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监察制度与中央巡视组制度.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2232673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214 大小:3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监察制度与中央巡视组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4页
明代监察制度与中央巡视组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4页
明代监察制度与中央巡视组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4页
明代监察制度与中央巡视组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4页
明代监察制度与中央巡视组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代监察制度与中央巡视组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监察制度与中央巡视组制度.doc(2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代监察制度与中央巡视组制度1、相关定义1.1、可靠度的基本概念 3.5.1 可靠度、故障分布密度与故障率 5 可靠性的概率度量称为可靠度,即设备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T内完成规定 功能的概率,记为R(t) = R(t)P(Tt)tf(t ) dt (式3-3) 其对立事件的概率,即累积故障概率或故障分布函数F(t)为 F(t)=P(Tt)= 0tf(t )dt (式3-4) 可靠度R(t)和故障分布函数F(t)是两个对立事件的概率,因此有 R(t)+F(t)=1 (式3-5) 设故障分布函数F(t)连续可微,定义故障分布函数的导数为故障分布密度,记为 f(t),即 dt f(t) =dF(

2、t ) 元件的失效率是元件一个重要的可靠性指标,它是计算由该种元件组成的装置或 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的基础数据。 元件在t时刻的失效率定义为元件在t时刻以前一直正常工作的条件下,在t时刻 以后单位时间内失效的概率,记作(t ) ,可表示为 t tPtTttTt t =+ () lim()/ 0 (式3-6) 继电器缺陷台数 43 21 装置类型 运行年限 图 6:继电器缺陷按性质分析 第 29 页 共 64 页 (t) 也是时间函数。若T服从指数分布,则(t ) 为常数。 3.5.2(t ) 和R(t)与F(t)的关系 5 由条件概率定义可得 () () lim() 0tPT t tPtTttTt

3、 t =+ (式3-7) 因为(t t)=(t = t+ ? =P( T1t) l ti 0mF(t+ t )t ?F( t ) (式3-8) 根据上式 () ()() Rt t =Ft ,失效率又可以表示为 () ()()1 dtRt t= ?dRt 或 dt (t)= ?dlnR(t ) (式3-9) 两边积分得 lnR(t)=? t0 ( t) dt 或 ()exp() Rt=? 0t t dt (式3-10) 3.5.3 串联系统的可靠性 2 串联系统是指系统中只要有一个单元失效,就会导致整个系统失效的系统,或者 说只有当系统中所有的单元都正常工作时,系统才能正常工作而不失效的系统。

4、串联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如图3-1所示。该系统由n个相互独立的单元组成。所谓独 立,是指一个单元的失效不影响其他单元。显而易见,要求整个系统正常工作,必须 是所有单元都正常工作。 串联系统的可靠度计算:设各单元的可靠度为R i (i?=1,?2,.n),则系统的可 靠度Rs为 Rs=R1R2R3.Rn = = n i Ri 1 (式3-11) 即系统的可靠度等于组成该系统各个单元的可靠度Ri之乘积。 第 30 页 共 64 页 图3-1 串连系统示意图 3.5.4 并联系统的可靠性 2 并联系统是指系统中只要有一个单元正常工作,系统就能正常工作,反之只有当 系统的几个单元全部失效,系统才失效。 并

5、联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如图3-2所示,该系统由几个相互独立的单元组成。该系 统第I个单元的可靠度为Ri(t),失效分布为Fi(t)。系统失效分布为: Fn (t)=F (t ) n i i (式3-12) 系统的可靠度为: Rn (t)=1-F (t ) n i i =1-(n(1-R( t ) i i (式3-13) 图3-2 并联系统示意图 1.2、羁押场所巡视制度的定义与分类 2.2.1 羁押场所巡视制度的定义2.2.1 羁押场所巡视制度的定义 羁押场所巡视制度,亦可称为羁押巡视制度、羁押探视制度、羁押查访制 度,是指”国家机关组织来自社会公众的代表对羁押场所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 独立巡视,巡

