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原则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2268300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治原则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防治原则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防治原则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防治原则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防治原则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治原则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治原则PPT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防治原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预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 重点 2 掌握治则和治病求本的概念 重点 3 了解正治反治 标本缓急 扶正祛邪 调整阴阳和三因制宜等治疗原则 难点 4 了解治法的概念 第七章防治原则 第一节预防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第二节治则正治反治 标本缓急 扶正祛邪 调整阴阳 调理气血津液 三因制宜 第一节预防 预防 即采取一定的措施 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预防 治未病 对健康人来说 可增强体质 防止疾病的发生 对病人而言 可防止疾病的发展 传变与恶化 一 未病先防 二 既病防变 治未病 未病先防 是指在未发生疾病之前 采取各种措施 做好预防工作 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未病先防

2、又称养生 摄生 道生 即调摄身体 保养生命之意 其对增强体质 防止疾病发生 保持健康以延年益寿有重要意义 中医养生学 一 培养正气 二 防止邪气 养生 一 未病先防 一 培养正气 目的 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正气的抗邪能力 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基本方法 1 适应自然规律 生活起居顺应四时变化2 重视精神调养 做到 恬淡虚无 3 注意饮食起居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4 加强身体锻炼 持之以恒 因人而异5 房事有节 护肾保精 6 药物预防 药物调养服药预防接种预防 以增强正气 二 防止邪气 目的 消灭病邪 防止病邪侵害人体 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基本方法 1 药物杀灭病原体 净化环境 消灭病原体2 讲究

3、卫生 防止环境 水源 饮食污染 3 避免病邪侵害 避其毒气4 防范各种意外伤害 防止外伤性疾病的发生 既病防变 是指疾病已经发生 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防止疾病的发展传变 以达到早日治愈疾病的目的 一 早期诊治 二 防止传变 二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 一 早期诊治 含义 疾病早期 及时诊治 病位较浅 病情较轻 正气未衰 传变较少 容易治愈 意义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把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 防止其深入传变或危变 要点 要掌握好不同疾病的发生 发展变化过程及其传变的规律 病初即能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 从而进行及时有效和彻底的治疗 二 防止传变 含义 在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的基础上 早期诊断

4、与治疗 以防止疾病的发展 1 阻截病传途径原理 疾病一般都有其一定的传变规律和途径 方法 根据其传变途径及规律 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从而阻止疾病的发展或恶化 2 先安未受邪之地含义 根据疾病发展传变规律 对尚未受到病邪传及之处 给予安抚 充实 应用范例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治未病 未病先防 提高正气的抗病能力 既病防变 防止邪气 培养正气 防止传变 小结 早期诊治 防止病邪侵害机体 防止疾病发展与恶化 思考 你了解中国传统养生方法吗 你平常用什么方式预防保健呢 太极拳气功五禽戏八段锦 中国传统养生术 推拿养生针灸养生饮食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房事养生药物养生环境养生情志养生四时养生 参考

5、资料一 太极拳 始祖陈卜陈式太极拳陈正雷 孙禄堂孙式太极拳孙永田 杨露禅杨式太极拳杨振铎 满族人全佑吴式太极拳李秉慈 武禹襄武式太极拳乔松茂 太极拳是集意 气 身于一体的一种拳术 其特点为轻松柔和 连贯均匀 园活自然 协调完整 刚柔相济快慢相兼 开合鼓荡小巧紧凑 匀缓柔和舒展大方 柔和紧凑大小适中 动作灵活步法轻捷 中国传统养生学认为 人的生长发育 衰老与肾气的旺衰关系密切 可以说 一个人衰老的快慢 寿命的长短 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于肾气的强弱 故道家气功讲究 藏精葆元 下面介绍一种易学易练的六式肾气保养功 一 屈肘上举 端坐于方凳上 两腿自然分开 双手屈肘侧举 手指伸直向上 与两耳平齐 然后

6、双手上举 以两肋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 随即落下复原 可连做10 15次 如在室外练此式 可采用站势 二 抛空 正身端坐 左臂自然屈肘 置于腿上 右臂屈肘 手掌向上 做抛物动作8次 然后换手 即右手臂放于腿上 左手做抛物动作8次 此式每日可练5遍 三 荡腿 端坐 两腿自然下垂 先慢慢左右转动身体3次 然后两腿悬空 前后摆动十余次 此动作可活动腰膝 有益肾强腰之功效 如果你还不算老 可练 高荡腿 动作 即 找一棵大树 左手扶树 左腿 金鸡独立 右腿前后摆动 初练时腿的高度与腰平即可 待熟练后 可 荡 至与肩平 左腿与右腿交换摆动 每次10 20下 四 摩腰 端坐 宽衣 松腰带 双手相搓 以发热为度

