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企业不可替代的员工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279485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成为企业不可替代的员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怎样成为企业不可替代的员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怎样成为企业不可替代的员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怎样成为企业不可替代的员工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怎样成为企业不可替代的员工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成为企业不可替代的员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成为企业不可替代的员工(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龚曙光:怎样成为企业不可替代的员工前不久,我委托集团人力资源部对集团年轻员工的比例作了个粗略调查。调查结果出人意料,集团在长沙40岁以下的员工不到30,而且主要集中在印刷集团和晨报,其中印刷集团的一线员工占了很大比例。所以除开晨报、红网这样一些新体制单位,我们集团传统出版单位和发行单位中年轻员工,尤其是年轻骨干的比例是非常少的。我与广电集团作了一下对比,广电集团每个栏目、每个板块的负责人以及主要创意人员的年龄大多是2432岁,很多优秀栏目的主创人员在26岁左右。北京、上海一些新的出版机构的编辑人员也都在30岁左右,销售人员就更年轻。而我们集团主力编辑的年龄基本接近50岁。集团核心业务团队年龄极

2、度老化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威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开始认认真真地整顿我们的招聘工作,开始认认真真地筹划我们的员工培训工作。如果我们集团不能用5年的时间把目前2535岁断层的这代人弥补起来,不能用5年的时间储备一批在社会上有竞争力的年轻团队,那么集团就没有未来。今天我讲的重点是如何成为企业不可替代的员工。我评价一个员工是不是可替代,一般以5年作为一个周期,看这个员工5年之后,他的岗位是否有人能替代。这是职业生涯的最高状态,以至于有许多优秀的员工因为年龄、健康的原因离开岗位的时候,整个社会都找不到合适的人替代他,例如GE公司的前CEO韦尔奇。韦尔奇不仅在职的时候是不可替代的,在他离开岗位之后,仍

3、然是不可替代的。他的继任者只是继承了他的职位,而没有继承他的影响力,他的离开为这个职业留下了着巨大的空洞与永恒的遗憾。我们集团也有一些不可替代的优秀员工,比如岳麓书社的唐浩明。他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对湘军的研究,以及对曾国藩的研究的权威性,估计10年都没有人能替代他。他对湘军的研究站在了中国的最高峰,当中国对湘军的研究站在世界最高峰时,他就站在世界的最高峰。集团还有一些员工,他们虽然不是最优秀的,但拥有自己的专长,也是不可替代的。除此之外,集团更多的员工是可有可无的,是可以随时更替的。所以,在企业中,如果你想让你的职级是可靠的,回报是丰厚的,上升通道是打开的,你就要做到不可替代。怎样使自己成

4、为一个不可替代的员工,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我主要谈三点。第一,培养精神气质。也许大家会觉得奇怪,我为什么会推荐大家看士兵突击,为什么会推荐大家读狼图腾?其实这两部作品中表达了我对员工的不同要求。作为个体,我认为最好的员工是许三多和成才;作为团体,我认为最好的团队是狼。许三多和成才在个性、智商、情商等方面都不一样,但这两个人物在作品中同样感人,同样是个人精神气质决定命运的典型。在某种意义上,成才的成长之路比许三多更有典型意义。创造许三多这个人物,作者是想塑造新时代的阿甘,他的名言是“不抛弃、不放弃”,“做有意义的事”。什么叫“不抛弃”,“不抛弃”实际上是指不被抛弃。什么叫“不放弃”,“

5、不抛弃”是指为了不被抛弃而不能放弃。许三多看上去呆呆傻傻,情商很低,成才很精明,情商很高,他们两人的对照实际上是情商的对照。许三多是从木讷、坚定、本分这样一种传统的好人素质中发掘自己的潜力,他表现的精神是坚韧。与之相对的是成才。成才善于揣摩人的心意,是一个工于算计的人,把自己的人生道路规划得非常好。社会上成才这样的人其实比许三多要多很多。如果像成才这样的人都没有成功之路的话,社会上大部分人都没有成功之路。成才的身上其实有跟许三多一样的东西,也是“不抛弃、不放弃”。成才有沮丧的时候,但成才从来没有抛弃过。他在自己的坚持中也成了“兵王”。所以成才的成长之路昭示着情商比较高又有点智商的大学生们,只要