6、视人员通过巡视羁押场所的羁押条件、查验羁押记录、与被羁押者 进行单独访谈,以确认被羁押者是否受到了人道待遇、羁押是否符合法定条件与 程序、被羁押者的法定权利是否得到了有效保护的对羁押场所的监督、检查制 度。” 9 1.3、相关概念与理论阐释 (一)巡视工作的内涵、原则、任务、方法和特点 1.巡视工作的内涵 根据辞海中的解释,”巡视”中的”巡”是”往来视察”的意思,而”视” 贝IJ是指”审察、看”的意思。因而我们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成”巡视”就是往来进行 视察、审察。巡视工作条例(试行)中对于巡视的理解主要强调的是由专门机构 对党内领导班子进行的监督,主要侧重于勤、政、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7、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其幵展监督的主要涉及内容。在实际工作之中,巡视员要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科学合理的进行工作部署,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密切联系群众,依法行政,切实有效的幵展工作。巡视的核心 是上级权力机关派员,采用流动的方式,割断监督者与被监督双方利害关系,解决 “同体监督”的一些弊端,通过”异体监督”来实现对掌权者的有效监督。由此可 见,巡视是一种上级在执政、勤政以及廉政方面对下级进行考察和评估的有效监督 行为。” 2.巡视工作的原则 巡视工作得以顺利幵展的重要保证就是其遵守的基本原则。在巡视工作条例 (试行)中,把坚持党的科学领导、分级负责、客观公正、实事求

8、是、发扬民主 以及维护工作的严肃性作为基本原则。涉及面广,这就决定了巡视工作必须在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下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地方各级巡视组 则分级负责,听命指挥,保持工作热情,全面开展工作。实事求是,就是要求巡视 工作人员在以事实为依据的基础之上,做出客观公正的分析判断,全面了解情况, 坚持回避制度。此外,巡视工作必须在深入基层、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基础上开展, 听取民意,全面、发展地看待和分析问题,作出最正确的报告。 3.巡视工作的任务 根据中央关于巡视工作的要求,各级巡视组对党内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展开巡 察的过程中,对于情况比较严重或者发现困难的,可以向党中央和省委提出

9、相关 报告或建议。具体来说,在开展巡视工作时,应当重点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情 况;调查核实民主集中制的落实情况;党内机关开展作风廉政建设情况;党内责任 制以及廉政情况;党内领导干部的任用选拔情况以及上级领导布置的其他具体事 8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宜,有针对性的开展巡视工作。 4.巡视工作的方法 党的巡视工作主要采用的方式方法有:(1)听取汇报。为保证巡视工作的客观 性和真实性,巡视组在被巡视地区开展工作时需要全面了解情况,可通过听取被巡 视地区或单位党委的全面工作汇报或者专题汇报,也或者是人事、纪检、信访、政 法等部门的专项工作汇报,了解重点人、重点事。(2)列席有

10、关会议。通过被巡视 地区的联络员,巡视组可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决定是否参加被巡视地区的会议,比如 党委常委会、民主生活会等等。(3)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因为时间的有效性,巡视 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巡视组加强与被巡视地区的群众之间的联系,接受 群众来访,记录干部群众的来电或举报,有助于了解当地党风廉政建设的真实情况。 (4)召幵座谈会。在被巡视地区,巡视组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召幵不同类型的座 谈会,比如民主党派座谈会、部门负责人座谈会等等。座谈会参与人数不宜过多, 以避免人多防范心强或只谈表面的情况。(5)个别谈话。巡视组成员可以通过与被 巡视地区的党组织领导成员或当地的人民群众进行单独谈话,从

11、而了解到一些无法 通过公开渠道了解到的真实信息,在讲求全面的同时,更注重质的提高。(6)搜集 有关资料。巡视组有权调阅或复制有关会议记录或者档案材料,但同时也要对被巡 视地区的工作做好保密工作。(7)问卷调查。巡视组可以对被巡视地区进行民主测 评、民意调查、问卷调查或者抽样调查,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方法,全面了解情况。 (8)重点走访调查。为增强巡视工作的意义,巡视组可在被巡视地区重点走访基 层单位或知情人员。(9)请有关部门协助调查。在巡视工作中,若遇到比较专业或 难以解决的问题,巡视组可以商请专业部门或有关职能机构给予解决。 5.巡视工作的特点 (1)监督方式自上而下。巡视,顾名思义,是一种

