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培训与护理参考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32132054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培训与护理参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生儿培训与护理参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生儿培训与护理参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生儿培训与护理参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生儿培训与护理参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生儿培训与护理参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培训与护理参考PPT(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生儿喂养与护理 目录 三新生儿的护理 一新生儿的定义 二新生儿的喂养 四早产儿的护理 从出生至生后28天的宝宝 一 新生儿的定义 包含两种 早产儿足月儿 胎龄满28周但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为早产儿 胎龄满37周 42周出生的活产婴儿为足月儿 二 新生儿的喂养 产后应立即开始母乳喂哺 可能宝宝刚出生时没有母乳或母乳足 但都应让宝宝早吸吮 勤吸吮 既可以促进乳汁分泌 也可以增进产妇与宝宝与间的感情 喂哺 宝宝最初吸吮乳汁时很容易只含住乳头 这样会使宝宝吸不到足够的乳汁 也会使产妇乳头疼痛 这时要告诉产妇喂哺时应尽量让宝宝的嘴张大 含住大部分乳晕 让宝宝靠有力的吸吮动作压迫乳晕下面的乳窦而挤出乳汁

2、 从而引导宝宝正确的吃奶方式 人工喂养 母乳不足或没有母乳应及时补充奶粉 来满足宝宝对营养成分的需求 宝宝吐奶 很多家长在喂养宝宝时都会遇见宝宝吐奶的现向 其实吐奶的原因有两种 生理性吐奶和病理性吐奶 生理性吐奶 1 吐奶原因 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置 胃容量小 食道下端收缩力弱 胃出口收缩力强 如吸入的奶量过多或速度过快 吞入气体较多或过多翻动孩子 都会引起宝宝吐奶 但吐奶量不多 属生理现象 随着宝宝长大 这种现象会消失 常见的吐奶原因 a 母乳喂养时 宝宝的嘴与乳房没有紧贴造成过多空气的吸入b 用奶瓶时 奶嘴的洞口过大 造成奶汁流出过快来不及吞咽c 奶量过多或两餐间隔时间过短d 一喝完奶后 宝

3、宝哭 咳嗽 动得太厉害 减少吐奶的七大原则 1 适量喂食 切勿过多 2 少量多餐 以减少胃部所承受的压力 3 每次喂奶中及喂奶后 让宝宝竖直趴在大人肩上 轻拍宝宝背部 这个动作可将吞入胃中的空气排出 以减少胃的压力 4 喂奶时不要太急 太快 中间应暂停片刻 以便宝宝的呼吸更顺畅 5 奶瓶开孔要适中 开孔太小则需要大力吸吮 空气容易由嘴角处吸入口腔再进入胃中 开孔太大则容易被奶水淹住咽喉 阻碍呼吸气管的通路 6 在喂食完毕后 不要让宝宝马上平躺 先把上半身挺直坐一会儿 并轻拍其背部 在躺下时 也应将宝宝上半身垫高一些 最好是右侧卧 这样胃中的食物不易流出 7 在喂食之后 不要让宝宝有激动的情绪

4、也不要随意摇动或晃动宝宝 病理性吐奶 如果宝宝患呼吸道感染 肠炎等 也会引发吐奶 且较剧烈 呈喷射状 此时应及时就医 遵医嘱 新妈妈根据宝宝的大便来判断宝宝的身体情况 新生儿出生不久即排便 一到三天内 大便呈黑绿色或棕褐色 粘稠 没有臭味 称为胎便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呈金黄色 较柔软 为糊状 宝宝大便为黄褐色 较硬且成形 为人工喂养宝宝或混合喂养宝宝的大便 以上三种为正常的大便 另有一种情况 宝宝大便中有水分 较松散 但如果宝宝的精神 食欲都很好 且体重正常 属生理性腹泻 不必调整饮食 若宝宝大便呈绿色 较稀 多泡 说明宝宝没有吃饱 此为饥饿性腹泻 消化不良性大便 脂肪过高 此时宝宝大便为淡黄

