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稳妥扎实返朴归真低耗高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216918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守正创新稳妥扎实返朴归真低耗高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守正创新稳妥扎实返朴归真低耗高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守正创新稳妥扎实返朴归真低耗高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守正创新稳妥扎实返朴归真低耗高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守正创新稳妥扎实返朴归真低耗高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守正创新稳妥扎实返朴归真低耗高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守正创新稳妥扎实返朴归真低耗高效.doc(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守 正 创 新 稳 妥 扎 实返 朴 归 真 低 耗 高 效对于高中新课程教材使用方法的几点思考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 万世勤一、解题守正创新基本原则稳妥扎实过程作风返朴归真教学情境低耗高效教学效果我们享受和传承着教育理念,我们也有责任反思和创新教育理念(引自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正:我们过去所做的有助于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有助于 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切做法都是“正”,都应当守住。新:新课改尤其要求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正”是“新”的基础, “新”是“正”的发展,没有以前的“正”,就没有今天的“新”,只有“守正”,才能“创新”。 “守正”要求我们不能完全否定过去, “创新”告诉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只

2、要守住了“正”,又创了“新”,我们的教学才能进步,我们的改革才能成功。稳:走在独木桥上,只要身子稳,也能安全渡河,反之,在平坦大道上行走,身子不稳,也可能跌跤。新课改也是如此,必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就新教材的使用方法而言,即要求我们吃透教材,用透教材。实:在悬崖上攀缘,只要脚下踩实,虽然慢些, 但有希望登上峰顶,脚下不实,必然坠下山谷,一命呜乎。实实在在地备课,实实在在地上课,不搞一点花架子,要知道花拳绣腿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朴:教师的教风纯朴,学生的学风朴实,是我们追求的最佳教学情境。低:指的是师生在课堂上相对用时少,费力小。这就要求教师讲得深透,点评到位,学生学得主动、得法。高:指的是教

3、学效益高。不能不关注教学效益,必须低耗高效,即低投入,高效益。二、操作流程必修模块的教学备课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课标做为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新课标,既要了解新课标与原大纲相同之处,更要清楚新课标的新提法、新要求。备教材要从宏观上全面把握必修模块的教材。全套必修模块的教材共5册书,每册书16课,共80课,涉及98篇作品。中国现、当代作品及外国作品共54篇,其中新选篇章共35篇,占此类作品总数的64%;我国古代诗文共46篇,占必修教材总数的46%,其中第1册是4篇,第2册是11篇,第3册是12篇,第4册是14篇,第5册是5篇。每一册都分为“阅读鉴赏” “表达交流” “梳理探究” “名著导读”四个

4、部分。“阅读鉴赏”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用号标出)”,同时还有“扩展阅读”和“名著导读”。需注意:有的“略读课文”需作“精读课文”处理。例如:第一册中的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第三册中的贾谊的过秦论和韩愈的师说。“表达交流”部分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两个部分。“梳理探究”部分实际上是一些语文专题活动。“名著导读”部分每册书介绍两部名著。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不但要把握全套高中语文教材,还应当浏览初中语文教材,了解学生在初中学过什么,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对于教材越熟越好,因为熟能生巧,我个人认为,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章,教师最好也能背诵。教师在备每一具体篇章时,最好是自己先动脑分析课文,后

5、看参考资料检验自己的劳动成果。长久坚持此点,必大有裨益。备学生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储备的底数,是施教的前提,否则可能事倍功半。“阅读鉴赏”部分的课堂教学此部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六个方面的内容。教学目标指的是每节课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它包括语文知识、技能和能力训练、思想教育渗透,还应包括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情趣的陶冶。具体要求如下:(一)目标明确、集中教学目标的制定应遵循四个“依据”:一是依据教育部新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二是依据教材(含整套教材、本册教材、本单元课文、本课课文,应了解本课课文在整套教材、本册教材、本单元课文中所处的位置。);三是依据学

6、生的身心特点、思想品质、学习习惯、既往学习基础及其他非智力因素。;四是依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注意整体性和联系性(即从全局思考)。(二)目标恰当主要指符合学生实际,起点要准,落点要实,有可控性、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三)目标具体要尽量具有可量化的标准。如“学习本文关键性词语的含义”,究竟指哪几个词,“含义”是指浅层的字面义还是潜在的语境义,只有教学目标具体,才可操作,可检验。因为教学目标统领其他的教学环节,同时,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十分重要。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一)教学目标多而杂在目前的教学中,叶老曾批评的现象依然存在:“一课之中,举凡词句、结构、层次、特点,一应俱全,明确

7、而集中的要求怎能达到?”(二)与单元目标游离常见的现象是将略讲课、课内自读课一律上成精讲课,单元教学的总体设计不明确,似乎一律改为单篇教学。(三)局部偏离教学目标教师往往在自己所“长”方面“扬”之不已,造成枝蔓横生,局部跑题,表面上活跃了课堂气氛,实际上干扰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明白“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的道理,善于用“减法”将目标定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核心要求科学性。具体要求如下:(一)知识传授要正确、系统、连贯、熟练。知识的传授必须准确无误。系统、连贯。不仅便于记忆,便于检索,而且有利于思维条理的养成。分解开来一“点”一“点”指导学习, “点”要明确,构建一个系统,合则有序,运用起来则融

