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伽师铜矿床毕业论文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2297465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5.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伽师铜矿床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新疆伽师铜矿床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新疆伽师铜矿床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新疆伽师铜矿床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新疆伽师铜矿床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伽师铜矿床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伽师铜矿床毕业论文(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疆伽师铜矿床毕业论文目录1 引言12 矿区地质特征3 2.1伽师铜矿区的构造位置3 2.2柯坪塔格背斜的地质特征5 2.3矿区地质特征103 矿床地质16 3.1矿床特征16 3.2矿床围岩264 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28 4.1伽师矿区标本镜下分析及矿石成因分析28 4.2控矿因素37 4.3成矿过程分析385找矿标志406 结论41致谢43参考文献44附录45 .专业.专注. 1 引言砂岩型铜矿是由盆地流体在沉积岩中形成的板状、卷状铜矿。它仅次于斑岩型铜矿, 为世铜矿第二大工业类型, 占世界铜矿总储量的近30% ;但在我国, 目前仅占探明储量的7.63%勘查找矿工作前景良好。世界上代表性砂

2、岩型铜矿如: 中非铜矿带、阿富汗Akina铜矿床、哈萨克斯坦Zkezkazgan铜矿田、波兰Lubin铜矿床、Belt铜矿带等。我国如: 滇中盆地、兰坪盆地砂岩型铜矿。这些砂岩型铜矿的容矿沉积岩除元古界和古生界外, 主要为中新生界。我国新疆海西造山带和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发育, 大面积沉积碎屑岩分布区是砂岩型铜矿的有利勘查区。新疆伽师县伽师铜矿是近年发现并已采选的一个重要砂岩型铜矿床。新疆伽师铜矿区隶属新疆伽师县管辖,位于伽师县355方向35千米处,东距西克尔镇约20千米,矿区中心坐标为:北纬:395009;东经:770549。矿区西距喀什市130千米,距阿图什市75公里,东距西克尔火车站17千米

3、,南距国道314线(乌鲁木齐喀什公路)12千米,南疆铁路(乌鲁木齐喀什)从矿区2千米处通过。矿区简易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伽师铜矿位于天山南麓,山峦重迭,连绵起伏,矿区属中低山区,北高南低,海拔11761400千米,高差300500米。区地形较陡。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塔里木古陆块中的古生代前陆盆地,处在柯坪塔格铅、锌、铜(铁、钒、钛、磷)级成矿带上,该矿带位于塔里木板块西北缘,北以库尔勒深断裂与南天山造山带毗邻,南和东部为环形断裂所限,与塔里木覆盖区接壤,长约300千米,宽约30-75公里,面积约15000平方千米。该成矿带的矿产以沉积型为主,自震旦纪至石炭纪基本为稳定性连续沉积,为铜矿的

4、形成创造了良好大地构造环境。古生代构造活动较弱,为塔里木北缘的一陆海盆。早第三纪因印度板块挤压,塔里木古陆块下降,浸没围扩大,在塔里木古陆块边缘,形成了宽广、平缓的海相平原,沉积了一系列蒸发潮坪相、泻湖相沉积物。晚第三纪本区开始新的发展历程,由于此次构造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褶皱及北倾断裂,这些北倾断裂呈东西向分布并长期活动,它们是各级构造单元的界线,控制着区域沉积建造分布。区域上北西向断裂较少,且规模不大,切割了东西向断裂,在两组断裂交汇处常控制着矿床的产出。区域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为奥兹格他乌断裂、柯坪塔格断裂(见大地构造位置略图)。在两组断裂间隙间所夹的柯坪塔格背斜为一不对称背斜,北翼倾角较缓

5、,南翼倾角陡。受构造影响南翼地层倒转。背斜呈东西向分布,背斜倾伏端位于通古孜阿孜沟(大山口)一带。该铜矿位于柯坪塔格背斜南翼。域岩浆岩较少见,仅在区域西部的二叠系地层中有辉绿岩脉及岩株产出,岩脉延长3千米左右,厚10米,有褐铁矿化、绿泥石化,另有少量南北向的辉绿岩脉一般延长数十米,宽几十厘米。岩浆岩在本区与成矿关系不明显。伽师县铜矿产于柯坪塔格背斜南翼下古近系下部碎屑岩层中,断续出露长度16.70千米,由三个矿段组合而成。其西部为大山口矿段,(走向间隔6.5千米)中部为拜什塔木矿段,(走向间隔1.85千米)东部为西克尔矿段。各矿段矿体(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总体走向方向280290,倾向南西