6、“不抛弃、不放弃”,只要有一个目标,平时耍点小聪明是无伤大雅的。在这两个典型人物身上大家应该是可以悟到一些东西的。那就是什么样的气质,什么样的精神可以成为“兵王”。像许三多这样全能型的士兵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一个排长死掉了可以补上去,连长死掉了,可以补上去,但一个好士兵死掉了,就是死掉了。一个职业生涯刚刚开始的人,可以把目标定为将军,但走向将军的第一个台阶一定是“兵王”。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员工都从基层做起。一个不可替代的员工一定是来自基层的,在具体岗位上的全能“兵王”。作为团队,必须是一个狼群。在世界上所有动物中,狼的团队是最好的团队。每条狼既具有独自作战的能力,同时又具有非常好的协调性。许多

7、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长期研究狼,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研究狼的社会组织以探讨人类最好的团队管理模式。每一个个体狼都是非常强健的有独自作战能力的士兵,同时他也是团队中有着很好的协调性一个单元。狼只有当它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个体的时候,他才会以个体的方式去战斗,否则他永远都是以一个团队,一种队形去战斗。这一点对现代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狼会关注到,在队形中,他这个岗位必须死守,不可以逃离。所以狼才会有这样一些壮烈行动:为了不掉队,宁可把被捕兽夹夹住的腿咬断;为了保持队伍的完整性,可以咬断奄奄一息的同伴的喉咙。对狼群来说,团队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狼最厉害的武器是他的牙,猎人打狼往往敲断狼牙。当狼牙被猎人打断

8、后,哪怕这匹狼其他部位没有受任何伤,这条狼也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当一匹狼不能成为团队中的战斗分子的时候,他所有的价值都失去了,甚至连生存的尊严都失去了。这里有两层意义值得我们去关注,第一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就是我们可以作为战斗人员存在于团队之中,我们的价值是因为团队而存在的,而不是因为个体。第二就是为了使团队永远保持最好的战斗力,狼群可以牺牲掉个体。狼群中头狼的产生是非常血腥的,但头狼又是所有动物中最没有特权的。当头狼就意味着责任,牺牲。狼图腾描写的多次狼和人,狼和其他动物的战役中,头狼总是冲在最前面的。狼这个团队之所以好,是因为他的领袖是无私的。因为领袖无私,所以团队的成员才可以牺牲自己而使团队

9、利益至上。一个公司也是这样,如果领导做不到大公无私,做不到把企业的利益当成最高利益,那么就不可能做成企业的头狼,就没有人会真心听他的,他的团队成员也不可能做到牺牲自己,服从团队的利益。其实,这就是企业价值观的问题。我在晨报的时候提出过四句话作为晨报的价值观:因工作而快乐,因创造而富有,因团队而荣耀,因良善而崇高。这样一种价值观比较符合大企业的价值选择,也符合现代企业的一些基本理念。所谓“因工作而快乐”,是指作为现代企业的职员,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工作着是快乐的,工作过程能使你产生愉悦。如果感受不到工作的快乐,又怎么会把工作做好做持久做到精益求精呢?人生中最重要的快乐应该是因工作而产生的。“因创造

10、而富有”,致富的方式有很多种,有合法的有非法的,慢慢熬时间有可能积累财富,毫无创意但是兢兢业业地工作也有可能致富。而我们的企业则要求你为企业创造了价值而富有。我们要求员工是要有创造性的,要求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创造出新的模式新的业绩来。如果只是单纯完成工作而没有创造性,那就不可能富有。“因团队而荣耀”,我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自尊,但是当我们仅仅看到个人的时候,我们为我们的团队感到羞耻的时候,这样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好的企业应该是当员工谈到团队的时候,感到很荣耀。“因良善而崇高”,良善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一个人的道德底线在哪里,就是看他是不是良善的。在利欲熏天的社会环境中,如果我们还能保持一颗良善之

11、心,会使你的生存变得崇高。第二,个人的学养框架。我们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做内容和卖内容。这两个工作都涉及到读书,也就是学的问题。读书是因人而异的,但读书也是有规律的,尤其是在一个浏览的时代,读书需要规划。我们每天接触大量信息,军事、天文、生物、生活,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文字、影像、声光无所不包。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知识的海洋中,但是这个海是流动的,它甚至处在孔子描述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样一种状态。我们每天和大量的知识接触,每天也和大量的知识失之交臂。要把世界上的所有知识记下来是不可能的,但怎么样使我们每天接触的知识都能够有选择地积淀下来,并且自动归档,这是有规律的。我们读书要分阅读和浏览,要分