7、再将双手掌心置于腰后两侧 肾俞穴 处 上下搓摩 直至腰部发热为止 然后 再搓摩腹部气海 关元穴 此法可起到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 温肾壮腰的作用 五 吹 字动 直立 双脚并拢 两手交叉翻掌向上举 过头 然后弯腰 双手触地 开始练时双手很难触地 待双腿后面的 筋 松开后 就能触地了 继而下蹲 双手抱膝 口中轻吐 吹 字音 可连做十几次 本功属于 六字诀 中的 吹 字功 常做可固肾气 六 悬吊 找一单杠 每日练 悬吊 动作 双手握杠 双脚离地 十数次 如无单杠 可找一横树枝来练习 此式即增强臂力 又可增强腰力 有固肾气的作用 以上各法可据自己的条件适当选择 可全练 也可单练 气功 硬气功 软气功 五禽

8、戏 虎形 熊形 鹿形 鸟形 猿形 八段锦 两手擎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臂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除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増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参考资料二 健康16宜 面宜多擦 发宜多梳 目宜常运 耳宜常凝 齿宜常叩 口宜常闭 津宜常咽 气宜常提 心宜常静 神宜常存 背宜常暖 腹宜常摩 胸宜常护 囊宜常裹 言语宜常简默 皮肤宜常干沐 修龄要旨 明代 参考资料三 几种按摩穴位保健法 1 合谷 天下第一穴 手阳明大肠经 面口合谷收 位置 拇指与食指掌骨之间主治 感冒 气虚症 头面眼耳口鼻疾患 可瞬间提高白血球活动力30 合谷穴 2 曲池 取法 屈肘 肘关节桡侧 肘横纹头与肘关节桡侧的高

9、骨的中点 即是本穴 功效 疏风清热 调理肠胃 现代研究 对人体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内分泌系统等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曲池 3 足三里 取法 屈膝 由外膝眼往下四横指 距胫骨约一横指处 功效 调理脾胃 补益气血 保健强壮 现代研究 对胃肠运动及分泌功能有明显调整作用 提高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足三里 含义 是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内容 正治与反治 治标与治本 扶正与祛邪 调整阴阳 调理气血津液 三因制宜等 治则 治法 含义 是在治疗原则指导下所确立的具体治疗措施 内容 益气 滋阴 行气 活血等 第二节治则 治则和治法的关系 益气 养血 滋阴 扶阳等治法就是扶正治则的具体体现

10、发汗 清热 活血 吐下等治法就是祛邪治则的具体体现 治则统摄具体的治法 而多种治法都是从属于一定的治则 治法是从属于一定治则的治疗大法 治疗方法及治疗措施 其针对性及可操作性较强 较为具体而灵活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指导治法的总原则 具有原则性和普遍性意义 如扶正祛邪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中医学制定治疗原则 确定治疗方法的主导思想是 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 求本 治本 证候病机为本 辨病因 辨病位 辨病程 辨病性 辨邪正关系 证同治亦同 证异治亦异 辨证求本 随证施治 针对本质治疗 治病求本 含义 在治疗疾病时 必须辨析出疾病的病机 抓住疾病的本质 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治则 一 正治反治二 标本缓急

11、三 扶正祛邪四 调整阴阳五 调理气血津液六 三因治宜 治病求本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在治病过程中的体现 在中医学治病求本主导思想的指导下 治则的基本内容包括 一 正治反治 含义 采用与病证性质相反的方药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原则 又称 逆治 适应证 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 常用方法 寒者热之 寒性病证表现出寒象 用温热的方药治疗 热者寒之 热性病证表现出热象 用寒凉的方药治疗 虚则补之 虚性病证表现出虚象 用补益的方药治疗 实则泻之 实性病证表现出实象 用祛邪的方药治疗 正治 含义 采用与病证表现的假象性质相一致的方药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 又称 从治 适应证 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不完全相

12、一致的病证 常用方法 热因热用 用温热的方药治疗具有假热现象的病证 真寒假热证 寒因寒用 用寒凉的方药治疗具有假寒现象的病证 真热假寒证 塞因塞用 用补益的方药治疗具有虚性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真虚假实证 通因通用 用通利的方药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 真实假虚证 反治 正治适用于病变本质与其外在表现相一致的病证 而反治适用于病变本质与临床征象不完全一致的病证 不同处 相同处 都是针对疾病的本质而治 故同属于治病求本的范畴 正治和反治的关系 标本的相对性正气为本 邪气为标B 病因为本 症状为标先病为本 后病为标D 原发病为本 继发病为标脏腑病为本 肌表经络病为标 二 标本缓急 含义 标与本是相

