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理想作业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32286258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理想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儒家理想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儒家理想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儒家理想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儒家理想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儒家理想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理想作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的复习(四)儒家理想大道之行也富贵不能淫复习【儒家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一知识回顾及文言梳理1文学常识回顾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唐代孔颖达主持编撰的礼记正义是礼记研究史上的集大成之作,是儒家十三经之一。礼记是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又名小戴礼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尤其是书中的大同思想,对历代政治家,改革家都有深刻的影响。2重点词语回顾 与(j):同“举”,推举 修:培养 亲其亲: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2、第二个“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矜(un)、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分(fn):职分 归:女子出嫁 恶:厌恶 不必为(wi)己:为,为了 乱贼:作乱害人 作:兴起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参考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

3、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厌恶财物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也厌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二儒家理想社会特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

4、谓大同。1儒家理想大同社会的纲领是什么?2儒家理想大同社会具有怎样的基本特征?3中国的“大同”梦 中国历代思想家都在不断继承着“大同”思想。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陶渊明依据“大同”社会的体制,创作了桃花源记;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认为社会是不断进化的,最后实现的是“大同”;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是以“天下为公”作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基于大同社会的理想,追求“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现代中国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努力形成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可以说,“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在中华民族的历

5、史上已经成为这个民族最高的社会理想,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儒家理想人格富贵不能淫】一、知识回顾及文言梳理1文常知识回顾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儒家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四书”之一(其余三本为论语大学中庸)。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论事论理雄辩有力 2重点词语回顾 诚:真正,确实 天

6、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焉:怎么,哪里 命:教导、训诲 由:遵从 通假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活用冠:名词作动词,行冠礼淫:使动用法,使惑乱,使迷惑移:使动用法,使改变,使动摇屈:使动用法,使屈服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是妇女之道。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

7、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二、儒家理想人格特征1景春和孟子认识的分歧点在于“大丈夫”的标准到底是什么2“大丈夫”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景春最大的不同在于,孟子把大丈夫的标准定为内在的品格。孟子认为“大丈夫”理想人格的核心应该是内心对仁礼义的坚守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能坚守原则。人应该自重自安 ,不为外物所诱,不因富贵而淫,不因贫贱而移

8、,不因威武而屈,自始至终地保持人格操守。大道之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8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节选自礼记)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

9、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第八)注释布:颁布,公布。於:同“于”。卒:终于,最终。嗣:继承。刑:处罚。傅:老师。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秦民大说说:(2)有一人徙之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3.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做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甲文中的“”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2分)4.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已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10、?为什么?(2分) 富贵不能淫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8分)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富贵不能淫)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作过零丁洋诗与之

11、。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拜而死。(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释弘范:元军元帅。捍(hn):保卫。泫(xun)然:水滴下的样子。1.将文中画线句子用“/”断句。(三处)(2分)国 亡 丞 相 忠 孝 尽 矣 能 改 心 以 事 宋 者 事 皇 上 将 不 失 为 宰 相 也。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甲乙两文谈一谈你的感受。(4分)链接材料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文天祥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终于壮烈牺牲;女共产党员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宁死不屈,慷慨就义;朱自清宁死不食美国救济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