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fe****16 文档编号:132207596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西汉建立的时间是(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9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02年2、下列各项,不属于“文景之治”的内容的是( )A释放奴婢 B薄赋劝农 C提倡节俭 D“以德化民”3、 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4、把儒家的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始于( )A.西周 B.秦 C.西汉 D.东汉5.儒家学说之所以成为我国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主要是由于:(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 B.儒家学说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6汉武帝

2、为了提高儒家学说地位采取的措施是( )A巩固中央集权 B建立了明确的人才举荐制度C颁布了推恩令 D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7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A汉高祖 B光武帝 C周文王 D汉武帝8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9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 ( )A太学 B郡学 C国学 D府学10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11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是接受了谁的建议( )A董仲舒 B刘濞 C晁错 D主父偃12.中

3、国古代最高学府出现于 ( ) A.孔子创办私学时 B.秦朝统一后 C.汉武帝时期 D.隋朝13.“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相似的是( )A.根本目的 B.实施背景 C.实施过程 D.实施结果14、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治国核心思想源于(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15、汉武帝雄才大略,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排斥异己 C.放权于侯国 D.平定叛乱16、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A.直接任免地方官员 B.让地方举荐人才选用官员C.以人为镜,重用官员 D.采用科

4、学制度选拔官员17、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秦-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 D三国西晋18、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19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期,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排斥异己 C放权于侯国 D平定叛乱20董仲舒因功而受到汉武帝尊敬和后裔纪念,

5、他最主要的功劳是 ( )A提出“焚书坑儒”的主张 B提出与匈奴和亲的策略C提出“独尊儒术”的主张 D提出“推恩令”的策略21、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 )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盐铁官营22、下列四位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是( ) 汉高祖 汉武帝 汉文帝 汉景帝A、 B、 C、 D、23、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的“上”指的是( )A汉武帝 B汉高祖 C秦始皇 D唐太宗24、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BCD2

6、5、西汉综合国力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文帝时期 B景帝时期 C武帝时期 D高祖时期二、材料解析题26、阅读材料:“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俱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11分) 摘自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引文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2分)(2)引文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他针对这种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5分)(3)汉初统治者实行这样的政策主要是吸取了什么教训?(2分) (4)通过这些措施的制定及以后几位皇帝的努力,汉初形成了一个治世局面是什么?(2分)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京师之钱巨万,贯朽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

7、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请回答:(1)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景象?(2分)(2)你能说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吗?(3分)(3) 结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谈谈你的感受。(4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施并进。”请回答:(1) 材料一是谁向哪位皇帝所提出的建议?其目的是什么?(6分)(2)材料二又是谁提出的建议?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二的观点。(4分) (3)材料二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学说?为了推行此学说,采取了哪些措施?(

8、4分)(4)两则材料反映了西汉在哪两个方面完成了大一统?(4分) 三、综合探究题(12分)毛泽东曾经在诗词泌园春雪这首诗词中这样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你能说了这句诗词中指的是哪两位皇帝吗?请你结合史实说一说这两位哪位的功劳更大?(要求理由充实,符合史实)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A 3 、B 4、C 5、D 6、D 7、D 8、B 9、A 10、B 11、D 12、C 13、A 14、C 15、A 16、B 17、A 18、C 19、A 20、C 21、B 22、C 23、A 24、D 25、C26、(1)经济萧条,国家贫弱。(2)汉高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

9、农业生产。(3)秦亡的教训(4)“文景之治”。27、(1)“文景之治”时期。(2)因为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采取了以下措施: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同;注重以德化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3)身为统治者要重视农业的发展,关心农民的疾苦,要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这样社会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社会才会出现繁荣的局面。28、(1)主父偃。汉武帝 削弱诸侯国的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儒家。在长安兴太学。(4)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上。三、综合探究题我认为汉武帝的功劳最大,因为汉武帝时期实行了以下措施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1)政治上: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封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这样封国越发越小。(2)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太学。(3)经济上: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我认为秦始皇的功劳最大。原因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