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事件收集、评价和上报控制程序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197338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良事件收集、评价和上报控制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不良事件收集、评价和上报控制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不良事件收集、评价和上报控制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不良事件收集、评价和上报控制程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不良事件收集、评价和上报控制程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良事件收集、评价和上报控制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良事件收集、评价和上报控制程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限公司不良事件收集、评价和上报控制程序版本/修订A/0起草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本程序由*有限公司提出 年 月 日 发布 年 月 日 实施*有限公司程序文件文件编号:不良事件收集、评价和上报控制程序第1页 共4页版本/修改 A/01 目的用于规范和加强公司产品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工作,即产品一旦出现过国家法规列出的不良事件,公司必须按法规要求,能在规定时限内采取必要措施,包括立即向行政主管部门作出报告。2 适用范围当国家和地区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器械安全性的监管中,公布不良事件的报告准则时,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的微波治疗仪、微波热凝消融针等系列产品,用于需要做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

2、时的控制。3 职责3.1 质量部负责a) 指定专人负责本公司产品的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实施的实施和管理;b) 收集国家和地区对医疗器械安全性监管公布的不良事件的报告准则; c) 召集有关部门讨论不良事件与产品联系的质量分析会;d) 编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等报告;e) 将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等报告提交管理评审;f) 将评审后结果是需要上报的不良事件按法规要求进行上报。3.2 研发部负责a) 参与讨论不良事件与产品联系的质量分析会;b) 必要时,对产品质量提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技术资料。3.3 销售部和生产部负责a) 及时收集国家和地区对医疗器械安全性监督公布的不良事件的报告准则,特别

3、是产品销售地区(含国外),并传递于质量部;b) 参加讨论不良事件与产品联系的质量分析会。3.4 总经理负责a) 指定质量部和授权相关人员承担本公司产品不良事件监测工作。b) 审批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等报告。4 活动程序4.1 收集“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有限公司程序文件文件编号:不良事件收集、评价和上报控制程序第2页 共4页版本/修改 A/04.1.1 销售部和生产部必须及时关注和主动收集本公司产品销售所有地区有关本公司产品发生的所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并及时向质量部报告。4.1.2 公司鼓励员工和社会人士关注和收集公司产品销售所有地区发生的所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并及时向本公司报

4、告。4.1.3 依据遵循可疑即报的原则,当相关部门和个人收集到涉及公司产品所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不良事件时,可越级直接向江苏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报告,并应同时向本公司报告。4.2 评审一旦收集到有关公司产品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质量部应及时召开“产品不良事件分析会”,以确定产品是否涉及不良事件。4.3 制定与审批4.3.1 质量部根据会议结果(如涉及可疑不良事件),应在三天内编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4.3.2 质量部及时将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等相关报告交总经理审批。4.3.3 总经理及时审批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等报告后交质量部上报。4.4 要

5、求4.4.1 由质量部及时向江苏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报告。其中,导致死亡的事件于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导致严重伤害、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事件于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报告。4.4.2 质量部应当在首次报告后的20个工作日内,填写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补充报告表,用以反映公司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提交相关补充信息,报总经理审批后,由质量部向江苏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报告。4.4.3 质量部应当在每年1月底前对上一年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填写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年度汇总报告表,报总经理审批后,由质量部向江苏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报告。4.4.4

6、 当使用单位发现突发、群发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质量部应当立即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报总经理审批后,在24小时内向江苏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报告。4.4.5 质量部应当及时分析其产品的不良事件情况,组织研发部等部门开展产品再评价。通过产品设计回顾性的研究、质量体系自查结果、产品阶段性风险分析和有关医疗*有限公司程序文件文件编号:不良事件收集、评价和上报控制程序第3页 共4页版本/修改 A/0器械安全风险研究文献等获悉公司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对公司产品安全性能进行再评价。4.4.6 质量部等部门在开展医疗器械再评价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产品上市后获知和掌握的产品安全有效信息和使用经