6、,倾角7080,向东部及深部倾角变陡,近于直立,局部有倒转。2.伽师铜矿区的地质背景2.1伽师铜矿区的构造位置 伽师砂岩型铜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古生代前陆盆地西南, 北部以哈拉峻阿合奇断裂为界, 与南天山晚古生代陆缘盆地相邻, 是塔里木北缘的一个陆海盆 。属于塔里木成矿区中的柯坪铅、锌、磷、钒、钛、铁、锶、石膏、石墨成矿带。区域逆掩断层、推覆体广泛发育, 褶皱强烈, 主要构造作用发生在早石炭世 晚石炭世初, 在塔里木地台边缘形成一系列北倾推覆体, 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受塔里木地台南缘构造运动的影响, 继续形成褶皱与逆掩断层。伽师砂岩型铜矿位于柯坪塔格背斜南翼。区域上除缺失三叠系和侏罗系外,

7、寒武 古近系和新近系均有分布。主要岩性为一套灰岩及沉积碎屑岩。区构造较简单, 构造运动形成了系列褶皱及北倾断裂, 这些北倾断裂呈EW向分布, 并长期活动, 它们是各级构造单元的界线, 控制着区域沉积建造分布。区域上NW向断裂较少, 且规模不大, 切割了EW向断裂, 在两组断裂交汇处, 常控制着矿床的产出。区域岩浆岩较少见, 仅在区域西部的二叠系地层中有辉绿岩脉及岩株产出, 岩浆岩在本区与成矿关系不明显。图1.1新疆伽师县伽师铜矿交通位置2.2柯坪塔格背斜的地质特征2.2.1底层 区域地层较发育,除三叠系和侏罗系缺失外,从寒武新近系均有出露,现从老到新分述如下:2.2.1.1早古生界(1)寒武系

8、奥陶系丘里塔格群(-O1)ql主要分布在区域东部,岩性为灰白色灰岩,部分呈灰黑色,具条带状构造。岩层处在背斜核部,产状近于水平,其南部与志留系呈断层接触,北部与志留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矿区出露最大厚度为210米(2) 志留系柯坪塔格群(Skp)分布于区域中东部,可进一步分为上下两层:下部为紫红色细砂岩,薄层状构造,岩性单一,斜层理发育,为一套海相沉积碎屑岩,发现有砂岩型铜矿点,地层厚度大于300米。上部为灰绿色石英岩屑细砂岩,薄层状构造,上部有少量绿色页岩。灰绿色岩层与紫红色岩层在局部地段有相变现象,属浅海相沉积,岩层最大厚度450米。2.2.1.2 晚古生界 (1)泥盆系沙拉依姆群(D) 在

9、区域东部广泛分布,可分为三个组,由下而上分别为塔塔埃尔塔格组、衣木干他乌组、克兹尔塔格组。 a、塔塔埃尔塔格组(Dt) 以褐红色泥岩为主,夹粉砂岩及砂岩。泥岩为薄层状构造,有绿色泥岩夹层,红色与绿色泥岩有时交替出现,与下覆地层整合接触,岩层厚134.80米。 b、衣木干他乌组(Dy) 分布广泛,以棕色、酱红色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砂岩,由西向东厚度增大。平均厚度185.11米。c、克兹尔塔格组(Dk) 分布广泛,岩性为紫红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岩性单一,延伸稳定,岩层中有斜交层理,与下覆地层呈整合接触。(2)石炭系康克林群(C3kn) 主要分布在区域中西部,东部由于受断层影响,断续出露,且厚度小。岩

10、性主要为厚层状生物灰岩、灰黑色灰岩,与下覆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为浅海条件下生物活动与化学沉积的结果。在区域中部与古近系呈断层接触,岩石极为破碎。断层面附近有含铜热液沿裂隙充填,形成铜矿化。厚103.26米。(3)二叠系别良金群(P1bl)分布于区域西部、中部,与下覆地层呈整合接触。局部地段与康克林群呈断层接触。岩性主要为生物灰岩、泥灰岩夹泥岩。由于断层发育,地层比较破碎,蚀变现象普遍,在与白垩系接触带附近有硫化物铁帽分布。厚68.14米。2.2.1.3 中生界本区缺失三叠系和侏罗系地层,仅见有白垩系(K)地层出露,主要分布在区域西部,与下覆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岩性为紫红色火山凝灰岩,

