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冶金行业)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2185294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22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冶金行业)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2020年(冶金行业)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2020年(冶金行业)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2020年(冶金行业)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2020年(冶金行业)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冶金行业)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冶金行业)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冶金行业)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安政20062号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于2006年2月25日经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二六年五月月三十一日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这一时期是本世纪头20年承前启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构建和谐安阳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

2、,加快安阳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安阳综合竞争力,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根据国家、省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总要求和中共安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市编制了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本纲要主要阐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一、“十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十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3、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积极实施科教兴安、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和“四路并进”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顺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统计,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5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400元,五年年均增速分别为12.8%和12.1%,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亿元,年均增长23.2%。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与“九五”末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4.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

4、上升9.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和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46%、17.5%。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市区面积由原来的247平方公里扩大到543.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原来的75万人增加到102万人,建成区面积由69平方公里扩大到8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五年累计完成投资639.3亿元,洹河市区段综合治理、安林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建成。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列入改制范围的525户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6%,财税体制、农村税费、粮食流通、教育、卫生、金融、住房、人事、城市公用事业、城市管理体制等改革稳步推进;利用外资取得较大进展,五年累

5、计利用外资2.1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取得明显成效,五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22.6亿美元,年均增长29%。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抗击“非典”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五年低于全国、全省水平,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一申四创”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圆满完成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先进城市”的目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已通过省级初验,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顺利通过联合国专家评估。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

6、支配收入88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20元,分别比“九五”末增加4321元和1091元,年均增速分别为14.7%和8.6%。城乡就业形势进一步好转。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口20.6万人次,60%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总体上看,五年来我市综合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到了较多实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站在新的战略起点上,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十五”时期,虽然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农业产业化程度

7、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不强,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加大;工业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资源依存度较高,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第三产业增速较低,比重下降,吸纳就业的功能不强;城镇化水平较低,产业支撑较弱,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不快;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利用外资规模偏小,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大;环境污染仍较严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落后,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够健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等。这些都需要在“十一五”期间着力加以解决。专栏1“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 “十五”计划目标, “十五”初步统计, 绝对量, 增长(%), 2005年, 年均增速(%)生产总值(亿元), 384, 8.5,

8、556, 12.8人均生产总值(元), 7110, , 10400, 12.1三次产业结构, 18:48:34, , 15.9:57.6:26.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累计280, , 230.8, 34.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18, 8, 29, 23.2城镇化水平(%), 30, , 32.5, 1.4个百分点年末总人口(万人), 540, , 534, 人口自然增长率(), , 8.2, 4.9, 5.4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2700, 5, 3220, 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7150, 6, 8823, 14.7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70, 5

9、, 88.2, 5.6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170, 9, 320.5, 16.9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130, 10, 147.7, 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 145.6, 12.3优质专用粮食面积(万公顷), 18.5, , 37,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公顷), 3000, , 20350, 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4200, 3.08, 4470, 4.37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47, , 66.3, 7.12发电装机总容量(万千瓦), 108.6, , 119.2, 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 , , 11,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 , 7.2

10、6, 29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 0.8, 10, 3.03, 20利用外资总额(亿美元), 0.32, 10, 0.28, 2.1研究开发费用占GDP比重(%), 1.5, , 0.5,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 18, 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万人), 1.6, , 2.92, 28.3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万人), , , 10.3,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加人数(万人), 41, , 42.9,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加人数(万人), 37, , 42.2, 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加人数(万人), 37, , 38.1, 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参加人数(万人), 16, , 24.6, 城镇登

11、记失业率(%), 4, , 3.6, 森林覆盖率(%), 20, , 24,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50, , 30,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75, , 100, 注:生产总值及人均生产总值,计划目标为2000年价格,2005年数为当年价,年均增速按可比价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五年来分别比上年增长6.13、5.85、5.56、4.6、4.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目标为2000年价格,2005年数为当年价格,年均增速为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二、“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分析“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

12、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有利于我市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发挥后发优势,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向纵深推进,有利于我市利用区位、资源、市场和劳动力优势,承接东部梯度转移产业和开拓中西部市场。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在政策、资金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支持中部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加大对农业和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有利于我市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进

13、程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有利于加快我市产业和消费升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体制性障碍将进一步消除,经济内生机制进一步完善,整个经济社会将更具活力和效率等。这些都给我市加快发展、扩大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内部条件看:我市区位优势明显,既可利用东部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资金,又可依托中部地区丰富的资源和西部广阔的市场,加快经济发展。我市农副产品丰富,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中介组织和专业市场为基础、生产基地为支撑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和加工产业群;工业化进程加快,部分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红旗渠”品牌的形成,旅游、商贸、物流、房地产等服务业的快速崛起,为

14、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形成了以安阳市区为中心、辐射各县市的路网框架,特别是安林、安南、林长高速公路,长泰铁路、京郑铁路客运专线等建成通车后,我市将成为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便利、快捷的运输条件。我市煤炭资源丰富,电力供应充足,为快速推进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充分的能源保障。我市有比较完整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人才保障。我市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一致、拼搏进取,形成了想发展、谋发展的浓厚氛围,政策环境、服

15、务环境和法制环境不断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在看到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制约因素。国家在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上仍将加强,随着对钢铁等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产业政策对我市较低产业层次企业发展影响较大;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高投资、高能耗产业,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环境污染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局部地区生态破坏仍在继续;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突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仍然偏低,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依然艰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民收入渠道少、增长缓慢,对整个经

16、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城镇化水平较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中心城市辐射与带动作用不强,社会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深化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十一五”期间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总的来看,“十一五”时期,我市仍然面临的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可能增多的环境。我们必须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全国、全省和我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三、“十一五”时期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一)“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