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腐败问题的主要成因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2206405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现阶段腐败问题的主要成因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我国现阶段腐败问题的主要成因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我国现阶段腐败问题的主要成因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我国现阶段腐败问题的主要成因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我国现阶段腐败问题的主要成因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现阶段腐败问题的主要成因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现阶段腐败问题的主要成因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oc(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现阶段腐败问题的主要成因及其防治对策研究摘 要本文综合运用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和新制度主义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腐败的定义、我国现阶段腐败的状况、主要类型和主要成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对策。本文认为,腐败是指公共权力行使者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并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理解腐败概念,必须准确把握腐败行为的主体、腐败行为的方式、腐败行为的目的、腐败行为的后果四个要素。我国现阶段的腐败形势是:腐败遭遇有效打压,但腐败问题仍然严重突出;腐败行为的类型主要有招商引资型腐败、重点工程型腐败、生活奢侈腐化型腐败、集体型腐败。正确分析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必须要有整体意识,既要剖析腐败行为主体

2、的主观原因,又要分析其背后的客观原因,特别是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现阶段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腐败行为主体价值观念陷入误区,心理失当,人情关系庸俗化,遵纪守法观念淡漠;政府过多介入市场,市场机制不完善;权力法治化水平低,舆论监督力量有限。防治腐败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要科学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推进市场化改革,加速民营化进程,强化公共财政监管,推动分权化改革,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改革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建设,强化司法打击力度,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腐败犯罪案件查处工作,增加腐败行为的风险成本,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创新防治腐败的技术手段。同时,本文在分析论证我国现阶段的腐败问题

3、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防治腐败的战略目标不能追求根除,只能追求最优;现阶段的腐败问题只是我国社会前进中出现的非主流问题;防治腐败既要重视遏制当前的腐败,又更要重视预测腐败的发生趋势;现在就要做好应用科学技术防治腐败的思想和行动的准备。第1章 绪 论1.1 选题背景及意义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在防治腐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也应当看到,我国有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和文化的深厚积淀,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那些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糟粕一有机会就会沉渣泛起,并以新的形式和途径出现。同时,腐败行为主体出于对抗党和国家反腐败的需要,他们

4、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这些使腐败出现了新的特点,我国现阶段防治腐败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防治腐败必须要有新的对策。2005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我国政府于2003年12月10日签署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这表明了我国政府反腐败的决心,也标志着我国全面开始了构建国际反腐败合作网络的重要工作1。在此之前,我国防治腐败基本上是在国内进行,制定的防治腐败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措施等绝大多数都是立足国内确定的。随着我国加入国际反腐败合作体系,我国的防治腐败工作已超越了国界,原有的防治腐败理论和方针政策都迫切需要根据“反腐败要全球治理”的理念更新完善。比如,腐败行为的一些顽症怎么攻,新

5、病怎么治,隐患怎么除,如何有效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等等。腐败是人类社会的一大毒瘤,比较受到理论界的重视。迄今为止,学者们对腐败行为在政治、经济、制度、心理等不同的层面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腐败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防治腐败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当前对腐败在各个层面的研究虽然较为深入,但综合性、全面性却显不够。鉴于此,本文将题目确定为我国现阶段腐败问题的主要成因及其防治对策研究,目的就是在全面吸纳学者们关于腐败的重要研究成果和自己大胆假设、谨慎求证的基础上,提出较为综合和较为符合现阶段客观实际的腐败成因分析和防治对策,以供理论研究和实践资用。研究我国现阶段的

6、腐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和强化对腐败行为的性质、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推动防治腐败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可以整肃规范公共权力,净化社会风气,有效防治腐败,合理配置资源,密切国家公职人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促进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国家长治久安。1.2 文献综述对腐败问题的探讨研究首先是从政治学角度进行的。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在政治学一书中讨论了依仗权势吞噬公物等腐败行为。此后,洛克、孟德斯鸠等学者和思想家又对腐败行为进一步从政治学角度进行了研究。如洛克认为,如果统治者的行为不以法律为准则,不是维护人民的财产和利益,而只是满足自己贪婪的私欲,不论其

7、行为理由正当与否,都是腐败行为。孟德斯鸠认为,一旦贵族的权力成了专横,贵族政治就已腐化;在专制的国家里,人们都想为自己捞一把,贪污便成为当然的现象。2进入近代,随着行为科学的兴起,西方社会关于人性的理论研究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种人性假设理论,部分学者开始利用人性理论来分析研究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在多种人性假设理论中,对研究腐败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是亚当.斯密的“理性经济人”理论。关于的腐败定义,古今中外的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霍姆斯在论腐败的定义一文中认为,腐败一词在不同国家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甚至在一种特定文化内,不同群体可能对腐败

8、也有不同解释。因此,任何人都不可能提供通用的或者能被普遍接受的腐败定义。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皮德斯和韦尔奇认为,就某一行为而言,对不同的人可能是不同性质的行为,对有的人可能是“贪污腐败行为”,对有的人可能是“政治手段”,对有的人可能是“行为不慎”,因此对腐败这个词下准确定义将会因为上述情形受到阻碍。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腐败是指国家官员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违反公认准则的行为。我国学者王沪宁给腐败下的定义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田心铭认为,腐败是为谋取私利而侵犯公众利益,腐蚀破坏某种现存社会关系的行为。考察分析众多的腐败定义,可以将腐败的定义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以公共职位为中心的定义,二是以市场为中

