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发行规模的定量分析(doc 11页)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32214259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彩票发行规模的定量分析(doc 1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彩票发行规模的定量分析(doc 1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彩票发行规模的定量分析(doc 1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彩票发行规模的定量分析(doc 1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彩票发行规模的定量分析(doc 1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彩票发行规模的定量分析(doc 1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彩票发行规模的定量分析(doc 11页)(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彩票发行规模的定量分析“福利彩票与经济、社会发展”课题报告之一内容提要:本文提出了彩票发行的“潜在规模”和“实际规模”的概念,分析了影响彩票发行规模的各种因素。概括起来,彩票是一种具有特定“消费性”效用和“社会性”效用的商品,“消费性”效用形成了彩票的市场需求,“社会性”效用则引致了相应的社会需求,并由此在政府的规范和推动下,形成彩票的“生产”和供给.彩票的需求和供给决定了彩票的发行规模。一、彩票的效用与供求分析彩票是通过公开抽签方式获得中奖机会的凭证,本身不具有任何使用价值。但对购买者来说,它首先提供了一次可能的获奖机会。虽然购买一张彩票就中奖的概率很小,事先谁也无法否认这种机会的存在。在幸

2、运心理作用下,人们对彩票潜在收益水平(单位彩票的平均收益乘以中奖概率)的预期总是大于“理性”水平,这个预期收益就是彩票向购买者提供的“消费性效用”之一;其次,彩票向公众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娱乐。人们购买彩票需要进行成本与收益权衡,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要靠“运气”,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娱乐。不仅如此,彩票玩法简单,进入壁垒低,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是一种能够满足多数人娱乐需要的机会游戏。正如一位彩民所说,“我买彩票,不太在意中不中奖,主要是得到了一种愉悦,因为我爱玩彩票”。最后,彩票还能满足人们一些非经济性的心理需要,如慈善心理等。在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们各种非经济性的需求将逐渐增加

3、,福利彩票可以通过给购买者以资助困难阶层得到宽慰等方式来满足这种心理需求。一定意义上,通过购买彩票来满足这种心理需求也是一种“消费”行为。考察彩票的社会作用可以看到,彩票业首先为政府提供了一种可控制且成本较低的社会保障事业筹资方式,有效地减轻财政负担。如法国彩票业每年可向政府缴纳86亿法郎的税款,瑞典80年代通过彩票业增加国库收入12亿多克郎,香港21年来“六合彩”累计集聚福利款项24亿港元。而且同政府其他筹资方式相比,发行彩票具有三方面优点,一是资金来源的自愿性,购买彩票是一种自愿的市场交易行为,不象税收那样具有强制性,有人甚至将它称为“微笑纳税”;二是资金来源比较充足;三是彩票所筹资金一般

4、都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比较安全。其次,彩票活动可以扩大就业,一方面,彩票活动本身可以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如法国人口不足6000万,仅彩票销售点全国就有5万多个,从业人员达10万。在我国,福利彩票发行机构也多达2939个,专职彩票人员7000余人,每年抽调临时工作人员上百万人次;另一方面,实物兑奖和福利资金的使用也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据估计,我国福利彩票近12年来仅大奖组销售方式就创造了超过585万个就业机会。最后,彩票对启动消费、扩大内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12年来,我国福利彩票返奖额约158亿元,虽然同上万亿元的社会零售商品额相比显得很小,但它对刺激消费市场具有一定作用。总的来说,提

5、供消费性效用,满足购买者的经济性需求是彩票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彩票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单从这点看,它与其他商品没有什么根本差别,仅仅是效用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而已。不过,彩票的“社会性”效用使政府从完成自身社会经济职能的角度出发,对彩票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需求,这是彩票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性所在。需要说明的是,彩票的“消费性”效用体现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彩票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决定了彩票市场需求的基本特征。彩票的“社会性”功能则与代表“社会利益”的政府的需求相联系,体现为政府对彩票活动的开放和必要的管理规范活动,并通过政府制定和改变彩票市场的基本秩序作用于彩票供给,进而影响整个的市场活动。可以

