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急诊流程模式 ppt医学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2128168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急诊流程模式 ppt医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新型急诊流程模式 ppt医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新型急诊流程模式 ppt医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新型急诊流程模式 ppt医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新型急诊流程模式 ppt医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急诊流程模式 ppt医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急诊流程模式 ppt医学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 分层诊疗 新型急诊流程模式 急诊是医院医疗工作的前沿 是实现医院救死扶伤使命的第一线 急诊科的布局是否科学 救治流程是否规范 医疗 护理与服务的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也是医院的医疗质量 管理水平 整体形象 综合实力等多方面的集中反映 因此 制定一套科学的 规范的急诊诊疗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1 xx 分层诊疗 新型急诊流程模式 分层诊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急诊流程模式在国际上已经相当盛行 在国内也有部分大型医院正在探索阶段 但是 我国大多数医院还维持旧有的急诊诊疗模式 因此 借鉴国外急救医疗服务的经验 结合我国医院自身特点 制定适合各类医院自身情况的急诊流程模式 对提高我国的急救

2、医疗服务水平和推进急救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2 xx 分层诊疗 新型急诊流程模式 急诊诊疗水平对医院的品牌营造产生重要的影响 如果一所医院在患者身患急症的情况下被 忽视 那么就更加难以吸引到常规诊疗的患者 反之 先进的急诊诊疗水平能够使患者建立对医院整体品牌的信赖 营造出医院的广泛认知度与美誉度 3 xx 分层诊疗 新型急诊流程模式 急诊是患者就医的主要途径之一 良好发展的急诊专业能够为医院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还可以通过增加患者收容数量直接促进其他专业与学科的壮大 先进的急诊诊疗水平更是医院内各专业学科的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的坚强保障 并对于医院整体提高危重症处理水平起到先导作用 4

3、 分层诊疗 新型急诊流程模式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王明太电子信箱 wangmingtai 联系电话 13503717607 5 xx 分层诊疗 新型急诊流程模式 急诊专业的发展对于患者 医院 医疗行业乃至全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纵观国际医疗领域 现代医学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急危重症病人救治水平的提高 当前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较成熟的急诊医疗体系 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 EMSS 将发病初期的院前急救到院内急症处理 以及ICU进一步的深切治疗 加强护理形成完整体系 经过迅速发展的专业化进程大大提高了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水平 6 xx

4、我国急诊体系存在问题 我国的急诊专业尽管近年发展较快 但仍未能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起相应的急诊体系 特别是在当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心脑血管疾病 交通伤 意外伤害事件等明显增多的情况下 突显出我国急诊专业的发展滞后 难以满足社会医疗卫生需求 更加需要关注的是 我国急诊专业的发展正在受到一些主 客观因素的限制 急待予以解决 7 xx 我国急诊体系存在问题 我国很多医院急诊患者流程与门诊患者流程混淆 危 急 重症病人得不到及时医治 部分医院急诊大厅区域设置不够科学 大多数急诊医务人员未接受过正规培训 急诊医务人员队伍不整齐等等 这些主 客观因素严重阻碍了急诊专业的发展 使急诊专业未能对患者 对医院

5、对全社会起到应有的重要作用 因此 如何促进我国急诊专业的发展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问题 8 xx 分层诊疗 新型急诊流程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实施方案2实施流程 9 xx 实施方案 设置急诊绿色通道 时间就是生命 是对急诊工作中 急 字的最好注释 安全 畅通 规范 高效 是医院急诊中 绿色通道 的目标 现在国内外很多医院都已建立院内 院外急诊绿色通道 并配置了先进的软 硬件设施以保障急诊 绿色通道 目标的实现 确保良好医疗关系的建立 保证急诊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在遇到危重 疑难患者及时请有关专家会诊 急救或转诊治疗及病情跟踪 真正实现院内与院外急诊抢救工作的一体化 10 xx 实施方案

6、 急诊科的合理布局 急诊大厅分A B C D E五个区域 最好分布在同一个平面 如图一所示 A区为抢救区 抢救设备齐全 包括床旁X机 设在最靠近急诊入口处 便于对来院就诊的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工作 并设置心肺复苏室 便于对呼吸 心脏骤停的患者实施抢救 有生命危险者进A区救治 B区为普通急诊诊疗区 开放式设置 分为内 外科诊区 妇科 五官科 儿科诊室及辅助检查区 限于普通急诊病人 非危重症 无行动障碍者 诊疗 检查 11 xx 12 xx 急诊科的合理布局 C区为留观区 设置急诊观察病房 便于医护人员对不需要住院而要留院观察病人的病情实施进一步的严密观察 D区为急诊病房 设有监护病房和普通病房 便于

