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性腹泻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2288526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泻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性腹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腹泻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性腹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腹泻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性腹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腹泻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性腹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腹泻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性腹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泻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性腹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泻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性腹泻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拿治疗伤食性婴幼儿腹泻泰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光勇 一 伤食型婴幼儿泄泻概念 婴幼儿泄泻 又称小儿消化不良 是两岁以下小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 其原因多由饮食不当 如突然改变饮食 饮食过饱 或先天脾胃不足 运化功能失调所致 应用推拿补虚泻实 动静结合 刚柔相济的手法作用于体表穴位 传至于内的循经治病法 手法简单 穴位少 疗程短 易于掌握 易于推广 解决小儿喂药难和药物副作用的问题 深受广大患儿欢迎 本法使用方便 且疗程短 一般3天治愈 有的1 2次治愈 切无任何副作用 如规范推广此法 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 推拿的作用机理是借助于多种手法的物理刺激 使作用后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

2、变化 这种变化通过神经反射与体温调节来调整机体内部各种组织器官的机能使人体经络得以疏通 阴阳得以相对平衡 营卫调和适宜 气血周流如常 胃肠功能恢复正常 机体免疫能力提高 从而达到治疗泄泻的目的 尤其是伤食型泄泻在儿科最常见 推拿效果也最好 我们所选八卦穴具有通达上下 调节气机 清胃穴主以和胃消食导滞为先 为伤食型要穴 补脾 足三里穴以健脾益气 运化水湿 以解泄泻之源 补大肠以固肠涩便建功 运土入水 利小便起分清降浊 利小便实大便之意 顺揉长强 推上七节骨 推上承山 揉止泻灵有升提止泻之功 操作方法常用穴位及手法 顺运八卦150次 清胃300次 补脾300次 补大肠300次 运土入水100次 利

3、小便200次 顺揉长强200次 推上七节骨500次 揉足三里200次 推上承山100次 推揉止泻灵200次 三 常用操作手法 1 推法所谓推法即用手向前推动的方法 推法又分拇指直推法 食中指直推法 一指禅直推法 旋推法 合推法 分推法 掌推法 常用的是直推法 直推法 我们以患儿左手为例 以下同 医者左手握患儿左手 用右手大拇指或食中两指并拢的掌面 在选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直线推动称为直推法 直推法分类直推法又分为补推法 泻推法 平补平泻法 补法是由指端推向指根 向心性推 泻法是由指根推到指端 离心性推 平补平泻法是从指根推到指端 再从指端推到指根 来回推动 治疗作用由于推的方向不同 治疗作用亦不

4、同 总的来说 一般向心性为补 离心性为泻 来回推为平补平泻 此法多用于线形穴位 2 拿法以拇食两指指端掌面 适当拿住选定的部位 或穴位处 相对用力 反复进行称为拿法 如拿关节等 多用于面形穴位 3 揉法以掌根部或指按在某一个部位或穴位上做左右旋转称为揉法 揉法又分指揉法 掌揉法等 一般顺时针为补 逆时针为泻 左右交替进行为平补平泻 此法多用于点 面形穴位或局部损伤等 4 运法医者用右手拇指掌侧或食中指靠拢的掌面作弧形或环形旋转 由某一穴推向另一穴 如此反复操作为运法 一般顺时针为补 逆时针为泻 此法多用于弧形或环形穴位 分法 医者用两手拇指桡侧在选定的穴位 由中间向两侧分称为分法 如分阴阳 此

5、法多用于点 面形穴位 5 合法由穴位的两侧向穴位中心合拢为合法 如合阴阳等 此法多用于点 面形穴位 摩法 用食 中指和无名指掌面或掌心 在选定的部位或穴位上作环形运动称为摩法 一般顺时针摩为补 逆时针摩为泻 也有掌摩为补 指摩为泻 缓摩为补 急摩为泻等说法 我们的体会是以顺时针摩为补 逆时针摩为泻 此法多用于面形穴位或局部病变部位 6 捏脊法捏脊有两种手法 第一种 是用拇指的指端桡侧缘顶住皮肤 食 中指前按 也就是用拇 食 中三指夹住皮肤同时用力捏拿 双手交替移动向前 第二种 是食指屈曲 用食指中节桡侧面顶住皮肤 拇指端前按 拇 食指夹住皮肤用力提拿 双手交替移动向前动 捏脊时注意事项捏脊时让

