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学校学生新冠疫情期间缺课补课工作方案.

上传人:金手指1****983 文档编号:132167592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学校学生新冠疫情期间缺课补课工作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选学校学生新冠疫情期间缺课补课工作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选学校学生新冠疫情期间缺课补课工作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选学校学生新冠疫情期间缺课补课工作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学校学生新冠疫情期间缺课补课工作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学校学生新冠疫情期间缺课补课工作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学生缺课补课工作方案为解决我校学生在延迟开学期间未能及时参加线上学习的问 题,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践行教师的职业操守,维护教育公平, 特制定本方案。一、成立缺课补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级部主任、备课组长、班主任二、缺课补课学生范围的界定缺课补课的执行对象确定为以下三种情况:1、延迟开学期间,因家庭条件限制不能全程参与或及时参 与线上学习的学生。2、延迟开学期间,因个人因素未能全程参与或及时参与线 上学习的学生。3、延迟开学期间,因个人学习基础因素不能及时跟上教学 进度或知识掌握存在困难的学生。三、缺课补课形式及内容的确定(一)学生线上学习缺课的主要形式:1、极个别情况的全程

2、缺课。2、普遍存在的因网络故障、家庭、个人因素导致的部分缺 课。3、因个人学习基础导致的对疑难知识点存在掌握困难。(二)根据缺课形式制定个性化补课形式:1、集中补课:以年级为单位,根据学生自主报名、班主任 核查统计、家长自愿申请三种方式进行学生缺漏功课的统计,对 范围广、知识集中的内容进行集中补课,以年级为单位指定学科 教师进行集中补课,学校统筹安排补课的场所,补课的时间,同 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减轻学生因缺课带来的心理压力。2、分散补课: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通过学生 自主报名、阶段性学习检测和班级调研确定补课学生名单和知识 点,由各任课教师进行小范围的分散补课。班主任老师和各

3、任课 教师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减轻学生因缺课带来的心理 压力。四、缺课补课计划的制定开学后一周内进行网上学习效果的统一检测,按照检测的结 果,结合学生自主报名、班级调研确定补课名单和内容后,以年 级为单位确定集中补课和分散补课的具体执行人,补课执行人根 据学校预案制定补课计划,准备补课内容,按照学校场所、时间 的统筹安排进行补课工作,相应增加的工作计入教师工作量。五、补课的场所以及时间安排开学后的缺课补课工作学校统一安排场所和时间。1、场所安排:各年级集中补课安排在本级部阶梯教室以及 日语教室进行,分散补课在各教室或办公室自主进行。各级部负 责进行补课记录汇总。2、时间安排:集中补课主

4、要利用自习课进行。分散补课主 要利用晚自习、间操时间进行。六、缺课补课期间的考勤各班级确定需要补课的名单以及补课科目后,制定花名册, 交补课教师一份,班级自留一份,并安排班级具体同学进行补课 期间的考勤,与班主任、补课老师考勤形成三考勤制度。各班班 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关注本班学生出勤情况。七、缺课补课效果的检测机制学校统一进行缺课补课效果的跟踪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现 场调查、阶段性测试等形式进行补课效果的调研摸排,并及时反 馈到补课教师处,及时调整补课的方式和内容,加强个性化辅导。 对补课效果不明显或者需要进一步提升补课效果的,进行再次补 课。确保补课工作落到实处,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传染病病愈

5、返校医学证明查验制度为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治 疗病人,杜绝传染病的传播蔓延。制定传染病病愈返校复课医学证明查验 制度。一、校医室和相关工作人员将患传染病学生情况进行登记,并将登记 本长期保存。学校对患传染病的学生复课应实行复课检诊双证明制度,即 患传染病的学生病愈且隔离期满时,必须由医院和疾控部门开具复课证明, 交给校医室存档。二、当传染病疫情发生时,启动学生晨检制度,班主任应认真检查班 内学生健康情况,做好因病缺勤学生的病因追踪,并将相关信息上报学校 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及时上报疫情,配合卫生部 门进行疫情追踪调查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三、各年级要对因病缺课学生的病因、缺勤及治疗情况登记备案,凡 学生患各类传染病的,其复课要严格把关,班主任必须查验医生开具的病 愈复课证明,手续完备符合复课条件的,方能允许其复课,并记录其复课 时间报校医室存档。二。二零年二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