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2126214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48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充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南充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南充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南充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南充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充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充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doc(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充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送审稿)2017年8月 73 一目 录第一章 发展环境10第一节 “十二五”南充旅游业发展主要成就10一、旅游综合效益快速增长10二、旅游产业要素日渐完善11三、旅游品牌形象实现新突破12第二节 “十二五”南充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13第三节 “十三五”南充旅游业面临的形势15第二章 总体要求16第一节 指导思想16第二节 基本原则17一、改革创新,全面发展17二、富民惠民,共享发展17三、多业融合,绿色发展17四、依法治旅,有序发展18第三节 发展目标18第四节 发展战略19一、建设成渝旅游第二极20二、打造五大旅游目的地20三、培育五大精品旅游线路22第三章 发

2、展举措22第一节 深化旅游业改革22一、全面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2二、重点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23第二节 实施全域旅游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25一、推进全域旅游发展25二、“旅游+第一产业”,推进城乡统筹25三、“旅游+第二产业”,发展工业旅游26四、“旅游+第三产业”,构建旅游为重要支柱的现代服务业27第三节 推进旅游扶贫与乡村旅游29一、大力推进旅游扶贫29二、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计划31第四节 打造重点旅游产品33一、实施旅游精品工程33二、打造特色业态产品35三、大力发展红色旅游36第五节 创新旅游营销37一、做大做强“嘉陵江国际旅游节” 37二、加强旅游营销合作37三

3、、做好“三地”旅游营销37四、着眼“四个”旅游市场营销38第六节 加快“互联网+旅游”进程39一、用互联网思维推动现代旅游业发展39二、夯实旅游信息化基础建设39三、强化智慧旅游行业监管39四、提升智慧旅游服务和营销40第七节 提升基础与服务设施41一、构建无缝对接的旅游交通体系41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42第八节 建立旅游安全保障体系43一、构建更加严密的责任体系43二、加强旅游安全制度建设44三、强化重点领域和环节监管45四、加快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建设45五、深化旅游保险合作机制45六、增强全社会安全文明程度45第九节 加强环境保护46一、实施绿色旅游规划与开发46二、打造绿色旅游46三、

4、加强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综合管理47第十节 扩大开放合作47一、融入成渝经济47二、强化旅游区域合作47第十一节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48一、壮大市场主体48二、强化旅游项目支撑48第十二节 优化发展环境49一、深化依法治旅49二、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50第四章 实施保障51一、强化规划衔接51二、加强政策保障51三、完善实施体系52附件1:在建及新建重点景区一览表55附件2:涉旅部门职能职责56附件3:南充市重点旅游项目清单58 南充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根据省、市要求,以中共南充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四川省“十三五

5、”旅游业发展规划为指导,编制本规划。第一章 发展环境第一节 “十二五”南充旅游业发展主要成就“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南充旅游业适应发展新常态,通过丰富产品,提升服务,创建品牌,扩大宣传,较好的完成了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实现了旅游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为“十三五”旅游业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旅游综合效益快速增长(一)旅游接待人次、总收入“双翻番”。2015年,全市接待游客372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1.72亿元。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列全省第3位、第5位,川东北首位,相比2010年实现“双翻番”。除入境旅游人次指标外,其余均超额完成了规划目标。(二)旅游大项目

6、成效突出。“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实施重大旅游项目121个,完成投资221.5亿元,为成功创建多个旅游品牌奠定了基础。2015年,我市12个重大旅游项目列为国、省优选旅游项目。(三)旅游综合带动效应明显增强。与2010年相比,游客停留天数由1.83天提升到2.1天,人均消费由699.3元上升至863.4元。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数已达到10万人,带动就业约30万人,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明显增强。二、旅游产业要素日渐完善(一)A级景区数量、质量双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创建A级旅游景区7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2家、2A级景区2家, A级景区总数达18家。阆中古城成