6、患儿正坐或俯卧 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1 医者用右手中指压住大椎穴 食指和无名指压住脊柱旁开1 5寸的两行腧穴 向下擦至龟尾穴 连擦3遍 2 用前述方法操作三遍 3 第四遍用前述方法捏两下向上提一下 连续六遍加上前三遍共9遍 4 从命门穴向肾腧穴分推20遍5 用两手拇指的指端从大椎穴旁开1 5寸的两行腧穴向下压 每个穴位约压20秒 此法一日一次 5天为一疗程 7 擦法擦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来回摩擦的一种手法 擦法速度较快 每分钟100 150次 作用力于皮肤及皮下 对皮肤有较大的反应 故常用润滑剂 临床分掌擦法和掌侧擦法 用手掌面擦时 称为掌擦法 此法多用于指 掌 背 趾 足等处 用小指和第

7、五掌骨的侧面擦时 称为掌侧擦法 此法多用于背部 常用穴位1 八卦穴位置 在手掌面手心内劳宫的周围手法 患儿掌心向上 医者用左手拿住患儿左手 用右手拇指或食 中指沿患儿手心周围环形推运 顺时针为顺运 逆时针为逆运 顺时针从尺侧 小指侧 开始 逆时针从尺侧向相反方向运 不分东西南北2 胃穴位置 在大鱼际的外侧缘 从拇指根到腕横纹的桡侧缘 功能 和胃消食 降逆止呕 清热消胀 手法 医者用左手握住患儿左手 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合并从腕横纹推到拇指根为推清胃穴 一般多用泻法 不用补法 如是胃阴不足或胃气虚的患者则需补脾 以达补胃的目的 3 脾穴位置 在拇指桡侧缘 从指根到指端 功能 健脾益气 消食化积 手法

8、 补法是将患儿拇指屈曲医者用右手拇指桡侧从指端推向指根 泻法是将患儿拇指伸直 医者用右手拇指桡侧从指根推向指端 平补平泻是将患儿拇指稍屈曲 医者用拇指桡侧来回推 4 大肠穴位置 在食指的桡侧从指根到指端 功能 固肠涩便 清火泄热 手法 补法是医者用左手握患儿左手 右手拇指桡侧推患儿左手食指 从指端到指根 泻法是从指根推到指端 平补平泻法是来回推 5 运土入水穴 位置 从拇指端的桡侧缘到小指根赤白肉际处 功能 运土止泻 理气消胀 手法 医者用右手拇指或中指的指端从患儿拇指端运到小指根 6 小肠穴位置 在小指的尺侧 从指跟到指端 图 功能 清热利尿 分清降能 手法 医者用左手握患儿左手 用右手拇指

9、从指跟推到指端 反复进行 此穴多用泻法 很少用补法 图 7 长强穴位置 在尾骨尖端与肛门之间 功能 脱肛 便血 腰脊疼痛 手法 患儿俯卧 医者用右手中指或食指顺时针或逆时针揉动8 七节骨位置 从尾骨端到第四腰椎成一条直线 功能 温阳止泻 通腑泄热 手法 患儿俯卧 医者用拇指或食指交替上推或下推 往上推称推上七节骨 为补法 主要止泻 往下推称推下七节骨 为泻法 主要治便秘 9 足三里位置 外膝眼下3寸 胫骨旁开一横指 即膝关节下3寸 功能 健脾和胃 手法 患儿仰卧或坐正 医者用左手握患儿脚腕 用右手拇指端顺时针揉 则为揉足三里 10 承山穴位置 在小腿后侧用力时出现人字型的凹陷处 功能 舒经活络

10、 补时升阳止泻 泻时润肠通便手法 补法是让患儿俯卧 医者用右手拇指掌面从下往上推 此时为推上承山 泻法是从上往下推 则为推下承山 11 止泻灵穴位置 在外踝骨直下 赤白肉际处 功能 涩肠止泻 手法 医者用右手拇指或食 中指顺时针旋揉或前后推动 四 婴幼儿泄泻诊断标准 1 西医诊断标准 儿科学 六版教材 杨锡强 易著文主编2005年1月48次印刷 大便性状有改变 呈稀便 水样便 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化验检查有脂肪球 诊断依据 1 大便次数增多 每日3 5次 多达10次以上 呈淡黄色 如蛋黄汤样 或色褐而臭 可有少量粘液 或伴有恶心 呕吐 腹痛 发热 口渴等症 2 有乳食不节 饮食不洁或感受湿邪的