7、验,对原医疗器械注册资料中的安全风险分析报告、产品技术报告、适用的产品标准及说明、临床试验报告、标签、说明书等技术数据和内容进行重新评价。4.4.7 质量部应当制定再评价方案,并将再评价方案、实施进展情况和再评价结果按照以下规定报告:(一)本公司属同时生产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应按产品所属类别分别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二)质量部应当在再评价方案开始实施前和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分别提交再评价方案和再评价结果报告;(三)再评价方案实施期限超过1年的,质量部应当报告年度进展情况。4.4.8 根据产品再评价的结论,研发部必要时依据医疗器械注册相关规定履行注册手续

8、(含注销)。4.4.9 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危害程度,公司应当采取警示、检查、修理、重新标签、修改说明书、软件升级、替换、收回、销毁等控制措施,并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对报告事件进行调查,提供相关资料。4.4.10 对属于医疗事故或者属于产品质量问题的,质量部应按相关法规或者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组织处理。4.4.11 公司质量部建立并保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记录,记录应包含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补充报告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年度汇总报告表以及不良事件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过程中有关的文件记录。4.4.12 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第九条款要求:医疗器

9、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并保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记录。记录应当保存至医疗器械标明的使用期后2年,但是记录保存期限应当不少于5年。本程序规定:微波治疗仪的不良事件监测记录保存期为10年,微波热凝消融针的不良事件监测记录保存期为5年。5 相关文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国食药监械【2008】766号) *有限公司程序文件文件编号:不良事件收集、评价和上报控制程序第4页 共4页版本/修改 A/0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 记录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附件1)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补充报告表 (附件2)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年度汇总报告表 (附件

10、3)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医疗器械再评价:是指对获准上市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重新评价,并实施相应措施的过程。严重伤害:是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危及生命;(二)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伤害或者机体结构的永久性损伤;(三)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上述永久性伤害或者损伤。附件1: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编 码: 报告来源: 生产企业 经营企业 使用单位 单位名称:联系地址: 邮 编: 联系电话

11、:A患者资料1姓名:2年龄:3.性别 男 女4预期治疗疾病或作用:B不良事件情况5事件主要表现:6事件发生日期: 年 月 日7发现或者知悉时间: 年 月 日8. 医疗器械实际使用场所: 医疗机构 家庭 其它(请注明):9.事件后果 死亡 (时间); 危及生命; 机体功能结构永久性损伤; 可能导致机体功能机构永久性损伤; 需要内、外科治疗避免上述永久损伤; 其它(在事件陈述中说明)。10.事件陈述:(至少包括器械使用时间、使用目的、使用依据、使用情况、出现的不良事件情况、对受害者影响、采取的治疗措施、器械联合使用情况)报告人: 医师 技师 护士 其他C医疗器械情况11产品名称:12商品名称:13

12、注册证号:14生产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企业联系电话:15型号规格:产品编号:产品批号:16. 操作人:专业人员 非专业人员 患者 其它(请注明):17. 有效期至: 年 月 日18生产日期: 年 月 日19. 停用日期: 年 月 日20. 植入日期(若植入): 年 月 日21. 事件发生初步原因分析:22. 事件初步处理情况:23事件报告状态: 已通知使用单位 已通知生产企业 已通知经营企业 已通知药监部门D. 不良事件评价24省级监测技术机构评价意见(可另附附页):25国家监测技术机构评价意见(可另附附页):报告人签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附件2: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补充报告表报告时间

13、: 年 月 日 编码: 首次报告时间: 年 月 日A. 企业信息1.企业名称4.传真2.企业地址5.邮编3.联系人6.电话7.事件涉及产品:B.事件跟踪信息(至少包括:患者转归、调查分析及控制措施)C.产品信息请依次粘贴或装订下列材料(要求采用A4纸张):1. 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境内企业);2.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复印件;3. 医疗器械产品标准;4. 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5. 产品标签;6. 使用说明书;7. 产品年产量、销量;8. 用户分布及联系方式;9. 本企业生产同类产品名称及临床应用情况。D. 监测技术机构评价意见省级监测技术机构评价意见(可另附附页)国家监测技术机构评价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