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举的三个问题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188824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选举的三个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选举的三个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选举的三个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选举的三个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选举的三个问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选举的三个问题1、比较分析英、美、法、德、日、俄罗斯六个西方主要国家选举制度的特点及形成原因。英国:实行简单的小选区制度。特点:一是实行直接选举制度,即“一人、一票、一价”,选民直接选举的是首相。二是选举无悬念、胜负明确,大政党有竞争优势,但难以代表小党派的利益。因为英国只有三个大的政党,自由党、保守党、工党,在小选区制度下,选民的选择种类少,选举基本上没有悬念。而且,英国的选区划分合理(只按人口划分),计票方式简单,使选举能够迅速决定胜负,组成强势、有效率的新政府。三是程序简单,花费少。英国选举一轮定胜负,和美国选举“有钱人的政治”相比较为逊色。形成原因:英国的这种选举制度由来已久,英国

2、最初有上下两议院,上议院由贵族等特权阶级把持,下议院由资产阶级和平民把持。二者争斗不休,在下议院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终于取得了胜利,掌握了主动权。而在英国,最初不是说有人都拥有选举权的,也是在经过革命和争斗之后,英国才逐渐形成了普选制度。这是英国选举制度的核心。美国:实行复杂的大选区制度。特点:一是选区划分复杂,美国总统和参议院采用大选区制度,众议院采用小选区制。二是选举方式复杂,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先由各州选民投票选出本州选举人,选举人人数与本州国会议员人数相等。再由各州选举人同时在各州首府投票选举正、副总统。三是选举人团制度,如果某一政党候选人在该州获得的票数高于对手,即可获得该州所有的

3、选举人票。这种制度在关键时刻甚至可以使候选人反败为胜。四是选举程序复杂,花费多。美国大选要经过两轮,还有很多环节,在加上各候选人为自己宣传造势累计人脉,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实在是“有钱人的政治”。 形成原因:选举人团制度是美国的一大特色,美国建国初这项制度就已经形成。美国是一个联邦国家,每个州都是一个州国,拥有独立的行政权。选举人团制度是为了保护小州的利益不受侵害。假设总统选举以人头计票那么几个人口众多的大州联合起来,就有可能操纵选情,决定总统人选,小州的利益就难以保证。这就是选举人团实行到今天的原因。日本:实行混合代表制的选举制度。特点:一是实行间接选举制。选民选出参议院和众议院议员之后,首相

4、由两院选出。当两院全体会议在首相选举中出现不同结果时,由众参两院协议会进行协商,若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则将众议院的选举结果作为国会的表决结果。二是小选区和比例选区结合。众议员选举实行小选区和比例选区并立制,将全国划分为300个小选区,选出300名众议院议员;11个比例选区(按地域划分)按比例代表制选出180名众议院议员,众议院议员定额为480名。三是大选举区与中选举区相结合的划分方式:242名参议员中,有96名议员由全国选区按比例代表制产生,其余146名在全国47个都道府县的行政区划中,按人口比例进行分配,并按简单多数制选举产生。日本选举制度的核心就是它的选区划分方式。形成原因:1945年,日本

5、对选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同时开始实行大选区制,结果出现了票数分散的弊端。到了1947年又改成中选区制度,之后又根据人口变动做出调整。1982年改革了参议院选举,将中选区改为按地方选区选举产生,1993年日本对议员选举制度再次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实行混合代表制(即采取双票制)一直沿用到现在。日本一直对选举制度进行改革,归根结底都是对选区进行调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现在各种选区制度并行的局面。俄罗斯:杜马选举采用两种投票方式。特点:一是总统直接选举产生,采用两轮投票制。第一轮若无人票数过半则得票最多的两人再次选举。二是联邦委员会不由选举产生,而国家权力代表机关和国家权力执行机关各1人组成。三是杜马选举4

6、50个议席采用不同的选举方式,保障各党派的利益。225个在杜马选举中得票率超过5%的党派将按得票多少分配杜马的225个代表名额。225个按照简单多数原则由俄罗斯全境225个大选区选出。 成因:和西方国家相比,俄罗斯现行的选举制度历史并不长, 1993年俄罗斯联邦总统批准了国家杜马议员选举条例。随后,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被解散,经全民选举产生了新俄罗斯的国家杜马。自1993年以来,俄罗斯有关选举的法律规章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但是杜马选举沿用至今。德国:实行联邦议院议员混合选举制,其特点是:一是总统由联邦大会选举产生,而非选民直接选举,采用多轮投票制。二是总理由总统提名,由联邦议会选举产生。三

