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科考80天日记-中冶上海企业党建网.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216947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312 大小:9.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极科考80天日记-中冶上海企业党建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2页
南极科考80天日记-中冶上海企业党建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2页
南极科考80天日记-中冶上海企业党建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2页
南极科考80天日记-中冶上海企业党建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2页
南极科考80天日记-中冶上海企业党建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极科考80天日记-中冶上海企业党建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极科考80天日记-中冶上海企业党建网.doc(3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2:“中冶勇士”南极科考80天日记2014年10月28日,星期二,多云转阴,东风微风 ,上海1. 上午10:00从宝山分公司出发,到宝山七村接沈鸿涛后一起至中国极地研究中心,10:40报到领取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工作胸卡及考察队员在沪安排文件。 2. 王开武找地方印制我的名片,下午可以拿到。3. 中午13:00与极地中心张体军处长就维多利亚地新站钻探岩芯及水样提前托运回国事项进行了交流,提交了托运岩样及水样的重量及外包装体积,以便于尽早提交维多利亚地勘察资料供可研使用。4. 下午14:00-18:00进行上船前的最后准备工作,购买运动鞋。5. 晚上18:00,维多利亚地小队在食知味进

2、行聚餐,小队成员十人全部到齐,张体军处长参加聚餐,晚十点才回到分公司,很累。2014年10月29日,星期三 阴转小雨 东南风微风 ,上海雪龙船1. 早上6:00起床,6:45至宝山七村接沈鸿涛后一起至极地中心参加8:30-10:30分举行的行前教育,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进行总结,预祝第三十一次南极科考安全,顺利、圆满完成各项科教任务。2. 中午11:00-12:00至极地中心专用码头,第一次真真切切的看到雪龙船,很令人震撼;然后上船领取房间钥匙及登船须知,将行李搬运到房间后,看到房间内有两个密胺脂碗、木筷、洗碗布、搅拌杯(乐扣)、牙刷(狮王)、牙膏(黑人)、洗发水(沙宣)、沐浴露

3、(舒肤佳)、防晒霜(欧莱雅)、洗衣粉(奥妙)、香皂(舒肤佳)、洗衣皂(奥妙)、拖鞋、卷纸、一级龙井茶叶、毛巾、垃圾袋。3. 中餐时间11:15-12:00,在雪龙船上吃上了第一顿饭,有韭菜炒鸡蛋、空心菜、白切鸡、蒸鱼头,汤是紫菜汤,还不错。4. 吃完饭后到门岗领取服装,要求马上试穿,便于更换。5. 下午15:30分按要求着装后在码头上同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等领导合影,之后在多功能厅进行行前动员,所有考察队员参加。出发前合影(徐勇、王家清四排左二,左三)6. 会后才略有时间沉下心来将这几天的情况写在日记本上。7. 晚餐时间17:15-18:00,小白菜、蘑菇、鸭、基尾虾,汤是枸杞鸡汤。8. 餐后才

4、略有时间走下船,在码头上拍了几张雪龙船的夜景照片。夜色中的雪龙船夜色中的雪龙船登船廊桥 雪龙船中部舱盖部分放在中部舱盖甲板上集装箱船停放在后甲板停机坪上的雪鹰号直升机9. 紧邻雪龙号依靠的可能是我国最大的海巡船海巡1号,听我们维多利亚小队的陈正伟(他是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的)介绍,排水量好像有5000T以上。海巡1号10. 晚上21:00在二楼餐厅袁绍宏领队等考察队领导如今全部考察队员进行了船上注意事项及第二天工作安排计划。雪龙号政委王硕仁对全对科考队员在船上的注意事项进行了交待,特别是真空马桶的使用及垃圾分类。11. 会后各小队进一步明确,维多利亚小队在队长室召集小队成员进行了交底。12. 此时

5、已时晚上22:30了,外面下着小雨,充实而又劳累的一天即将过去。13. 新的一天将要开始,而我们将正式踏上去往南极的征程。2014年10月30日,星期四,中雨,东南风微风,上海雪龙船东海,约北纬31。1. 早餐时间7:15-8:00,主要有油条、馒头、花卷、牛奶、鸡蛋、稀饭,我吃了一个油条、两个花卷,一盒牛奶。2. 后的8:05-8:40,在二楼餐厅进行护照核对,边防警察检验护照,办理出关手续。3. 早餐后我和王家清到船下拿着公司的旗帜进行了拍照,也参加了维多利亚小队的合影。雪龙船雪龙船前手持集团旗帜留影维多利亚地小队全体队员合影(从左至右:陈金波(上海大学)、裴宁、陈正伟(两人为东海航海保障