7、对合并有二个脏器以上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连续性的监护诊疗及整体化的救治 13 xx 急诊科的合理布局 E区为功能检查区 设有急诊化验室 急诊X光室 急诊B超室和急诊CT室 使急诊患者能在同一个布局有序的平面区域内完成一站式救治诊疗过程 这样分区域设置急诊科 可以使急诊科各区域职能划分更为明确 在医护人员的分配上也更加具有针对性 14 xx 急诊科的合理布局 应注意各个区域的互动配合 有生命危险者进A区救治 生命体征稳定或相对稳定 并明确诊断可转入EICU进一步稳定生命体征 脱离危险转入相应急诊病房 不需要住院 尚需进一步观察诊疗的病人 转入C区留观病房 如诊断明确需要住院的病人 收入专科病房 如

8、病情缓解可离院 门诊复查 如病情恶化 可转入EICU 如出现急危重症的情况马上直接进入A区抢救室进行抢救 15 xx 实施方案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 培养急诊专科医生 提高整体急救水平 急诊急救能力是体现医院技术水平 整体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志 提高急救水平重点在医生的培养上 急诊医生要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技能功底 才能应对广泛而又不可预知的急诊急救工作 因此在工作中应加强平时的业务学习 尤其是新知识和跨学科知识 通过继续医学教育 不断巩固 充实和更新 保持知识的连续性和更新性 16 xx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 强化医护配合训练 进行院前急救和以抢救室为背景的

9、技术训练 不但掌握心肺脑复苏术 熟练掌握初级徒手心肺复苏术 还应掌握气管插管术 心脏除颤术 呼吸机的使用及复苏后的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等抢救技术 才能真正做到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窗 提高整体急救水平 要把岗位练兵 定期考核作为提高在职人员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长期坚持 还应与相关医院挂钩 建立良好的培养人才计划 把医生送出去培养 通过提高医生的自身素质带动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17 xx 实施方案 急诊科医生设置分配 急诊科医生应划分为A B C D四组 A组医师为急诊科高年资主治医师 负责组织 指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 并负责检查 指导 监督B C D组的工作 是急诊科的总负责

10、人 B组医师为高年资住院医师 在A组医师指导下负责重症患者的急救工作 对A组医师负责 18 xx 急诊科医生设置分配 C组医师为住院医师或轮转医师 在B组医师指导下 负责一般急诊患者的诊治工作 并参加危重症患者的抢救 对需留观 输液及疑难症患者 均需向B组医师请示 直接对B组医师负责 D组医师为急诊病房值班医师 为主治医师带班下的高年住院医师负责制 主要负责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收治和病房患者的诊治工作 19 xx 实施方案 急诊科室各区域工作规范 对急诊科室各区域工作范围进行明确划分 使其各司其职 并保证各区域沟通渠道的畅通无阻 急诊诊室 为急诊病人就诊区域 应保持整洁 限于普通急诊病人 非危重症

11、 无行动障碍者 急诊诊室只作为一般诊疗区域 一旦发现危重的急诊病人 应将病人转送到A区抢救室 不得在急诊诊断室处理上述病人 担架床不得停留在急诊诊断室 20 xx 急诊科室各区域工作规范 急诊抢救室 专为抢救病员设置 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 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 完成自己的任务 抢救室是危重病人急救的场所 设备要齐全 制度要严格 做到随时能投入抢救工作 抢救室内应配备性能良好的心肺复苏设备 除颤器 呼吸机 监护仪 简易呼吸器 上述设备有应急补充方案 保证5分钟内到位 当抢救需要时 其他科室 部门应积极 及时地给予保证和支持 抢救室内的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并做检查记录 抢救物