5、色或水泥色 极为油滑 糊状有腥臭 有时会夹杂白色颗粒 糖量过多 宝宝大便颜色发绿 有泡沫 散发酸臭味 大便蛋花汤样 酸味重 量多 为碳水化合物没有被消化吸收 蛋白质过多 宝宝大便会比较干燥 色淡黄 有白色奶瓣 可致便秘 三 新生儿的护理 脐部护理 注意事项 1 剪脐后的脐带逐渐干枯变细 呈黑褐色 一般生后4 10天自然脱落 2 脐带初掉时 创面发红 微湿润 数天后完全愈合 断脐后的创面是细菌入侵的门户 要特别注意护理 不要让尿 大便 水等污染浸湿而污染脐部 3 脐带脱落后的干痂要等其自行脱落 不要人为除去 容易引发 脐炎 干痂脱落后若脐带发红 家长可用棉签蘸75 的酒精从里螺旋地向外擦 一根棉

6、签只能擦一次 不可重复使用 4 若出现脐出血或发生脐炎 立即请医生治疗 黄疸护理 1 何为新生儿黄疸 是指新生儿时期 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 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 2 分类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出现时间 足月儿会在出生以后三到五天开始出现黄疸早产儿会在生后几小时出现消退时间 随着宝宝肝脏功能的逐渐成熟 足月儿会在10 14天内退尽早产儿则需要三到四周的时间 病理性黄疸表现 新生儿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 持续时间较长 甚至伴有贫血 体温不正常 吃奶不好 呕吐 大小便颜色异常原因 常见的原因有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感染 胆道畸形和新生儿肝炎等 新生儿洗

7、澡 新生儿出生后便可每天洗澡 但脐带未脱落前应抱洗 以防感染 洗完澡 宝宝嗓子会发干 喂宝宝一些接近体温的白开水 补充水分 1 洗澡时间 应在早晨喂奶前或喂奶后一小时 夏季每日1 2次 在上下午较凉爽时 春 秋 冬每日1次或每周1 2次 宜选在上午10点到午后2点较温暖时给宝宝洗澡 且应在5min内洗完 2 室温 水温 洗澡应在不透风的房间内进行 室温在26 28 水温在37 40 体温高于37 5 时不宜进行洗澡 3 洗前准备 浴盆 盆架 浴巾 小巾 爽身粉 婴儿浴液和润肤露等 给新生儿洗身若新生儿的脐带尚未脱落 应上下身分开洗 以免弄湿脐带 引起炎症 先洗上身 用左手掌和左臂托住宝宝的头

8、右手慢慢清洗 依次洗新生儿的颈 腋 前胸 后背 双臂和手 然后洗下身 将新生儿的头部靠在左肘窝 左手握住新生儿的左大腿 依次洗新生儿的阴部 臀部 大腿 小腿和脚 脐部的护理主要是保持清洁干燥 沐浴时不要碰湿脐部 然后用75 酒精棉棒消毒脐带根部和周围皮肤 再用消毒纱布覆盖 脐带干燥后无需盖纱布 若宝宝的脐带已脱落 那么在洗净脸及头颈部之后 就可将宝宝颈部以下置入浴盆中 成仰卧的姿态 由上而下洗完后 将宝宝改为伏靠的俯卧姿势 以洗背部及臀部肛门处 最后 以双手为支托并抓稳宝宝肩部 抱离水中 置于大浴巾上 抹干全身 整个过程中 身体的皱折及弯曲部位 应特别注意洗净擦干 且动作要轻柔 使宝宝有安全感