12、发生在党内机关内部的监 督形式,通过纠风、惩治败坏党风党纪行为来推进廉政建设工作,加强民主政治, 促进依法行政。巡视制度赋予巡视人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在开展巡视工 作的时候,法律保障其享有高度决策权和知情权,通过走访调查、召幵座谈会等, 有力保障了巡视工作的法治色彩。 (2)监督手段灵活多样。巡视工作可以以听取专题汇报、列席会议、查阅、 调阅、复制文件档案、个别谈话、来信、来电、来访接待、民主测评、问卷调查等 多种方式开展,同时,在遵守党内各种法规条例及巡视纪律、党的巡视工作基本 原则和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巡视工作的开展可以按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根据 9 贞士学位论文 MASTERS

13、 THESIS 实际需要,巡视组有时候还可以釆取网上调查等方式幵展工作。 (3)监督内容广泛。巡视组巡察的内容包括是否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和决议、决定,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领导干部自身是否廉政勤政,干部队伍的 作风建设等诸多事宜。当然,由于时间和精力等各种限制,巡视组对被巡视地区的 巡视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时候就需要有重点的了解和调查,在开展一段巡视工 作之后,巡视组应当对巡视中的发现的问题和收集的反映,进行研究分析,认真梳 理,归纳出需要重点深入了解的问题。 (二)诺斯制度变迁理论 1.制度变迁的含义 从经济学层面来看,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 的行为规范

14、?。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斯称之为”制度安排”。它把制度安排看 作是发生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针对竞争与合作的一种主导性安排,通过合作等方 式,使各经济主体获得最大利益,也就是追加收入,亦或者产生一种机制来影响法 律或产权变迁,从而进一步影响到竞争或合作的方式。 制度有供给的同时也有需求,当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相吻合的时候,达到了制 度均衡状态,反之则是制度非均衡状态。一项制度不可能适应所有的环境状况,即 不存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能够适应的制度。当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经济 主体就会产生对新制度、新规则的需求,在这个时候,旧制度要么被抛弃,要么进 行自我扬弃,以适应新的内容,进行自我创新加工

15、,即制度也存在”生、老、病、 死”,制度的”生、老、病、死”就形成了制度变迁。所谓变迁,意思就是权力和 利益的转移的再分新制度个人或者 而上获利机会的引诱之下,自发倡导、组织和实现的制度变迁。集团组织 又称为”诱致性制度变迁”。 “1主要强调的是行为集团被迫接受政府的强制命令,法律 m 而下 形式保障制度变迁整个过程的实施。 又称为”强制性制度变迁”。 动力 追求外部利润最大化 新制度将带来现有制度新的收益,也就是制度之外的利润之和最大化, 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 过程 . . 决策主朱. , 第一行动集团I 第二行动集团 (主导用),. (辅助作用)一形 I “推成 I 动 制定方案-I z

16、同. 共合作、弁将方 进行综合分析.可 I 案付诸实施、从而 行性评估、蹄选 发生制度变迁-., 3.制度变迁的历程 制度变迁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以凡勃伦为代表的创立了 制度的概念以及”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的变迁阶段;第二个时期是以约莫克拉 克为代表的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的阶段,包含对自卑注意企业的分析,制度 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第三个时期是以加尔布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和以科 斯、诺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 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的制度变迁看成是政府在通过法律进行重组和修改;康芒斯主要强调的是在制度变 迁过程中,个人或者组织的行为目标,也就是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对就有制度进行改 造,认为制度变迁的根源就是经济问题,他着力于政党、议会以及个人团体活动等 权利机构的研究,而忽视了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