩固所学无【第五环节】小组总结、感悟历史1、谈学习本课的

7、感受。2、谈学习中还存在的问题。来源:学科网【教学设计】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一环节】明确学习目标一、课程标准 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二、高考考纲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第二环节】阅读教材、梳理知识、感知历史1提出(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3)内容: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4)特点:基本性、长期性。2贯彻阶

8、段原因表现初见成效“双百”方针的鼓舞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来源:学&科&网遭遇挫折“双百”方针未能坚持贯彻下去一些学术问题被错误批判,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受到很大影响重新恢复“文革”结束后,清算极“左”路线;邓小平强调贯彻“双百”方针;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艺领域再次繁荣;学术讨论空前热烈;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第三环节】小组讨论、提问答疑史料一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么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 邓小平史料二这一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

9、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史料三“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1964年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批语学会读史来源:学科网ZXXK史料一中邓小平强调文艺家要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体现了宽松的文化环境对文艺创作的重要性。史料二中陆定一要求文艺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目的。来源:Z&xx&k.Com史料三反映“双百”方针受到“左”倾思想的干扰。反映1964年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

10、批语夸大了当时文学存在的问题。学会用史(1)史料一主要说明_是文艺工作的基本规律,“双百”方针是实现创作自由的根本保证。史料二说明“双百”方针的目的在于调动_的积极性。【提示】创作自由社会主义建设(2)结合史料,“双百”方针的曲折与新生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提示】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思维拓展对“双百”方针的全面认识(1)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问题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2)从背景

11、来看,“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3)从基本精神来看,“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实质是为人民服务的。来源:Z#xx#k.Com(4)从受挫原因看,“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5)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文化就能兴旺发达。来源:Zxxk.Com【第四环节】

12、高考真题演练,巩固所学1、(2008海南单科18)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第五环节】小组总结、感悟历史1、谈学习本课的感受。2、谈学习中还存在的问题。来源:学_科_网【教学设计】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一环节】明确学习目标一、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教育发

13、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二、高考考纲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环节】阅读教材、梳理知识、感知历史1人民教育的奠基(1)确定教育方向人民教育标志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内容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意义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2)制定教育方针全面发展背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内容: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3)完善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全日制学校教育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4)意义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

14、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2动乱中的教育(1)破坏很多师生被卷入“扫四旧”批走资派活动中,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2)影响: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来源:学科网ZXXK3教育的复兴(1)“文革”结束后,全面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2)20世纪80年代,加快教育改革步伐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方针,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建立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3)20世纪90年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实施“211工程”计划。社会力量办学应运而生,启动“希望工程”。发展西部教育,增加少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