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2213499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节”,形成于战国时期,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古人都会通过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来庆祝重阳。这一传统中国节,既有助于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也能够涵养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时光易逝,传统不老。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民族节日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久久流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如今在重阳佳节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们也都会通过朗诵、武术、歌唱、舞蹈、戏剧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炎黄儿女领悟华夏传统节日的丰富人文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能够让其蕴含的孝思、爱意等思想和情感深入人心,不断滋润我们的道德精神之根,进而让传统美德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重阳节包含着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已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现实载体。尊老敬老是中国自古就有的美德,是永恒不变的优良传统,是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国家将每年的

3、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老年节”,在这一天,各地敬老院会迎来众多志愿者,很多儿女也想方设法回家看望父母,文明成果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性的方式得到了传承。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而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也是以文化创新为突破口来增强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这种文化自信,堪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弘扬重阳文化,就是在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是在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气神。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

4、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在于我们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不忘本源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互联网”时代,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更能够聚合网络力量涵养文化自信,不断夯实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扮靓筑梦中国的伟大征程。(选自杨飞以传统节日涵养民族文化自信,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年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是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它形成于战国时期,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一直沿袭至今。B在历史长河中,重阳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因为激活了历史传统,唤起了人们的文化记忆,所以能增强我

5、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C要想引导和培养公众涵养传统美德,在人们的心中植入孝思、爱意等思想与情感,就需要利用我们的传统节日重阳节。D在“互联网”时代,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前两段采用引证法,引用了古诗名句,既体现了古人庆祝重阳节的形式多样,也唤起人们的文化记忆。B作者在论证中指出,国家将重阳节定为“敬老节”“老年节”,提倡尊老敬老,赋予了传统节日自古未有的新内涵。C文章提出,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与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密不可分。D

6、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历数了重阳节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不朽魅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的传统节日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将传统节日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文化传承。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C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借助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来推广,内容依托形式,活动形式有继承,也要有创新。D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余年而不衰,在于我们始终不抛弃传统,不割断文化精神命脉。二、古文阅读(共34分) 阅读下面三篇短文,回答后面问题。(一) 有

7、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

8、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A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B旦视而暮抚 C非有能硕茂之也 D若甚怜焉,而卒以祸5.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B.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C.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9、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D.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6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由郭橐驼自述种树之法,得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第二段转入治民之术,揭示了治国安民之道。B由这两段文字可以看出,郭橐驼既擅长种树,也精通治民,是一位杰出的人才,可惜埋没于民间。C第一段文字对比鲜明,先是种树的当与不当的对比,然后是管理的善与不善对比, 把道理阐发得深刻有力。D这两段文字通过对话描写,把种树之理引申到治民之理上,“养树”与“养人”两相映衬,亲切自然,使人信服。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1)他植者则不然。根

10、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4分)译文: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4分)译文: (2)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8 作者说“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11、,或未易量”的根据是什么?选出能说明这一原因的一项(3分)( )齐人勿附于秦 斯用兵之效 李牧连却之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智力孤危 三国各爱其地A B C D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3分)译文: (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分)译文: (三)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

12、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B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令狐楚每年供给他衣食,并让他跟随到上都任职,成为朝廷命官 。C李商隐学识广博,记忆力强,写文章时一气呵成,与和温庭筠、段成式同时齐名。D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刚到二十岁的李商隐便以所作文

13、章投献他。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译文: 3 古代诗歌阅读(共17分)(1)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12下列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B“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但愿长醉不愿醒”是指诗人“大济苍生”的理想得不到实现,于是变得挥手洒金、消极颓废、醉生梦死了。C诗中多用数字表夸张,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的昂贵;诗中还有感觉的夸大,如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出黄河流程之长。D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