11、有硅质条带,局部底部有砾岩,厚26.64米。2.2.1.4 新生界(1)古近系和新近系:分布在区域西部,与白垩系不整合接触,局部超覆白垩系与二叠系直接接触。a、古近系(E):为主要含矿层位,岩性主要为砖红色泥岩、粉砂岩,底部有砾岩层。在区域西部连续出露,中东部由于受断层影响,断续出露,地表未见含矿层。含矿层在西部延伸18千米,含矿层下部的石膏层也稳定延长18千米。其最底部为灰绿色灰质泥岩、杂色泥岩,且仅在通古孜阿格孜沟中出露,向东缺失。厚137.43米。b、新近系(N):分布于区域西部,厚度大,下部以浅褐色粉砂质泥岩为主,具龟裂;上部为厚层状细砂岩夹泥岩,发育斜层理、交错层理,为滨海相沉积。因

12、地台边缘强烈拗陷,晚第三纪海侵围进一步扩大,形成巨厚的碎屑岩沉积,厚2300米。(2)第四系广泛分布于山麓、平原地带和山前洼地,主要为洪积层、冲洪积层砂、砾石及砂土卵石等。2.2.2 构造古生代构造活动较弱,为塔里木北缘的一陆海盆。早第三纪因印度板块挤压,塔里木古陆块下降,浸没围扩大,在塔里木古陆块边缘,形成了宽广、平缓的海相平原,沉积了一系列蒸发潮坪相、泻湖相沉积物。晚第三纪本区开始新的发展历程,由于此次构造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褶皱及北倾断裂,这些北倾断裂呈东西向分布并长期活动,它们是各级构造单元的界线,控制着区域沉积建造分布。区域上北西向断裂较少,且规模不大,切割了东西向断裂,在两组断裂交汇处

13、常控制着矿床的产出。区域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为奥兹格他乌断裂、柯坪塔格断裂(见大地构造位置略图)。在两组断裂间隙间所夹的柯坪塔格背斜为一不对称背斜,北翼倾角较缓,南翼倾角陡。受构造影响南翼地层倒转。背斜呈东西向分布,背斜倾伏端位于通古孜阿孜沟(大山口)一带。该铜矿位于柯坪塔格背斜南翼。图2.1大地构造位置略图2.2.3 岩浆岩区域岩浆岩较少见,仅在区域西部的二叠系地层中有辉绿岩脉及岩株产出,岩脉延长3千米左右,厚10米,有褐铁矿化、绿泥石化,另有少量南北向的辉绿岩脉一般延长数十米,宽几十厘米。2.2.4 矿产区域矿产主要为铜、铅、锌、石膏矿等。2.3矿区地质2.3.1 矿区地层矿区出露的主要地

14、层有:下泥盆统、上石炭统、二迭系下统、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1)下泥盆统克兹尔塔克组(DK)分布于矿区的中东北,岩性以砖红色石英砂岩夹薄层粉砂岩,偶见浅绿色、白色的斑块或条带。岩层具波痕,斜层理发育。 (2)上石炭统康克林群(C3kn)在矿区广泛分布,岩性为厚层状生物灰岩,灰黑色灰岩。为浅海条件下生物活动与化学沉积的结果。与古近系呈断层接触,岩石极为破碎。断层面附近有含铜、铅、锌热液沿裂隙充填。(3)二叠系下统别良金群(P1b1):在矿区广泛分布,出露岩性主要为灰色薄层状生物灰岩及泥灰岩。由于断层发育,地层比较破碎,蚀变现象普遍,在与白垩系接触带附近有硫化物铁帽分布。(4)白垩系(

15、K)主要分布于矿区中北部,与下覆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有剥蚀面。根据岩性可分为两个段。Ka:破碎状紫红色蚀变凝灰岩,薄-中厚层状,胶结物为火山凝灰岩,已蚀变为粘土矿物及方解石等,局部夹有硅质岩条带。厚19.55米。Kb:紫红色蚀变凝灰岩,薄-中层状,胶结物已蚀变为粘土矿物及方解石等,局部底部含有砾石,岩层厚10.58米。(5)古近系(E)古近系分为两个岩性段:Ea:主要为一套砖红色碎屑岩及蒸发岩沉积,岩层总厚度为70.57米,为矿区主要含矿地层,根据岩性可分为七层,由下至上分述如下:a、砖红色粉砂质泥岩:薄-中层状,夹浅灰色薄层状粉砂岩,易风化为松散的残坡积物,厚29.98米。b、浅灰白色泥质石膏岩:地表多已风化,厚约0.45米。C、砖红色粉砂质泥岩:薄-中层状,在地表已风化化土壳状该层中几乎未见任何粉砂岩。厚11.03米。d、浅灰白色泥质石膏岩:巨厚层状,岩层中可见少量薄层状粉砂岩及薄层顺层石膏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