7、为川东北首家5A级景区,升钟湖、张澜故里创建为4A级景区,初步形成以阆中古城为龙头的景区体系。(二)产业要素体系逐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逐渐形成,有旅行社48家,旅游投资公司4家,旅游运输企业3家,旅游服务咨询中心18个,旅游商品生产企业10余家。餐饮住宿业长足发展,有星级饭店24家,其中四星级7家、三星级14家;涌现出巴国布衣、陶然居、紫罗兰等特色中餐名店,栖凤酸菜鱼火锅、河舒豆腐等地方特色餐饮名店,川北凉粉等特色品牌小吃,建成了天来、东方花园、嘉舟丽港、圣索亚、锦元张飞等大批度假型高级酒店,锦绣万泰、君颐尚渡等众多商务快捷酒店;打造出相如长歌、蜀红、阆苑仙境等演艺剧节目,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

8、和水平的旅游产业要素体系。三、旅游品牌形象实现新突破(一)品牌创建取得新成绩。“十二五”时期,西充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阆中嘉陵江山、升钟湖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朱德故里、升钟湖、凌云山、禹迹山创建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十二五”期末,全市共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1个、四川省旅游强县1个、四川省旅游度假区2个、四川省生态旅游示范区3个、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单位45个、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1个、四川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3个、四川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寨4个。这些品牌的创建,提升了南充旅游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9、二)品牌形象获得新突破。“十二五”时期,南充获得多项行业殊荣:南充获评全省十个市(州)旅游目的地之一,阆中荣获 “四川省首批十大旅游强县”、“世界千年古县”、“中国青年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等称号。2014年,在“四川旅游产业TOP榜”中,南充获得十大“最四川”市州旅游目的地,阆中获得“最休闲”区县旅游目的地,嘉陵第一曲流获得十大“最期待”旅游项目,西充中国有机生活公园获得十大“最潜力”旅游企业等荣誉。(三)品牌营销呈现新气象。成功举办“2013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2015四川省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旅游节庆活动,牵头成立“嘉陵江旅游营销联盟”和“川东北区

10、域旅游营销联盟”,与重庆武隆、湖南张家界、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建立了旅游营销联盟,邀请法国、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熊猫粉丝和中外媒体走进南充,邀请台湾旅行商业同业公会总会考察南充精品线路产品,进一步扩大了南充旅游知名度,提升了南充城市形象和嘉陵江旅游品牌。第二节 “十二五”南充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十二五”时期,南充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初步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但存在的问题也较突出,一方面旅游产业规模与省内外先进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与南充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很不相称;另一方面川东北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区域内兄弟地市积极加快旅游发展,正逐步缩小与南充的差距,南充旅游面临着严峻的竞争态势。

11、一、旅游产业定位模糊在南充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框架中,并没有对旅游产业做出明确定位,没有明确南充旅游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甚至在统计范畴中也未对旅游产业及其要素进行专项统计。二、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碎片化开发特征明显现阶段南充旅游开发主要集中在主城、阆中、西充等区域,产业布局的基本特征是零散、弱小,以景点点状开发为主,难以形成合力,各个景区的空间整合力度不够,旅游功能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较为滞后,缺乏全市的宏观结构。三、单一的观光产品格局尚未彻底改变,产品创新性不足,新产品、新业态开发较为滞后目前南充旅游主要以观光产品形态为主,产品结构单一,休闲度假产品尚处在初期培育阶段,特别是乡村旅游产品档次低

12、,同质化严重;同时自驾车营地、养生养老等旅游新业态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较为滞后。四、南充市区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差距较大南充主城区旅游开发尚显落后,缺乏成熟的旅游吸引物,缺乏垄断性、竞争性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形象,对大众游客吸引力不足,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距离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具有较大的差距。五、要素支撑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十二五”时期南充旅游要素保障能力建设已显著提升,但还存在旅游交通体系建设明显滞后,景区(点)开发水平普遍较低,缺乏中高端住宿、餐饮、购物等设施,接待服务体系不完善、结构不合理,缺乏大型涉旅企业集团,难以支撑南充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六、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目前南充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包括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点、旅游停车场、标识系统、智慧旅游、安全保障等各类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将制约未来南充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七、营销宣传系统化、精准化能力欠缺南充旅游营销活动缺乏系统性,营销计划不明确,营销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