6、说,这两方面效用是分别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对彩票市场产生影响的。彩票的需求,指在彩票价格、中奖比率、奖项大小、税收比例、以及彩票广告宣传等因素一定的情况下,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彩票数量。一般情况下,彩票价格越低,提供给购买者的潜在收益越大,人们愿意购买的彩票越多,反之越少。在发行规模没有限制且不考虑发行成本的情况下,需求规模决定了彩票的发行规模,那些影响彩票需求的因素如人们的收入水平、彩票的广告力度、购买彩票的潜在收益水平、甚至彩票活动的“名义”和“热闹程度”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彩票发行规模。彩票的供给,指在价格水平和“彩票效用”等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彩票机构愿意提供的彩票数量。一般来说,在彩票

7、价格和它所提供的潜在收益一定,从而组织经营彩票活动的毛收益(销售额奖金返还)一定的情况下,经营组织成本越低,彩票供给规模越大,反之,则越小。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彩票本身的投机色彩以及彩票汇集资金的社会性等原因,各国政府对彩票业都有程度不同的管制,彩票实际供给水平不仅受成本因素影响,还受政府管制等多种非经济性因素影响。彩票的价格表现为购买一次摸奖机会所要支付的货币。同一般商品市场不同,彩票市场上,价格一般由事先固定的面额决定,不具有事后调整功能,不能通过价格杠杆调节需求与供给。虽然彩票的返奖率、中奖面和奖金额对彩票需求有一定调节作用,它们也是事先制定的,不具有实时调整功能。这种情况下,彩票发行规

8、模就成为调节彩票市场均衡的唯一通道。这种市场特征,使彩票发行规模的决定问题成为把握彩票市场机制的核心。二、彩票发行的潜在规模与实际规模影响彩票发行规模的因素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影响人们彩票需求的因素,如人均收入水平、人们对彩票活动的认知程度、彩票的预期收益和税收水平等等;第二类是影响组织经营彩票活动成本的因素,如彩票发行技术,管理组织能力,广告成本以及彩票印刷费用等;第三类是政府的有关政策和法规,以及管理体制的健全程度等。这类因素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对彩票市场产生影响。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是,对彩票发行规模进行额度控制的情况下,如果额度定得很低,额度将成为彩票发行规模的唯一决定因素。一般来

9、说,随着政府管制的逐步放宽,市场方面的供给和需求力量将成为彩票发行规模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影响彩票发行规模的各种因素中,既有决定性因素,也有只在特殊情况下才发挥作用的因素,还有些影响不大的因素。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因素区别对待,并从研究彩票规模的需要出发重新归纳。为此,作者提出彩票发行的“潜在规模”和“实际规模”两个概念。彩票发行的“潜在规模”,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个发行年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彩票发行规模的最大可能限度。潜在规模概念强调由人均收入水平、人口规模、经济增长速度、彩票发行历史和发行技术等相对客观的背景因素所决定的规模水平,实质上是一个反映人们需求愿望的“事前”概念。通俗理解的话,它

10、“约等于”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政府完全放开对彩票的管制,且彩票经营机构的经营组织活动达到最佳状态时所能销售的彩票数量。彩票发行的“实际规模”,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彩票销售的实际数量。与“潜在规模”相对应,“实际规模”主要强调一些可人为控制或短期内可调整的因素,如彩票发行管理体制、市场营销方式等。一般来说,“实际规模”总是小于“潜在规模”,两者的差距取决于彩票收益的税收水平、发行管理体制是否健全、市场营销方式是否合理等方面,“潜在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这些方面越适合市场的客观需要,“实际规模”就越大,两者间的差距就越小,反之则越大。三、收入水平与彩票发行的潜在规模一般来说,购买彩票作为消费支出的