9、心的定义,三是以公共利益为中心的定义3。以公共职位为中心的定义的代表人物有白利、麦克缪兰、内伊等人,他们认为,公职人员如果出于接受贿赂或某种利益的目的,做了他职责范围以外的事情,或者为不正当的理由采取合法行为,他的行为就是腐败。以市场为中心的定义的代表人物有克拉弗伦和蒂尔曼莱夫,他们认为,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一个腐败的官员就是一个商人,他把公共职权当成谋取私利的资本和经营手段,最大限度地追求这个职位的利益,腐败是官员经营官职的一种结果。以公共利益为中心的定义的代表人物有弗里德里希、蔡登等人,他们认为,公共和公民秩序体系的共同利益高于特殊利益,为特殊利益而侵犯共同利益即为腐败。共同利益高于特殊

10、利益,为特殊利益而侵犯共同利益即为腐败。在产生腐败的原因研究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理论观点主要有五种:一是现代化导致腐败。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其代表作变迁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论述了腐败与现代化的关系,他认为现代化必然导致腐败,现代化滋生腐败的原因主要有现代化涉及社会基本价值观念的转变、开辟了新的财富和权力来源、某些人利用权力来谋求私利等三个原因。二是寻租理论。该理论最早由克鲁格提出,后经布坎南发展完善。该理论认为寻租是利益主体寻求直接的非生产利润的行为,其特点是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得到占有租金的特权,腐败行为伴随着寻租活动产生4。三是官员需求滋生腐败理论。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墨顿和斯梅尔,他们

11、认为政府机构应当有效满足官员的需求,否则腐败行为容易滋生。四是阶层结构虚弱论。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格里费斯和李普塞,他们强调,如果没有一个强硬的阶层机构,腐败就容易发生,缺乏一定的阶层机构,必要的道德和责任感就会缺乏。五是拜金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社会如果过分突出商业价值,商业交易的原则就会向公共领域扩散,影响公共领域的规范和公共伦理精神,在这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腐败形式是权力资本化和金钱权力化。目前,我国理论界认为,西方学者关于腐败问题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方法,尽管有没有上升到规律性高度的缺憾,但他们关于腐败的定义及原因对我们认识现阶段的腐败问题和制定防治腐败的措施是有启发的。1.3 本文的

12、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本文综合运用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和新制度主义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现阶段腐败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一些独到的见解。笔者在查阅大量资料、研究专家学者的理论著作基础上,界定了腐败的定义,论述了腐败概念必备的四个要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腐败的状况、主要类型和主要成因,提出了针对我国现阶段腐败的防治对策。第2章 腐败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2.1准确界定腐败定义的意义只有正确的认识,才会有正确的行动和措施。要有效防治腐败,就必须准确把握腐败的含义,准确识别区分各种形形色色的腐败行为。这是有效防治腐败所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防治腐败问题不仅是实践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理

13、论问题。理论不清,实践活动必然遭遇困惑和尴尬。腐败作为反腐倡廉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对它是否进行定义,是否进行科学定义,直接影响我国防治腐败理论体系,影响我国防治腐败的效果。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普通民众和学术专家对腐败概念仍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腐败概念的泛化问题比较突出。比如,近年来,不少人把新闻媒介从业人员搞有偿新闻报道, 医生护士接收病人及其家属的红包,教师和学生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足球裁判收钱吹黑哨等诸多不良社会现象和行为,都认为是腐败行为,甚至还有些人把一些地方出现的小学生班干部接受同学礼物也纳入腐败范畴,并严肃地称之为“低龄腐败”5。仿佛是整个社会中充斥着大量腐败行为,叫人不得不觉得

14、越防治腐败,腐败问题越严重了。其实将这些类似的社会不良现象等纳入腐败行为,均属于腐败概念的泛化和滥用。产生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准确把握腐败概念。腐败概念泛化和滥用有许多弊端,它会歪曲整个社会,降低党和国家的威信,动摇防治腐败的信心。同时,这种腐败概念的模糊和混乱必然会使我国防治腐败工作失去正确的理论基础,必将严重影响防治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从建立健全防治腐败理论体系和深入开展防治腐败工作的要求出发,都必须要防止和纠正腐败概念泛化现象,科学界定腐败概念。“腐败”一词原意指物质的一种化学运动状态,即是指事物由原初的纯粹状态而变质和腐烂,是一种纯粹的生物学概念。在我国,腐败一词最早出现在

15、汉书食货志上,原文是“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意指谷物等发霉腐烂。后来腐败一词逐渐演变为泛指人类的政治行为和社会风气的败坏和堕落。比如,晚清时期,小说女娲石中就有“腐败官场”的词汇,邹容的革命军中有“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的语句。腐败一词在女娲石中意指权力滥用,在革命军中指社会不良现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也经常提到腐败一词,在他们的经典著作中,腐败除指公权私用以外,还常用来形容和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2.2 腐败的构成要素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不同的人对腐败会有不同的认识,也即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必然具有时代性和特殊性。但是

16、,对于研究和防治腐败而言,在看到腐败的时代性和特殊性的同时,更要把握其一般性。只有把握了腐败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才能对腐败行为进行科学准确地界定。考察古今中外诸多关于腐败的论述,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笔者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腐败是指公共权力行使者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并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准确理解上述腐败概念,必须应从四个要素入手。这四个要素即腐败行为的主体、腐败行为的方式、腐败行为的目的、腐败行为的后果。2.2.1 腐败行为的主体 腐败行为主体应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它不仅包括国家公职人员,而且还包括其他社会公共机构中行使公共权力的人员。腐败行为主体不仅具有身份上的特征,而且在思想观念上也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反社会性。它是指腐败行为主体的思想观念是对社会进步思想的异化,阻碍社会健康有序前进。二是庸俗性,它是指腐败行为主体的思想观念是颓废、消极和落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