9、 新生儿尿布疹 尿布疹 俗称红屁股 即红臀 是婴儿中常见的皮肤病 发生在婴儿尿布包囊部位的局限性片状红斑或生水泡的病症 是一种皮肤炎性病变 尿布疹表现皮肤发红 皮肤上有红色的斑点状疹子 破皮 甚至溃烂流水 红臀开始时 仅在每侧臀部中心处发现两块 胭脂样红晕 继而出现丘疹 严重时皮肤会发生糜烂 溃疡 甚至会引起败血症 尿布疹是由于臀部长期过于潮湿及尿便共同作用而引起的 形成尿布疹的原因 A 婴幼儿因素 婴幼儿皮肤幼嫩 角质层菲薄 皮下组织细胞之间的连接不紧 容易对不良刺激产生红肿 起泡 糜烂 渗出等炎症性病变和过敏 B 细菌因素 粪便尿液中含有细菌和尿素 它们对表皮组织和真皮组织产生非常有害的影

10、响 刺激 发红 导致皮肤细菌感染 特别是对婴幼儿的幼嫩肌肤影响更为严重 C 纸尿裤原材料因素 不合格的原材料 这些质材低劣的纸尿裤本身对婴幼儿皮肤有不良的刺激 也会导致宝宝红臀 D 使用习惯因素 宝宝没有勤更换尿布 便后没有及时清洗臀部等都有可能使宝宝产生红臀 发生了红疹之后处理就医 发生红疹 如果症状轻微 可以清洗后涂以5 10 鞣酸软膏 严重的话必须就医 Q1 能否继续使用纸尿裤 A 发生红疹之后 可以选择质地较柔软的纸尿裤或者具有护臀功效的纸尿裤 注意勤更换 Q2 清洁注意哪些方面 A 勤换纸尿裤或尿布 每次在孩子大便后或换尿布时 应用温开水或4 的硼酸水洗净 用柔软的棉布沾干 不要擦

11、给孩子洗臀部时 要用温水 不要用肥皂 以减少局部刺激 洗完之后撒上爽身粉或者涂抹护臀油 在气温或室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把尿布垫在臀部下面 让臀部充分暴露在空气中或阳光下 每日2 3次 每次10 20分钟 一般1 2天红臀就能有所恢复 四 早产儿的护理 早产儿左侧为早产儿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 指胎龄满28周但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 其组织器官的成熟度和功能较足月儿差 因此更需耐心 仔细护理 以降低其死亡率 1 早产儿与足月儿的差异 体重足月儿的体重在2500g以上早产儿的体重一般在1000 2500g 头围足月儿的头围一般在34cm左右早产儿的头围多小于33cm 且头大 头长为身高的1 3 抵

12、抗力弱早产儿通过母体胎盘来的IgG量少 自身细胞免疫及抗体IgA D E G M合成不足 补体水平低下 血清缺乏调理素 故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 即使是轻微的感染也可酿成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生理性黄疸的时间长且严重 早产儿吮奶及吞咽能力均弱 贲门 中医称胃上端的开口 即胃与食管相连的部分 括约肌松弛 易致呛咳 吐 泻及腹胀 引发早产有很多因素 目前已知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多胎妊娠或羊水过多 慢性疾病 如心脏病 肾病 肾炎 肝病 糖尿病 重症肺结核 内分泌失调 如习惯性早产 营养不良等 贫血及严重的溶血病 急性传染病伴有高热 子宫肿瘤子宫内膜炎及子宫颈口松弛 骨盆及脊椎畸形 急性或慢

13、性中毒 激烈情感波动或过于劳累 意外受伤 2 引发早产的原因 3 早产儿的护理与保健 1 鼓励父母尽早探视及参与照顾早产儿 提供父母接触 拥抱 与早产儿说话和照顾早产儿的机会 耐心解答父母提出的有关问题 讲解早产儿所使用的设备和治疗 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及恐惧 2 指导并示范护理早产儿的方法 向家长阐明保暖 喂养及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建议母亲护理早产儿前后必须洗手 减少他人探视 家中有感染性疾病者避免接触早产儿 3 指导早产儿出院后应定期到医院门诊检查 指导生后2周开始使用维生素D制剂 生后两个月补充铁剂 预防佝偻病和贫血 按期预防接种 以后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 新生儿培训与护理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