7、是在联邦议会的直接选举中,实行“两票制”:选民的第一票选举候选人,采用相对多数代表制;第二票则是选举政党,采用比例代表制。德国的两票制实际上是以比例代表制为主,以多数代表制为辅的选举制度,选票的计算和各政党的议席数须以第二票为基础。这决定了很多情况下都会出现执政联盟,因为单一政党在目前形势下基本不可能获得议会过半的席次。形成原因:魏玛共和国时期由于不限制小党派进入议会,导致后来希特勒依靠小党派的人数优势,上台执政,篡夺了政权。后来德国选举制度中有一条重要规定,被称为5%条款,即只有在政党投票(即第二票)中获得至少5%选票,并获得至少3个选区议席的政党才能正式进入议会。因此德国形成了这种既保障小

8、党利益,又可避免极端党派肆意把持政权的选举制度。法国:以单名多数两轮淘汰制为选举制度。特点:一是总统和国民议院由直接选举。如果首轮没有候选人能够获得超过半数的选票,则需举行第二轮投票,由选民在第一轮投票中胜出的前两位候选人中再进行选择。二是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是由选举人团间接选举产生。每省为一个选举人团,由本省选的国民议院议员、省议会议员以及市镇议会代表组成。形成原因:由于革命较为反复和复杂,其选举制度也颇为反复。目前法国的国家体制是戴高乐总统于1958年创立的第五共和国的体制。第五共和国的宪法规定,法国的总统选举实行单记名多数两轮淘汰制,由每个法国公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之后的法国选举

9、都以此为基准。2、民主是否等于选举?民主不能和选举划等号。民主是需要用选举来实现,即民主不能没有选举,但这并不代表民主就等同于选举。民主来源于古希腊,意为人民的统治。我所认为的民主,就是大多数人可以将他们的意志变成国家意志,使他们的利益上升为国家利益,而达到统治国家的目的。实行选举是实现民主的必要条件,只有实行选举,民主才有可能实现。当今民主都是间接民主,人们只有通过选举,才能选出真正代表民意的候选人统治这个国家。前提是,这个国家需要一套适合自己国情的选举制度。如果这个选举制度本来是错误的,不适合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国家现状,那么选出的人就不能代表民意。可见,不是有了选举,就一定能实现民主,但是没

10、有选举,民主一定不能实现。因为选举是民主实现的基础,只有选出一个政府,人民才能依靠这个政府统治国家,实现民主。此外,实现民主还需要其他条件。有了选举制度,成立了政府,那么为了约束政府的权力使其权为民所用,不擅自越权,就需要法治,成立司法机关和司法制度。还需要良好的社会条件和政治氛围,需要良好的政治文化,等等。总之,实现民主要依靠选举,但是选举并不等同于民主。3、选举是否有效集合民意?选举的目的就是有效集合民意,选出真正代表民意的议员或总统。当今的选举制度大致分为几种,一是“简单多数票当选”,即小选区制度,采用“一人、一票、一价”,一个选区内产生一名议员,得票最多者当选。二是“比例代表制”,在一

11、定区域内选出多个代表,强调每一政治力量所得席次的比例应与其所获选票占总选票的比例相吻合,即大选区制。三是前面两种选举制度家和的混合代表制。在大多数情况下,选举可以有效集合民意。但偶尔也会出现选举结果与民意不一致的情况,以小选区多数选举制为例。小选区多数选举制简单易行,程序简单,计票和分配议席时只需按绝对多数或相对多数计即可,算法简单。小选区制可能形成稳定的多数党政权,这对多数党、大党有利,不利于小党。这是小选区制的长处,也是其缺陷,即对小党、对少数派不利,少数的利益很难被代表。小选区可能造城浪费选票,会有某政党所获席位数的比例大于它所得选票数比例的情况发生。英国的1951年选举,工党获得张选票,保守党获张选票,前者得票率为48.8%,后者得票率为 48.0%,可是议席数工党占有295个,保守党占有321个,总票数明显是工党占优势,但是它的议席数量却不如保守党,结果保守党取得了全国胜利,掌握了组阁大权。而在比例代表制中却比较少出现这样的状况,因为比例代表制中,每个政党所获得的以为应该和它获得的总票数相吻合。但并不是说比例代表制就一定优秀,比例代表制比较有利于形成一个多党执政的联合政府。任何选举制度都有自己的优势,但都不是完美的。要有效集合民意,就应该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选举制度。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