13、对而言的 标本关系常用来概括说明事物的现象与本质 在中医学中常用来概括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先后关系 意义 掌握疾病的标本 就能分清主次 抓住治疗的关键 有利于从复杂的疾病矛盾中找出和处理其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运用原则急则治标标本取舍原则 标病急重 则当先治 急治其标 举例 大出血的病人 应紧急止血以治标 缓则治本适用范围 多用在病情缓和 病势迁延 暂无急重病的情况下 着眼于疾病本质的治疗 举例 痨病肺肾阴虚之咳嗽 应滋养肺肾以治本 气虚自汗 应补气以治其本 标本兼顾适用范围 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 当标本兼治 举例 扶正祛邪 表里双解等 三 扶正祛邪 含义扶正 扶助机体的正气 增强体质

14、 提高机体抗邪 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 主要用于虚证 祛邪 祛除邪气 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和损害的一种治疗原则 主要用于实证 扶正祛邪 就是要扶助正气 祛除邪气 改变邪正双方力量的对比 使疾病早日向好转 痊愈的方向转化 正能胜邪则病退 邪能胜正则病进 治疗疾病的一个基本原则 常用方法扶正 药物 针灸推拿 气功 食养 食疗 精神调摄 体育锻炼等 祛邪 发汗 涌吐 攻下 清热利湿 消导 祛痰 活血化瘀等 运用原则辨清虚实证候 虚证宜扶正 实证宜祛邪 2 分清虚实主次 确定攻补的先后主次与轻重缓急 3 注意扶正与驱邪关系 扶正不留邪 祛邪不伤正 单独使用 单独扶正 适用于虚证或真虚假实证 单独祛邪 适

15、用于实证或真实假虚证 合并使用 扶正兼祛邪 适用于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 祛邪兼扶正 适用于邪盛为主的虚实夹杂证 先后使用 先祛邪后扶正 适用于邪盛正虚的虚实夹杂证 正虚不甚 尚耐攻伐 若兼顾扶正反会助邪 先扶正后祛邪 适用于正虚邪盛的虚实夹杂证 正虚较甚 不耐攻伐 若兼顾攻邪更伤正气 运用方式 损其有余 偏盛 补其不足 偏虚 具体运用 指纠正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 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 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 含义 四 调整阴阳 损其有余 是针对阴阳偏盛病理变化所制定的治疗原则 1 泻其阳盛 治热以寒 适用于阳盛而阴相对未虚的实热证 即 阳盛则热 热者寒之 2 损其阴盛 治寒以热 适用于阴盛而阳相对未虚

16、的实寒证 即 阴盛则寒 寒者热之 实则泻之 补其不足 是针对阴阳偏衰病理变化所制定的治疗原则 1 阴阳互制调补 滋阴以制阳 适用于阴虚阳亢的虚热证 阳病治阴 扶阳以制阴 适用于阳虚阴盛的虚寒证 阴病治阳 2 阴阳互济调补 阴中求阳 治疗阳偏衰时 在扶阳剂中适当佐用滋阴药 阳中求阴 治疗阴偏衰时 在滋阴剂中适当佐用扶阳药 3 阴阳并补 适用于阴阳两虚证 须分清主次来治疗 4 回阳救阴 亡阳 益气回阳固脱亡阴 益气救阴固脱 虚则补之 补血 用于较单纯的血虚证 调理血运 活血化瘀 适用于血瘀证 清热凉血 适用于脉流薄疾者 补气理血 适用于气虚血瘀 温经散寒行血 适用于血寒血瘀证 各种止血法 适用于出血病证 调血 补气 用于较单纯的气虚证 调理气机 顺应脏腑气机的升降规律 如脾气主升 胃气主降 肝宜升发 肺气肃降 调理气机紊乱的病理状态 如气滞者宜行气 气脱者宜益气固脱 调气 五 调理气血津液 调理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气虚致血虚 补气为主 辅以补血 气虚致血瘀 补气为主 佐以活血化瘀 气滞致血瘀 行气为主 佐以活血化瘀 气虚不摄血 补气为主 佐以收涩止血 气病及血 血病及气 气随血脱 益气固脱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