12、品实行定数量 定地点 定人管理 定期检查 消毒及维修的四固定制度 抢救室每周要彻底清扫 消毒一次 以确保抢救室的整洁卫生 21 xx 急诊科室各区域工作规范 急诊监护病房 为危重病人监护诊疗区域 值班人员接到收治病人通知后 应做好各项监护准备工作 监护期间应严格执行监护操作规程 在5分钟内建立起心电 血压 呼吸监护 建立静脉通道 对于监护病房中的贵重仪器应指定专人管理 定期检查 发现故障及时报告 22 xx 急诊科室各区域工作规范 急诊观察室 为不符合住院条件 但病情尚需急诊观察的病员设置 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各科急诊值班医师和护士 根据病情严密观察 治疗 凡观察病人 护士应建立观察病

13、历 随时巡视病员 按时进行诊疗护理并及时记录 反映病情 23 xx 急诊科室各区域工作规范 急诊病房 主要收治病种 各种中毒 心血管病 AMI非介入治疗 急性心衰 心律失常 急性气胸 心肺复苏后病人后期处理 脑血管意外非创伤性治疗 高血压急症处理及其急诊后血压管理 眩晕 对于入院的病人值班医生要及时查看 尽快做出诊断 确定抢救诊疗方案 对病情复杂的急 危 重病人 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 以免延误病情 对危重病人要专人守护 密切观察意识 生命体征以及输液 给氧情况 发现危险征兆 立即报告医师 并做好记录 经常检查各种导管 引流管 保持通畅 发现异常 立即处理 24 xx 实施方案 急诊科病人就诊流程

14、规范 加强预诊预检工作的作用 预诊预检工作是急诊科的前哨 最早接触急诊病人的护士通过简单采问病史 迅速作出准确判断 完成分诊 要求有较好经验 较好素质的护士担任预诊工作 其主要作用是 判明危重程度和性质 作出分诊 通知有关医师尽快接诊 办理挂号手续 十分危急时应先通知医师抢救 再补办挂号手续 认真接待和处理病人 送入诊察室或抢救室 25 xx 急诊科病人就诊流程规范 发生大批急诊病人来院时要及时报告 呼求医护人员增援 对无急诊值班的专科要呼叫有关专科医师参加急诊 对确实不符合急诊条件的病人要作妥善处理 并做好解释工作 但一般不能轻率从事 以防贻误病情 对危急重病人按绿色通道处理 可先填写血 尿

15、 便等检查申请单并通知有关医技科室派员来急诊室作有关检验 认真做好各种记录工作 急诊预诊台服务流程改造应融入人性化 极大方便病人就诊 预诊台护士是急诊病人最先接触到的人 必须由具有丰富急诊科工作经验 服务热情 熟知医院各科布局 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 26 xx 急诊科病人就诊流程规范 实行急诊患者可及连续式服务流程 如下图 对不同程度的急诊患者采取不同的诊疗方法 实行不同的诊疗流程 切实做到 以患者为中心 27 xx 28 xx 急诊科病人就诊流程规范 建立急诊抢救 EICU 急诊手术 急诊住院 急诊留观新型一条龙式急诊医疗服务流程系统 方便快捷地处理各种急需救治的危重病人 同时也可以解决部分病

16、人住院难的问题 29 xx 实施流程 根据急诊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在诊疗时分为三类 A类随时有生命危险者或急救车送来需即刻抢救者 B类生命体征不稳定 需要监测和干预者 C类一般急诊病人 针对不同类型病人制定不同诊疗方案 救治原则 30 xx 实施流程 危 重症病人的诊疗流程 对于A类病人 要立即送入抢救室 实行先抢救后诊断挂号原则 以休克患者为例 医院在收到此类患者的急救通知后 应做好紧急抢救准备 将病人所需抢救仪器准备就绪 待救护车驶到医院门口后 由门童 护工辅助救护人员通过 快速急救绿色通道 将病人分流到A区抢救室 在这一过程中 随救护车出诊的人员应向抢救医生简明扼要地介绍患者病情 及所采取过的抢救措施 进入抢救室后 救治医生应通过对病人各项体征的检查初步确定导致病人休克的病因 并采取相应诊疗方案 31 xx 实施流程 急症病人的诊疗流程 对于B类病人 在诊疗时要实行优先原则 坚持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与明确诊断并重的原则 以急腹症为例 患者进入急诊大厅后 由预诊台的护士对其病症进行初步判断 出具分诊单 依患者病情轻重程度采取边诊疗边挂号或先诊疗再挂号的形式 随后 患者 前往外科诊室进行诊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