12、精读和泛读。如果我们分不出阅读和浏览,我们对知识就是没有选择的,我们分不出精读和泛读,我们就建立不起自己的知识框架。一个人只有建立了自己的知识框架,在知识的海洋中打下知识柱,那些浏览的知识才能够像海藻一样在海洋中有所依附。随着知识越来越丰富,知识柱也会越来越粗,最终搭建起深厚的知识平台。每个人都需要通过精读来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没有通过精读打下知识框架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知识分子的。精读的内容可以根据个人志趣选择,也可以根据职业规划选择,它可以形成你人生中最重要的理念和视角。我认为一本书在不同的时期认真读三遍以上,才叫精读。我自己精读的有这么几本书:司马迁的史记、黑格尔的小逻辑、黄仁宇的万

13、历十五年、19世纪丹麦学者勃兰兑斯的19世纪文学主潮、希尔顿学院的现代西方酒店管理学、韦尔奇的我的自传。我并不是说这几本书就非常好,读书是很个性化的事情,它对每个人的影响都不一样,这些书是不是适合大家并不重要,我只是想谈谈这些书是怎样帮助我建立起知识框架的。对于作者提到的这几本书,前面三本都读过,真正读的是前两本史记和万历十五年,黑格尔的小逻辑在湖南大学求学时候,在图书馆翻看过,没有细读,很多地方根本不懂,哲学味浓。作者对于史记阅读感受和万历十五年的评价基本是中肯的,我也再次推荐这两本书。值得反思的是,现在没有多少人去学习、读书了,哪怕是从事出版行业的人,多半忙于烦琐的事务主义旋涡里去了,做出

14、来的产品,要追寻多少文化价值,简直是比较苛求的。)我读史记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史记记录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故事,而史记记载的这些故事是未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原命题。许多明清史学家、文人、诗人的作品中的故事都来源于史记。史记构成了中国历史比较完整的故事框架。不读史记,谈历史就找不到方向,谈中国文化就找不到源头。史记给我的最大贡献就是提供了中国古人看待历史的视觉和方法。当我们看历史事件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用中国人、用史记的视觉去判断它的价值,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向度。我们现在看历史事件的时候,一般只用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而很少还会用古人的方法去看。其实用中国古人的眼光去看现代故事会不会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成为

15、中国的历史,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万历十五年给了我一个当代人解构历史的眼光。它通过一个受过良好西方教育的、有强烈当代意识的历史学者的眼光,把万历年间独特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个案解构了。它告诉我当代人怎么读历史,怎么按照当代人的眼光、当代人的学识和当代社会的意识形态去读历史。这是和史记完全不同的向度,而这两种向度构成了我的历史观和我看待历史的方法,所以我读的所有历史知识都会自然地归位到这两根知识柱上去。它们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思路、方法。我为什么要读小逻辑呢?其实学文科的人是不大懂逻辑的,我们是用感性的、跳跃的思维看世界,但世界却是以逻辑的方法运行的,它的推进方式是可以通过数理模式演算的,是

16、可以通过形式逻辑推理的。怎样通过任何一个事物的表象按照逻辑推论的三段式去寻找到这个事件背后的逻辑关系以及它最终的意义,这是我们一般人不关注的,而这点对我未来的职业生涯用处极大。比如晨报策划选题的时候,我通常都会问一个问题,你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这个主题是不是创新的?我形成一个习惯,在看待任何一个新闻事件的时候,我绝对不满足于这个新闻事件本身的故事,而是要追寻新闻事件背后的意义。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传统媒体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提供思想。思想是什么?思想是新闻事件背后的逻辑关系。如果不能表达这种意义,报道就没有深度。第四本书是勃兰兑斯的19世纪文学主潮,这是一本很专业的书,是一本文学史。最开始被这本书所吸引是由于这本书的文字。中国的文学史家一谈历史的时候往往结结巴巴,直白无文,但勃兰兑斯写欧洲19世纪文学写得非常洒脱,文字气势浩荡。后来我又反复读这本书,是因为我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