6、中心)、韩惠军(队长,黑龙江测绘局)、杨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沈鸿涛(宝钢建筑)、古明良(天津中际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王家清、徐勇维多利亚地小队全体队员合影4. 上午9:00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副局长陈连增及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先行抵雪龙船检查工作。5. 上午9:50分将进行中国第三十一次南极科学考察送行仪式,海洋局领导及上海市领导参加送行仪式,我们维多利亚队所有队员站在舱盖上,10:06分在两艘拖轮(船头为拖轮8号及船尾的拖轮32号)的牵引下,一声呜呜的汽笛长鸣声中,雪龙船缓缓的离开了码头,踏上的前往南极的漫漫征途。所有考察队员站在雪龙号的一层与二层的左舷及舱盖上同码头送行的领

7、导、亲人、同事、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上船的队员挥手,依依不舍的高喊着“再见”进行告别。6. 上午10:30小队成员在舱盖上手拿中国第三十一次南极科考队队旗照相留影。维多利亚地小队与考察队队旗合影(今天海洋局与上海市领导所授队旗)徐勇与队旗合影(风很大,4-5级风)王家清、徐勇与队旗合影王家清、徐勇与队旗合影徐勇、杨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与队旗合影7. 船行于长江出海口,江水是黄黄的,船平稳,仅略感觉到轻微晃动,船速约15节,还能看到长江两岸的码头等,但此时船上的网络已经不能连通了,电话还有信号。8. 中餐是生菜、茄子、油炸鱼头及螃蟹,汤是玉米排骨汤,从中餐开始供应水果、饮料等。9. 到中午12:

8、00点的时候,海巡01号艇船跟上雪龙号,与雪龙号并行行驶了一段时间,为雪龙号护航和送行。海巡01号与雪龙号并行行驶10. 12:40时的雪龙号航行区域水深已约50米,海水还是黄色的。11. 下午14:45分时分将换洗的衣服拿到一楼洗衣房,里面有两台滚筒洗衣机和两台烘干机,但现在烘干机还不会使用,什么时候请教一下其它队员。12. 下午15:30左右时船行至舟山群岛附近,海水已变得清澈,还能收到电话信号与网络,通过WAN热点将写好的部分日记发往公司宣传部黄小生部长,但之后将今天的照片整理好后,网络没了,文件已无法发出。13. 船行过程中,雪龙船的两侧有不少的集装箱船及油船等船舶在附近经过,由此就可

9、以看出航道的繁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应的祖国日益繁荣、富强。14. 下午17:00点晚餐的时候,感觉船晃动明显加强,有轻微的眩晕感,不过总体感觉还好;晚餐是上海青、豆角、肋排、鸡块,汤是筒子骨汤。15. 晚上袁绍宏领队、汪海浪副领队召集全体考察队员在一楼多功能厅进行中国南极第三十一次科学考察动员大会,会上对第三十一次考察的定义为:正值中国南极科考30周年的记念年,是承前起后的一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袁领队的发言让我热血沸腾,激动不已,再一次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对于国家的意义,让我们认识到作为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极地人的那一种自豪感。袁领队也讲到了最初中国南极考察队有队员手拿棍棒猎杀企鹅、海豹、乱

10、扔垃圾等影响中国国家形象的事情,但通过中国极地人30年的不懈努力,扭转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不良印象。动员会上介绍了中国南极第三十一次考察队临时党组机构的构成及主要成员,成立了综合队、大洋队、内陆队、维多利亚队,中山站队、长城站队等六支支队。重点从荣誉感、使命感入手,让所有考察队员领会“爱国、求实、创新、拼搏”(8个字)的南极精神;以参加本次科考的汪海浪副领队及水手长为真实事例:汪副领队及水手长吴林参加了中国1984年第一次大规模南极科考,回国后受到了国家中央领导人(万里、李鹏等)的接见,30年后的今天,他们又参加了本次科考,袁领队相信,我们在坐的诸位肯定还会有人参加30年之后的科考,说起来那是一

11、件让人无限自豪和骄傲的事情;中国南极科考30年,中国从无到有,现今已成为了一个参与南极科考的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强国,现在的近几年,每年都有我们的学者在Sciene(科学)和Natrue(自然)上发表论文,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目前的成绩是与我们极地人30年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是我们极地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工作奠定了今天的赫赫成绩。16. 还未将今天的事情全部整理完,但时间已是23:30分了,同一房间的队友已睡下了,我也要睡了,明天再继续完成今天未完成的任务。17. 睡觉之前从房间的舷窗看出去,右舷的其它船队如同城市马路上的灯火,至少能看到12艘船的灯火在一条直线上。18. 继续昨天未完成的日记