11、一部分,必然受收入水平的限制和影响。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越多,购买彩票的支出可能越大,也就是说,彩票支出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从宏观层面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水平由其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相应地,彩票业的规模和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从世界范围看,彩票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都比较高。如目前彩票发行规模名列前茅的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都是发达国家,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彩票发行规模不管是总量还是人均水平都比较低。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十分落后、人均收入水平很低、人们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国家,除了少数将彩票活动作为国家主要产业和政府收入主要

12、来源的小国外,由于不具备大量购买彩票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准备,彩票业的发展几乎等于零。从世界彩票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彩票业的繁荣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彩票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如彩票业在近代欧洲的兴起与18至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基本同步,九十年代美国彩票业年均10%的增速背后是美国经济持续近三十年的稳定增长。关于人们微观消费行为的各种研究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这个问题。如德国彩票协会对1600个成人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收入是对博彩活动参与者具有最大正面影响的因素。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作者对近十年来,世界各国彩票发行规模及相应的人均收入水平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如下图所

13、示:图1数据来源:世界彩票年鉴1994年、1996年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人均彩票支出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并是单纯的正比关系。当人均收入水平小于20000美元的时候,人均彩票支出(彩票需求)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虽然受其他因素干扰,正比关系不象想象的那样简单明显,但总体趋势中这种关系的存在却十分肯定。在20000-30000美元的收入水平上,人们的彩票需求最高,而当人均收入超过30000美元以后,彩票需求开始下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对富裕阶层来说,彩票带给他的经济刺激已大为减弱,其慈善行为更多是通过无偿捐赠方式实现的,因为这能更直接地树立公益形象,满足获取社会尊

14、敬的需求,相比之下,彩票这种十分大众化的公益方式对他们的吸引力就明显减小了。为了较准确地把握人均收入水平与人均彩票支出之间的量比关系,作者进一步计算出世界各国近十多年来人均彩票支出占人均收入的比重,以期从中估计不同收入水平上彩票需求的“潜在规模”。出于研究需要,作者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必要的技术处理,重点选择了三十多个收入水平不同的国家彩票发行规模比较稳定的年份的数据,同时剔除了部分由于其他原因而形成超常“峰值”的数据。处理结果如下所示。图2 对原始数据进行三次移动平均,结果如下:图3 分析结果显示,当人均收入水平小于3500美元的时候,彩票支出占人均总收入的比重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当人

15、均收入水平大于3500美元以后,彩票支出占人均总收入的比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开始逐步降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人们的彩票需求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同收入水平上,不同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不同。在收入水平较低的第一阶段,彩票消费是一种非必须的消费,其娱乐性甚至使其具有某些奢侈性消费品的特征,所以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也就是说,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长,彩票需求将以更快的幅度增长。进入第二个收入阶段后,彩票支出占收入比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随收入水平提高,购买彩票预期的潜在收益对人们心理满足程度的边际贡献会逐步降低。假定人们购买一张彩票获奖后的预期收益一定,对收入水平较低的购买者来说,这笔预期收入可能是其

16、正常收入的若干倍,并使其生活状况产生很大改观,而对收入水平很高的人来说,同样的收益也许只是正常收入的一部分,预期收入对他的吸引力要小于前者,由单位收入所产生的彩票购买需求自然也小于前者。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玩彩票是比较大众化的娱乐方式,对收入水平高因而可以消费更多娱乐的人来说,彩票娱乐的吸引力比对普通大众的吸引力要小得多。上述分析所揭示的规律,为我们比较准确地把握彩票需求与收入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奠定了基础。作者将人均收入水平划分为三个组,估算出每个收入组人均彩票支出占人均收入比重的经验计算公式(经验计算公式是根据图3的趋势曲线分段估计出来的)。如下:据此可计算出不同收入水平人均彩票支出占人均收入的比例和人均彩票支出如下所示:四、影响彩票潜在规模的其他因素分析1.彩票发行中的积累效应与发行规模的增长近十多年来,世界彩票发行规模的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