11、病史 3 重者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 可见小便短少 体温升高 烦渴神萎 皮肤干瘪 囟门凹陷 目珠下陷 啼哭无泪 口唇樱红 呼吸深长 腹胀等 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伤食型 主症 大便酸臭 或如败卵 腹部胀满 口臭纳呆 泻前腹痛哭闹 多伴有恶心呕吐 舌苔厚腻 脉滑有力 五 适应证 3岁以内的婴幼儿 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小儿 托儿所或幼儿园小儿比较密集又属集体就餐的人群较多 中医诊断属伤食型 西医属单纯性腹泻或称消化不良性腹泻 无明显脱水或轻 中度脱水者 大便稀烂夹有乳片或食物残渣 一日3 5次或10次左右 便前腹痛哭闹 不思饮食 腹胀拒按 嗳气或呕吐 大便气味酸臭 夜寐欠安 舌淡红 苔厚腻或白厚 六 禁忌

12、症 临床诊断为急性感染性腹泻 痢疾 急性阑尾炎引起的腹泻 幼儿急疹引起的腹泻 以及全身性疾病 霍乱 中毒 寄生虫感染 恶性肿瘤等引起的腹泻 2 合并心脑血管 肝 肾 内分泌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 以及患有其他正在用药治疗影响试验药物观察的腹泻以外的疾病 3 过敏体质对本法过敏者 4 由于剧烈腹泻致严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而加用其他治法者 5 合并急性传染病或烈性传染病 6 中医辨证为 风寒 湿热 寒湿 惊吓 脾虚者不属于本次研究之内 最后讲加减穴位 七 器械准备 推拿扶手椅一把 滑石粉适量 患儿姿势 患儿端坐在椅子上或坐在床上 两岁以内的小儿由家长怀抱 尽量使其患儿舒服 或在患儿睡眠中操作 如患

13、儿在操作中哭闹时可通过玩具或讲故事以解除患儿的紧张情绪 也可通过喂水或喂奶使患儿保持安静 医生姿势 医生要坐在患儿对面 冬天在操作前要把自己的手搓热 然后施术 夏天要注意手保持干燥滑柔 推拿介质滑石粉 生姜汁 刨花水 鸡蛋清 关键技术环节 时间要够 每个穴位推拿的时间和总的推拿时间都要够 速度 要达到100 150次 手法力度 要达到 刚柔相济 柔中透刚 刚透其中 既手下无空虚感 这都是对手法力量调节的恰当概括 而 轻而不浮 重而不滞 更是阐明了单个手法具体操作时柔刚辨证运用 并做到手法的运力应轻柔而扎实 刚强而灵巧 推拿时间治疗时间和疗程 每天1次 每次20分钟左右 3天为一个疗程 一般1

14、1 5个疗程 注意事项 稳定小儿情绪 尽量使小儿安静 或在睡眠中操作 操作医师一定要耐心 不可烦躁或粗鲁 无论小儿是否哭闹一定要坚持到时间 每个穴位时间要够 总时间也要够 次数要够 速度也要达到意外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有几十年的历史 尽管未发现在施术中出现意外情况 但由于小儿性格执拗或恐惧 往往开始不易合作 而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 在医生握患儿手指或手腕时 由于患儿害怕 拒绝 突然向回缩手 可能造成手指骨折 或关节脱臼 错位 2 由于小儿皮肤娇嫩 用力过重可能造成小儿皮肤轻度损伤 但很少涉及真皮 3 操作者不熟练 没掌握好 补泻手法 可能造成补泻相反而使病情加重 意外情况处理方案 1 推拿时医生要注意力集中 尽量减少患儿恐惧感 可以通过玩具语言使患儿精神放松 在玩耍或睡眠中完成推拿 2 握患儿手臂时尽量抓稳 不要使患儿来回抽动 3 推拿前先在穴位上薄擦滑石粉 然后再施术 施术时力量要均匀 轻重适度 不要用力过猛 过快 4 一定要熟练掌握补泻手法的作用和弄清患儿证型的治法是虚是实 及其施治原则 则可以避免问题的出现 5 一旦发现补泻手法弄反 要马上利用正确手法 补救 而且时间要长 既能挽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