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2309475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山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山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山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山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2020.5一、课内基础知识(16个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主观题10分。共42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3 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 长:chng,年长B、摄乎大国之间 摄:ni,夹处C、因之以饥馑 馑:jn,饥荒D、比及三年 比:b,对比2

2、.下列句子中, “如”字的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A、如或知尔 B、譬如朝露,去日苦多C、宗庙之事,如会同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从句式的角度,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吾知也A、句读之不知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D、异乎三子者之撰(二)阅读司马迁的鸿门宴(节选),完成后面各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

3、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

4、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素:平素,一向B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旧交情 C吾得兄事之 事:侍奉D沛公奉卮酒为寿 为寿:祝寿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良曰:“长于臣”B为击破沛公军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成以其小,劣之。6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遇事缺乏考虑:当听到沛公想在关中称王后勃然大怒,意欲发兵攻打刘邦;当听到项伯的劝解又怒气全消,答应了项伯的请求。B范增头脑清醒:通过刘邦前后做事的变化,他判断出刘邦志向高远,何况刘邦手握十万军队,实力

5、不容小觑,因此劝项羽赶紧攻打刘邦。C张良善于周旋:项伯让他逃走时,他说替韩王送沛公,不能离去;当刘邦问怎么和项伯有交情时,详细解释消除刘邦的疑虑。D刘邦善于收买人心:当他得知项伯前来告密时,先是亲自迎接,与之兄弟相称;后又与之约为儿女亲家,让项伯死心踏地地为他办事。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如因善遇之 因:就B此亡秦之续耳 续:继续C毋内诸侯内:使进入D籍吏民,封府库籍:户籍8下列加点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所以遣将守关者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B臣为韩王送沛公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C孰与君少长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D且为之奈何 臣之壮也,犹不如

6、人(烛之武退秦师)9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C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D“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鸿门宴一文。10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

7、不同的一项是( )A竖子不足与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C若属皆且为所虏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夫晋,何厌之有 大王来何操11下列各组加横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则置车骑(放弃) 非兵(兵器)不利 吾属今为之虏矣(属于)B焉用亡郑以陪邻(来) 因人之力而敝之(因为) 素善(交好、友善)留侯张良C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 若入前为寿(假若) 顾计不知所出而耳(只是)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臣死且不避(尚且)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8、。(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三)、阿房宫赋部分13.下列四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六王毕,四海一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C奈何取之尽锱铢 胡取禾三百囷兮 D虽然,每至于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1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 )A族秦者秦也 鼎铛玉石 B朝歌夜弦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燕赵之收藏 可怜焦土 D辇来于秦 骊山北构而西折15选出对下列句中加横线字解释不当的一项( )A六王毕(完了) 蜀山兀(光秃秃) 杳不知其所之也(远得不见踪影)B直走咸阳(趋向)廊腰缦回(萦绕)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C雷霆

9、乍惊(突然)而望幸焉(宠幸)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让)D缦立远视(长久)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做)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让)16选出加横线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杳不知其所之也 牛何之B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东据成皋之险C辇来于秦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D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17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

10、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

11、,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

12、性和主观任意性。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文本是一个未确定的“召唤结构”,文本“空白”中存在某种意向,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实现文本解读的一切潜在可能。个体读者只能实现一部分可能,而读者的多元反应成为必然。因此,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而文本本身又对阅读进行基

13、本限制。正如鲁迅所言:“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有只“看不见的手”,不管读者愿意不愿意,背后的决定者乃是文本。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不止出现过一次。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曾遭受法国主流社会的审判然而,一切“假哈姆雷特”都动摇不了经典文本的地位。总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应该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更不应一千个都不是哈姆雷特,甚至没有了哈姆雷特,我们应该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摘编自赖瑞云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1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14、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提倡多元解读的同时造成荒腔走板的解读。B.单个读者的理解有局限性而无法像代代相承的接受链那样有望接近作品本身。C.“召唤结构”中的“空白”召唤读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阐释。D.对作品的理解应多元,以便从中挑选正确的理解,而不能脱离作品另起炉灶。1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真正理解作品为写作动机,文章论证多元解读应避免的误区及要遵循的原则。B.文章先从正面阐述“接受美学”的观点,又从反面批驳国内某些人的错误理解。C.文章借鲁迅名言,论证读者在解读文本时既有想象自由又要受文本限制的观点。D.文章以李白、杜甫诗歌的遭遇为例,论证经典文本的地位不受读者影响的观点。2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