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河南联考:全球同舟共济共克疫情难关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32212302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河南联考:全球同舟共济共克疫情难关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河南联考:全球同舟共济共克疫情难关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河南联考:全球同舟共济共克疫情难关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河南联考:全球同舟共济共克疫情难关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河南联考:全球同舟共济共克疫情难关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河南联考:全球同舟共济共克疫情难关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河南联考:全球同舟共济共克疫情难关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河南联考:全球同舟共济,共克疫情难关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河南高三5月联考】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约翰多恩(英国诗人)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2020年初疫情爆发,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世界人民感同身受,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现在疫情已经跨越国界,需要全球担当。面对灾难疫情,每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就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阅读上述材料后,相信你对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

2、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请你在以下任务中选择其一,根据材料的关注点写一篇文章。两头密切的联络,三次机场的转航,四天煎熬的等待在英国留学的冯同学终于到家了。在某个电视访谈节目上,代表留学生和华侨做一次主题发言。55个非洲国家中,已有54个国家出现确诊病例。假如你是首批援助非洲医疗队的代表,在出征前动员大会上发表演讲。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实践创新:问题解决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所给的情境由三则材

3、料构成,第一则为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诗句,强调人和人之间休戚相关、福祸相依,没有人可以孤立存在。第二则阐述了中华民族历来主张的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正是建立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上才有的思想境界;第三则强调2020年初疫情爆发,世界各国只有同舟共济、一起担当才能渡过难关。考生生发议论的基础必须来自于以上材料。材料提示语部分兼有提示和限定考生围绕“正确看待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的要求,考生应读懂命题人的暗示。由于两个任务都和当下的新冠疫情相关,所以考生写作必须结合当下,不可泛泛而谈面对灾难如何做等。2.典型任务的限制。两则材料各有身份限定和关注点限定,考生若选择留学生和华侨

4、代表“冯同学”的身份,就要注意体现疫情背景下留学生和华侨与祖国之间“两头密切的联络,三次机场的转航,四天煎熬的等待”的经历,体现国家认同意识。若选择“援非医疗队代表”的身份,就要注意是在55个非洲国家中,已有54个国家出现新冠确诊病例的情形下出征,并要完成出征前的动员任务。不同身份的演讲目的和关注侧重点不同,需要考生做针对性的剪裁。两个任务的文章体式一为发言稿,一为演讲,要体现体式特征以及身份意识、对象意识、交流意识。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从不同角度阐述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与国之间彼此联系、不可割裂的关系,引导考生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仅要在理论上对其有正确的认识,还要在行动上有所体

5、现。材料引导考生审视自我,关注生活,关爱他人,培养考生的大国思维,树立爱人爱家爱国、责任担当、甘于奉献、互帮互助的精神品质和人生价值观。开放性1.写作角度是开放的。题目提供的三则材料阐述了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的关系,既分别独立又互相关联,三则材料都服务于对疫情期间的人际和国际关系思考。考生写作时既可以选择小的方面,阐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内容;也可选择大的方面,写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内容;或者,兼而有之,综合论述。同时,任务选择也较为开放,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体式展开,写作角度比较灵活。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材料给出的任务有两个,考生写作的身份虽有不同,但中心立意是一致的。在论证

6、素材的选择方面没有限制,只要结合当下,围绕正确处理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进行论证,体现应有的精神和价值观即可。思维方向既可以横向展开,也可以纵向递进。3.文体选择是自由的。考生可以写成记叙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和认识;也可以写成议论文,申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解题这是一则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价值观,培养其社会责任意识和国家认同意识。考生在审题时,需要综合思考材料间的共同点和联系点,抓住关键词“爱”“无私”“责任”“担当”“互助”“奉献”等,抓住提示语部分“相信你对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体现抗疫期间,世界人民应该守望相助、攻克

7、难关的观点。审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任务选项的要求方面,两则任务给出不同的写作身份、关注点和写作目的,而且两则任务均在抗疫背景之下,因此两个任务都需要和材料进行关联,这对考生的思维建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参考立意切题立意:1.祖国是我温暖的港湾。2.上阵齐心协力,抗疫人人有责。3.不同亲,同心;不同音,同行。4.同舟共济,共度时艰。5.众志成城,共守“春归”。6.人类大爱,大国担当。7.抗灾不分国界,救援岂分你我。8.与世人共命运,与世界同呼吸。9.打消心中界限,打造命运共同体。偏题立意:畅游世界,勿忘港湾。(材料中心并非“忘本”的问题,表述不准确) 下水文 中非友好真如铁,守望相助除疫霾郑晶晶各

8、位共赴非洲的同志们:大家好!我们首批援助非洲医疗队马上要出征了,我不由想起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话:“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这句话,是献给那些志愿军战士的。今天,我想把它送给我们自己我们是“援非”医疗队的志愿者、英雄,我们都是最可爱的人!新冠疫情突袭大地,世界骤然蒙尘。不仅我们的祖国在遭受着病毒的折磨,同时遭受折磨的还有我们遥远的兄弟非洲。到目前为止,55个非洲国家中,已经有54个国家出现了确诊病例。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援助,难以想象各方面条件都相对落后的非洲大地上,将是怎样一片景象!无声的战鼓也已在你我心头擂响,大家的激情已然点燃,“

9、援非”英雄的脚步随时迈出!因为我们知道,“援非”行动代表着中国的大爱。也许,国土有边界,但爱没有边界。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非友谊就播下了爱的种子。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奋斗历程早已将非洲的命运与中国紧密相连。中国遭遇疫情之初,非洲便早早投来了关切的目光和衷心的祝愿。中非虽然远隔重洋,骨子里却胜似手足。今天,可怕的疫情即将把非洲拉进生命消亡的泥潭,中国又怎能隔岸观火、袖手旁观?非洲大地上的朋友在求援,就让你我为他们献上一份友爱!因为我们知道,“援非”行动代表着中国的担当。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协和万邦,天下为公。中国的文化让我们负起责任,学会担当。在国内,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无私奉献、不计小我的逆

10、行,为我们扼制病毒的蔓延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今天,我们便要用这血和泪、痛苦和悲伤换来的硕果,拯救非洲大地上将遭受涂炭的生灵。因为,众生平等,携手共存,人生有限,生命无价,这是中国的传统、祖宗的教诲,这就是中国的担当!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中国、非洲、日本、印度此时都是这一块块小小的泥土,我们只有连接起来,携手抗击疫病的巨浪,才能保住生命的大陆。在灾难面前以邻为壑,必将引火烧身。只有同舟共济,才能逾越疫情的冬天,才能迎来重生的春天!今天,让我们一起宣誓,“为了中非人民的今天和未来,同患难,共进退。中非友好真如铁,守望相助除疫霾!”只是,我们铁肩担道义,把希望带到非洲,也不要忘记家乡同样有一道道期待的目光。我们是父亲,是母亲,是儿子,是女儿,是祖国奔赴战场的将士,也是撑起家中幸福的顶梁柱。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也是我们的担当!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