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冶金行业)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2185416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140 大小:40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冶金行业)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2020年(冶金行业)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2020年(冶金行业)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2020年(冶金行业)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2020年(冶金行业)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冶金行业)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冶金行业)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冶金行业)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前言7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8(一)发展基础8(二)发展环境12二、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15(一)指导思想15(二)发展战略15(三)发展目标17三、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着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19(一)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20(二)协同打造广佛肇经济圈20(三)加快发展经济中心区22(四)发展壮大山区县域经济23(五)建设国家级一流高新区24(六)大力推进工业产业园区建设26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27(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28(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9

2、(三)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30(四)重点发展资源型产业31(五)着力发展生态现代农业32(六)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33五、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35(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35(二)推进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36(三)推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38六、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着力优化发展大环境39(一)加快构建与珠三角一体化的交通基础设施39(二)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42(三)积极建设能源、水利、信息基础设施43七、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着力发展内外源经济46(一)大力推进“双转移”47(二)加快发展民营经济47(三)提升外资经济水平质量48八、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

3、促进城乡一体化49(一)提升城市化水平49(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50九、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构建和谐社会52(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52(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53(三)大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建设54(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56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58(一)繁荣发展文化事业58(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59(三)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61十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完善科学发展体制机制61(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61(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62(三)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63十二、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着力推动绿色发展63(一)加强环境保护63(二)发展低碳经济和循

4、环经济64(三)加强资源节约65(四)推进生态建设65附表66(一)肇庆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表66(二)肇庆市“十二五”规划纲要重大项目表66前言2011年2015年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是我市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我市尽快实现成为名副其实的珠三角城市、成为广东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极、成为能够代表广东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的关键时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谋划好未来五年的发展,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纲要根据中共肇庆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

5、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扎实推进“双转移”和“三促进一保持”工作,深入实施“工业主导、重大项目带动、三产旺市、区域协调发展、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五大战略,大力发展“工业、城市、县域、港口物流”四大经济,加快推进以交通、能源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大力发展以“五大民生工程”为重点的社会各项事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6、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二五”时期实现科学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长速度和效益迈上新台阶。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5066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了1.1倍,年均增长16.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000元。全社会固定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五年累计完成1950亿元,年均增长28.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大幅增加,2010年达到76.8亿元,五年年均增速为30.3%。工业主导战略深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优势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金属加工等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园区经济突飞猛进,工业

7、主导地位更加凸显。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8.2亿元,五年年均增长36.8%。“三产旺市”战略加快实施,城市经济蓬勃发展,房地产、旅游、商贸、港口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发展水平迅速提高,2010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1730亿元,占全市GDP的39.740.4%。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规模继续扩大,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农民收入逐年稳步增收。2010年,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优化为17.7:42.6:39.740.4。广佛肇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广佛肇经济圈合作建设取得良好开局,签署了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和一系列专项合作协议

8、,建立了三市市长联席会议制度,编制了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了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初步推进了与广佛在思想观念、基础设施、产业协作、城市建设、区域协调发展上的对接发展。经济发展中心区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坚实的发展基础,突出发展工业经济和城市经济,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山区县以纳入珠三角地区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资源型优势产业,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速度明显提升。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发展基础展示新跨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进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广佛肇城际轨道、贵广高速铁路、南广高速铁路肇庆至广州段开工建设,珠外环高速公路江门至肇庆段、广肇高速二期、二广高速公路

9、怀集至三水段建成通车。水利和能源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景丰联围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国电大旺热电联产、高要大唐热电联产项目已获国家能源局批复开展前期工作进入报批程序。产业项目初现规模,引进建设了亚洲铝业、华润水泥、中恒医药等一批年产值有超百亿潜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集聚初步显现。城乡发展统筹推进,宜居肇庆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东新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市政道路建设、房地产开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城区东扩南连进度加快,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景区优化开发,进一步提升了“山、湖、城、江”融为一体的宜居城市品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

10、加快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态文明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农民持续增收,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有效,落后产能企业关停淘汰,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处理设施逐步完善,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减排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区域综合发展动力实现新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大幅提高,2010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9.3亿美元,“十一五”累计利用外资41亿美元,年均增长9.1%。“双转移”工作成绩斐然,2008年以来,全市共引进产业转移项目617个,计划总投资934.48亿元;肇庆高新区荣获省首批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并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五年投入园区建设资金

11、超100亿元,实际吸收外资15.1亿美元,引进企业超过500家。外贸出口稳步增长,2010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达到25.9亿美元,五年年均增长12.3%。各项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市政府机构改革顺利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开展,富县强镇工作有序实施,市属国有经济实现阶段性整合,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全面铺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财政金融、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等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民生事业不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教育强市建设全面推进,提前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职业教育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常住农业人口100%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乡镇卫生院改

12、造和村(社区)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文化名市建设成效显著,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文化精品创作硕果累累。体育事业屡创佳绩,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转移。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大基本保险覆盖面明显提高。计生工作稳步推进,各项指标较好完成省下达的任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实效,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五大民生工程”扎实推进,“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深入开展,人民生活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约16832元和7524元,五年年均分别增长10.8%和9.8%。我市

13、“十一五”时期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经济社会发展内部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不大,综合经济实力仍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体化发展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重大项目尤其是重大产业项目仍然偏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仍不够牢固;四是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集群发展步伐仍需加快;五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仍需夯实;六是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较突出,改革攻坚任务仍比较艰巨。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

14、要(2009-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扎实推进“双转移”和“三促进一保持”工作,深入实施“工业主导、重大项目带动、三产旺市、区域协调发展、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五大战略,大力发展“工业、城市、县域、港口物流”四大经济,加快推进以交通、能源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大力发展以“五大民生工程”为重点的社会各项事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二五”时期实现科学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长速度和效益迈上新台阶。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50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了1.1倍,年均增

15、长1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000元。全社会固定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五年累计完成 2175亿元,年均增长3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大幅增加,2010年达到72亿元,五年年均增速超过25%。工业主导战略深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优势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金属加工等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园区经济突飞猛进,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60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约30%。“三产旺市”战略加快实施,城市经济蓬勃发展,房地产、旅游、商贸、港口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发展水平迅速提高,2010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16亿元,占全市GDP的39.7%。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规模继续扩大,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农民收入逐年稳步增收。2010年,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优化为17.7:42.6:39.7。广佛肇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广佛肇经济圈合作建设取得良好开局,签署了三市经济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和一系列专项合作协议,编制了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了2009-2010年度两批重点工作计划,初步推进了与广佛在思想观念、基础设施、产业协作、城市建设、区域协调发展上的对接发展。经济发展中心区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坚实的发展基础,突出发展工业经济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