8、会贯通。达到分则“点”明,合则“序”清,用则贯通。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其核心是符合认知规律,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处于“亢奋”状态,并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训练中要紧扣语言因素。训,即指点规律;练,是学生的操练,应强调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三)思想道德教育要自然渗透。充分发挥语文课自身的教育功能,自然地渗透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养成教育”的重要方面。实施上述教育一要到位,二要让学生自悟(即内化)。(四)陶冶审美情操要内化对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感、表现形式、语言美有所感悟,并具有健康的审美情操,要调动学生从情感深处实现内化。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一)科学性错误并非偶见语文知识方面的错误,

9、非语文知识方面的常识性错误,屡屡出现在课堂上。(二)能力技能训练不到位传授式的“分析” 侵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语文实践活动严重不足,尤其是个别训练常被整齐划一的共同训练(如齐读)所取代。(三)思想道德教育与教学内容脱节思想道德教育应自然渗透于教学之中,文道结合才紧密。在一些课上,“文”与“道”是游离的, “道”往往是贴补上去的“应景唱戏”,又常常限于很浅的层面上,甚至是很浅薄的“检查式”“表决心式”。(四 )审美教育不注重内化审美应是一种自我的体验,是在作品的激发下产生的共鸣。教学中常被教师把写作特点概括为几个条目,学生只是抄写教师提供的结论,感情上并没有内化,因此,审美情操没有真正受到陶冶。

10、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即课堂教学结构,它必须符合“结构性”的原则。一是学生认知的“渐进性”,二是由此而建构的课堂教学的相关环节的紧密联系。具体要求如下:(一)整体性指的是课堂教学有整体的建构,各个环节长短合宜,步骤清晰,环节间衔接与过渡自然(无重复多余,无缺漏跳脱)。能按时完成各环节,并适当留有提问、整理学习内容的时间。(二)合理性 主要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地运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并能恰当地调整教学(包括处理临时发生的各种情况);其次,指各环节占用的时间的合理性。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一)教学步骤不清,环节之间有跳脱。教学环节有拼凑现象,时间长短和其他安排无据。如导语

11、不简不新,叙陈言旧语或兜圈子;步骤之间衔接生硬,例如“下面我们分析”之类的语言充斥课堂;提问缺乏设计(应事先考虑引言式提问,环节过渡的提问,激疑式的提问,掀起波澜准备出现高潮的提问等等);很多课上得比较平缓,很少形成高潮(或没有考虑在何处形成高潮)。(二)纠正错误不及时或不能个别落实 不善于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暴露的错误(尤其思维的混乱),或发现后未能及时纠正。有时只是教师指出错误,不能个别落实。 (三)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课堂上少数学生的学习活动较积极,或以某些人的齐答掩盖了部分学生的被动学习。有时只注意传授教师的知识和结论,忽视了学生求索过程的实效性指导,更有甚者,伤害学生的积极

12、性乃至人格的言行时有发生。一些学生在心情紧张或不愉悦的心态中,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四)不善于调节教学环节主要指不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实际水平调节教学环节。如:从反馈看,学生已经掌握某一问题,本应从略,教师却仍按原计划实施,造成重复无效的劳动,而当学生提出很好的问题时,教师却往往又放过了这一难得的契机,甚至被当作“节外生枝”而不予理睬,有时又被可以暂时放置的问题牵着走,影响了教学进程。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反映了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要求如下:(一)教法的正确选择和运用主要指一节课中主要教法的选择和运用。教法的选择和运用应体现启发性的原则,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应贯彻

13、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长足的进步;教法还必须体现对学生学法指导的原则;另外还应该遵循因文异法的原则。(二)教学辅助手段的恰当使用指教具和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正确使用。教师应重视教学手段的选择,特别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需注意:不能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一)不明教师的职责教师本来是为学生服务的,即通常所说的“为了一切学生(指对象),为了学生的一切(指目的),一切为了学生(指观念)。”,但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法的不当,常使学生为教师的讲课“服务”。例如,过细的无思维难度的问题(有时教师说出结论,学生只用“是”“非”即可回答,目的是为

14、教师的讲授或板书“填补空白”,让学生“入套儿”,颠倒了位置的师生以表面的活跃掩盖了课堂教学的低效率。(二)纠正错误不及时或不能个别落实不善于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暴露的错误(尤其思维的混乱),或发现后未能及时纠正。有时只是教师指出错误,不能个别落实。(三)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课堂上少数学生的学习活动较积极,或以某些人的齐答掩盖了部分学生的被动学习。有时只注意传授教师的知识和结论,忽视了学生求索过程的实效性指导,更有甚者,伤害学生的积极性乃至人格的言行时有发生。一些学生在心情紧张或不愉悦的心态中,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教学能力指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的基本能力(或技能)。具体要求如下

15、:(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二)教案 内容科学,思路符合认知规律;结构完整,应有的环节齐全,衔接过渡自然,应有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书写格式规范。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一)教案中缺少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教案中体现学生“学”这条主线往往不清楚或不突出,甚至被忽略。所以,很少有对学生活动的预想和所用时间的估计。(二)评判性语言过多评判性语言必不可少,但过多则造成学生在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视教师为“裁判”。(三)不善于利用板书板书设计完成后,不善于启发学生进一步看板书,用板书,以进一步掌握学习的内容。使用其他教学手段时,往往与板书缺少配合,或以投影代替板书。教学效果以合理的检测手段,检查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即以学生的反馈,检查教学的质量。具体要求如下:(一)完成教学任务以测试或调查座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获得知识的情况,能力训练的情况,与教师设定的目标应有较强的一致性。(二)教学效率高重点看训练的针对性,以及时间利用的效率(应有准确的课堂各环节的计时)。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一)教学目标不能完全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