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腰站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七)(解析版)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2255938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8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腰站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七)(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年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腰站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七)(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年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腰站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七)(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9年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腰站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七)(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腰站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七)(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腰站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七)(解析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9年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腰站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 分)1、 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如图所示的陶瓷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混合B.定型C.烧制D.画坯【 答 案 】C【 解析 】解:A、混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定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画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

2、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木炭B.硫磺C.铁丝D.红磷【 答 案 】D【 解析 】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错误。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错误;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白烟,正确;故选:D。根据铁丝、红磷、木炭、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要注意火焰、光、烟雾等的区别3、世博“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零碳馆”中

3、的“碳”指的是()A.碳元素B.碳原子C.碳分子D.碳单质【 答 案 】A【 解析 】解:“零碳馆”中的“碳”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碳”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碳”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已研制成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

4、26B.88C.50D.38【 答 案 】D【 解析 】解: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锶原子的质子数为38,故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8。故选:D。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5、 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A.金戒指B.铝蒸锅C.铁锤D.铜导线【 答 案 】B【 解析 】解:铝蒸锅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故选:B。根据金属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知识,了解金属的性质和用途是解答本题的基础。6、 人们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

5、叫做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蓝色食品,通过对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下面可能属于白色食品的是()A.大米B.酒精C.花生油D.海带【 答 案 】B【 解析 】解:A、大米水稻加工而来的,水稻是通过光合作用生长而成,是绿色食品,故A错误;B、酒精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是白色食品,故B正确;C、花生油是用花生压榨出来的,花生是一种陆生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生长而成的,是绿色食品,故C错误;D、海带是海洋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生长而成的,是蓝色食品,故D错误;故选:B。根据白色食品的含义判断,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本题主要考查白色食品的含义,正确理解白色食品的含义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6、7、 菜刀用铁制而不用铅制的原因是()A.铁的硬度大铅的硬度小B.铁的熔点高,铅的熔点低C.铁的密度小,铅的密度大D.铁的导电性好,铅的导电性差【 答 案 】A【 解析 】解:A、菜刀经常磨损,硬度大不但锋利且不易磨损,所以正确。B、菜刀不是加热用具,与熔点高低无关,所以错误。C、密度太大的金属制刀具使用反而不方便,且铅的密度比铁大,所以错误。D、菜刀不需通电,与导电性无关,所以错误。故选:A。根据菜刀的用途主要是切割或砍伐,主要是要求锋利和耐磨判断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8、了解安全知识,可以更好地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下

7、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泄露B.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试验D.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答 案 】D【 解析 】解:A、液化石油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不能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泄露,故A错误;B、煤矿的矿井可能含有天然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进入煤矿的矿井时不能用火把照明,故B错误;C、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不能先进行火把试验,故C错误;D、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既可以照明,又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偏高,故D正

8、确。故选:D。A、根据液化石油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B、根据煤矿的矿井可能含有天然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C、根据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D、根据溶洞里可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进行解答“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9、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用滴管滴加液体C.读取液体体积D.检查气密性【 答 案 】A【 解析 】解:A、液体超过试管体积的13,会沸腾

9、时飞溅出来;所以图中操作错误。B、胶头滴管的使用:垂直悬空容器上方,滴加液体;所以图中操作正确。C、读取液体体积时,仰视时实际体积偏小,俯视时实际体积偏大。而图中操作是正确的。D、在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若要先握住试管外壁,再将导管放入水槽中,有可能没有气泡冒出。所以不能用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故选A。A、液体加热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13;并且要先均匀受热B、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将会污染药品,污染胶头滴管C、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保持水平D、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注意: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

10、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还应掌握量筒和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10、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可行的是()A.用燃烧的方法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B.用观察的方法鉴别磷矿粉、硫酸钾、硝酸钾C.用燃着的木条区分O2、CO2和空气D.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答 案 】B【 解析 】解:A、棉纤维灼烧是烧纸的气味,而羊毛纤维灼烧是烧焦羽毛的气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B、磷矿粉是灰色的,而硫酸钾和硝酸钾都是白色的,无法全部鉴别出来,错误;C、燃着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在二氧化碳中熄灭,在空气中燃烧情况不变,可以鉴别;D、硬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浮渣,软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B。进行物

11、质鉴别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鉴别,据此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11、将一定量的锌放入过量的稀硫酸中,横坐标t表示反应时间,纵坐标m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物质的质量,其中能正确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是()A.溶液中的水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C.锌的质量D.氢气的质量【 答 案 】D【 解析 】解:分析坐标,随着锌的加入,该量质量增加,等反应后保持不变,因此:A、由于水没有参加反应,也没有生成,因此溶剂水的质量保持不变,故不符合坐标;B、硫酸和锌反应,溶液质量会逐渐增加,但起点是稀硫酸,质量不为0,因此起点不是0,故,不符合坐标;C、锌

12、参加反应,质量会逐渐减少,故不符合坐标;D、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的质量从零开始增加直至反应结束,故符合坐标;故选:D。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的质量从零开始增加直至反应结束,而溶剂水的质量保持不变,溶液的质量会逐渐增加,但起点不是0,锌的质量也会逐渐减少,据此回答问题即可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金属和酸反应时引起的一系列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过程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12、用如图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中氮气难溶于水是该法测定的前提B.红磷燃烧,产生白烟C.瓶中液面上升到刻度1,是因为气压减小

13、了15D.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答 案 】C【 解析 】A、空气中氮气难溶于水是该法测定的前提,故选项说法正确。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额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C、瓶中液面上升到刻度1,是因为瓶内气体体积减小,瓶内压强减小了15,故选项说法错误。D、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装置的气密性好;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

14、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序号固体种类NaClNaClNaNO3NaNO3NaNO3固体的质量/g3060306090水的质量/g100100100100100如表是20时实验得出的数据,根据该数据,则下列关于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B.溶液质量:C.溶质质量分数:=D.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2:25【 答 案 】A【 解析 】解: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所以能完全溶解,且为不饱和溶液;而中只能溶解36g氯化钠形成饱和溶液,中只能溶解88g硝酸钠形成饱和溶液。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6g,中溶质的质量为60g,故错误;B溶液的质量为:30g+100g=130g;溶液的质量为:36g+100g=136g,溶液质量:,故正确;C溶液和均是在100g水中溶解了30g溶质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D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