12、,晚上的会议内容还有:保密与安全。保密就是不要随意发一些小道消息,在主流媒体未报道之前,与南极科考相关的消息不能从我们队员的端口流出;安全的重要性和不注重安全产生后果的严重性。a) 袁领队列举了我国南极第二十六次队一名队员受伤(腹腔内出血)之后的处置情况,当时中国中山站、俄罗斯进步站、澳大利亚戴维斯站(乘直升机至进步站)的医生在进步站进行现场手术,那是所有26次队员难以入眠的一个晚上,决定受伤队员生命的一晚,之后的受伤队员从进步站乘直升机至戴维斯站,之后再乘坐专门租用的固定翼飞机至澳大利亚霍巴特进行了第二次手术,修养一段时间后,再转运至悉尼进行了第三次手术,虽然受伤队员生命保住了,但仍对后来的

13、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更不谈对考察队后续工作的影响及国家为此付出的高昂代价。26次队创造了中国南极科考至今为止的最长出航时间记录,整整183天,也经受了被困海冰15天的艰苦历程,完成了各项艰苦卓越的工作,但26次队的所有队员都没有那种发自内心的骄傲感,而是深深的负疚感,他们的功绩因为一次安全事故而被淡化了。b) 袁领队也列举了国外科考站因为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因素导致损失惨重的事件,如阿根廷考察站一个蓝球场起火,一个上校带领着40名军人(也是考察队员)眼睁睁看着其被烧为灰烬而无能为力(南极的风很大,且消防设施是非常有限的);俄罗斯进步站一栋宿舍楼因为一个电线接口进雪水导致短路而起火,造成考察队员一

14、死一重伤的惨烈事故,其它队员用袁领队的话说:哪是光着屁股跑到中山站的(俄罗斯进步站与中山站紧邻,相距约1公里);还有一个国家的整个考察站因为大火被焚为一片废墟,完全失去了价值。这些都是因为安全原因导致的惨痛教训及经验。c) 袁领队还列举了2000年,海洋局停靠在雪龙号的旁边*号,因为船员在船上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烤火炉(仅仅只是出去打一壶开水的时间),致本身就有点老化的线路起火,将整条船烧成灰烬,从船底层一直烧到驾驶台,船上起火后的烟囱效应更严重;向阳红16号因为没有注意瞭望,致与其它船只相撞而沉没东海的惨痛事故,这还仅仅是海洋局所属的船只,每年还不知道有多少船因为一些我们平时未注意的可能在我们

15、眼中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而损失惨重;也提到了全世界每年航行的船舶都有船员、乘员因为不遵守规章制度,从船上掉落大海而失踪的事件,袁领队是航海出生,讲到他的同学从毕业后第二年开始就有从船上掉落大海而失踪的,到目前为止,出事的已不在少数。强调了不要在房间、甲板等地方抽烟的事情,如需抽烟到专门的吸烟室内抽烟,让我们展开一次安全、清新洁净之旅。d) 船上政委又一次强调了真空马桶的问题,一天之内有13处发生堵塞,维修人员忙不过来,且又脏又累,让我们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最后在拆开的管道中发现一节五号电池;也讲到了垃圾分类的问题,食物垃圾中仍有啤酒易拉罐,会影响垃圾粉碎机的正常工作甚至损坏垃圾粉碎机,可焚烧

16、垃圾中仍有食物垃圾及易拉罐,纸质盒装牛奶及易拉罐中仍有未完成喝完的牛奶及啤酒,以后发酵会臭气熏天;三楼的垃圾间一天之内堆满了各种包装的纸盒,均未按照之前的要求进行处理。希望我们尽快适应雪龙船上的生活,也列举了袁领队因为不太清楚易拉罐放在哪个垃圾筒时将其随身携带的事例。e) 船长讲到了船首房间晚上须要关上窗帘的问题,避免晚上灯光影响行船安全;讲到了考察队员上驾驶台的问题,其它船舶是不允许一般人上驾驶台的,包括一般船员,只允许高级船员上驾驶台,但我们是科考船,大家可以上驾驶台甲板,但禁止穿拖鞋、布鞋上去,禁止遮挡驾驶台前正面的三块玻璃,影响行船安全。f) 三副张旭德进行了三种安全救生衣的不同穿着方式、口哨及求救信号灯位置与使用方式示范;发生火灾后在船上有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