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教学的教育性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163979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教学的教育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教学的教育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教学的教育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教学的教育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教学的教育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教学的教育性。教学的教育性提到了两个词,“教学”与“教育”。凡是把知识、经验传授给学习的人,使其由此得到提高的过程都是广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专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通常而言,我们说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它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内容。“教育性教学”这个教学理念最早是由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他认为,人的观念、情感、善的意志是不可分割的。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

2、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统一的;“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的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则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的。教育必须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还是教学。要进行道德教育,就必须进行教学;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就无从实施道德品格的教育。换句话说,教学的教育性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同时进行道德教育。赫尔巴特这一教育教学原则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育家把道德教育和教学分开的模式,第一个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深刻阐明了教学的定义,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韩愈说教师

3、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也把“传道”放在第一位,即“思想政治教育第一”。通俗地说,教育性教学就是既教书,同时又育人,把“教育”和“教学”结合起来,同时注重道德教育。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科学获知,还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品德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完善,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健体等,从而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近几年,大学生的犯罪案件频频发生,本来已经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才,竟然会走向犯罪道路,甚至利用自己的高智商进行犯罪。种种案例让人们注意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前的高等教育里以文化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们的道德素养,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能力丰富,心理或者是人格上不健

4、全,这样的人不能称之为人才。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使之服务于社会。教学在教育中占有中心地位,决定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的,它们的主要形式是教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发挥教学的教育作用。跟着国家的步伐,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原则立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改革创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深刻认识做好校园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从教育目的着手,加强培养素质型人才,

5、不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要做到教学的教育性,一是应该明确教育目的:教育工作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性,这就需要改变评价标准,加强社会实践,尊重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二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在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潜移默化地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德行的形成等。三是要把教学的教育性渗透到教学环境的各个方面,营造良好的环境,如校园环境的美化、校园文化、校风校纪、班风等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教学的教育性。四是教学内容应具有教育功能,将正确的价值观融入于教材编写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系统、完整的文化知识,发挥各个学科

6、的思想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思想行为能力。例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德育”的培养中,使每个学生懂得明辨是非,成为更好的自己。五是教师必须注意正确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习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见效,前提是教师对自己是否严格要求,教师不仅要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去教育学生,而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来影响学生。学校教育工作的客观实践证明,教学应该具有教育性,反过来也可以说,教育性是教学永远的灵魂。赫尔巴特说,永远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教学的教育性,就是坚持教学与教育的统一,坚持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基本的教学联系起来,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看待教学工作,如此才能为社会贡献更多德才兼备的人。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