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传染病ppt医学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2123165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传染病ppt医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预防传染病ppt医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预防传染病ppt医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预防传染病ppt医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预防传染病ppt医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传染病ppt医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传染病ppt医学课件(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传染病 1 一 传染病的特性二 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三 有关预防接种的基础知识四 幼儿常见传染病 内容提要 2 传染病的定义由病原体引起的 能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特性 1 有病原体2 有传染性3 有免性 3 二 传染病发生和流行三个环节 1 传染源2 传播途径3 易感人群 4 1 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 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1 传染病患者 2 病原携带者 3 受感染的动物 5 2 传播途径 1 空气飞沫传播如麻疹 百日咳 猩红热 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均可经空气飞沫传播 2 饮食传播伤寒 细菌性痢疾 甲型肝炎等 3 虫媒传播

2、流行性乙型脑炎 4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5 医源性传播 乙型传染性肝炎 6 母婴传播 艾滋病 7 土壤传播 如破伤风 如钩虫病 6 3 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或免疫力较弱 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 称为对该种传染病的易感者 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多 则容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 托幼园所的婴幼儿是典型的易感者 7 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传染源 保护易感者 培训 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8 三 有关预防接种的基础知识 1 免疫 免疫 是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反应 其主要作用是识别和排除进入人体内的抗原性异物 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9 2 疫苗能使人体产生免疫力的一切病原微生物制品 统称疫苗 可分

3、为三类疫苗是指由病毒制成的生物制品 菌苗是由细菌制成的生物制品 类毒素是由细菌外毒素经过减毒而制成的生物制品 10 3 计划免疫 1982年卫生部颁发了 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 每年的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目前 主要接种的疫苗有 卡介苗 乙肝疫苗 百白破三联制剂 脊髓灰质炎疫苗 小儿麻痹糖丸 麻疹活疫苗等 主要预防的传染病有 结核 乙肝 百日咳 白喉 破伤风 小儿麻痹 麻疹等 11 2 预防接种的程序 1 基础免疫 一般6个月以上的乳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已逐渐消失 容易感染疾病 为了达到保护的目的 选择几种对小儿威胁较大的传染病疫苗 在短期内接种到小儿体内 使他们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

4、 并为今后的免疫打下基础 这种初次接种叫基础免疫 2 加强免疫 12 2 加强免疫 经基础免疫后 体内获得相当的免疫力 经一段时间后 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 若重复接种一次 就可使免疫力再度提高 以巩固免疫效果 这种复种称为加强免疫 13 四 幼儿常见的传染病 14 一 水痘 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1 流行特点 一 传染源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自发病前1 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 15 二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疱疹的疱浆而传染 传染性很强 在集体小儿机构中易感者接触后80 90 发病 三 易感性 任何年龄均可感染 以婴幼儿和学龄前 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 6

5、个月以下的婴儿较少见 病后获得终生免疫 到成人期有20 的人可发生带状疱疹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 以冬 春季较多见 水痘在易感人群中的播散主要取决于气候 人口密度和医疗卫生条件等因素 16 一 水痘 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 发热 皮疹1 多为低热 少部分无发热 2 发热1 2天后出疹 3 单个的疱疹 向心性分布 4 先后不一 大小不等 新旧不等 17 18 水痘的隔离期 1 患者必须隔离至所有皮疹脱痂 且无新的皮疹出现为止 隔离时间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 2 接触者应检疫21天 19 幼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性极强 患过一次麻疹后 可获得终身免疫 二 麻疹 20 麻疹粘膜斑 21

6、病原体 是由麻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 冬 春两季多见 要可由空气 飞沫或直接接触患儿及间接第三者接触传染 感染后一般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 易感人群 儿童及成人 22 主要预防措施 加强体育锻炼 提高抗病能力 隔离患者 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 少串门 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 不挑剔食物 多喝开水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 23 三 风疹 常见于冬春两季 患儿多为2 5岁儿童 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 因此传染性较小 患过本病以后 可以获得终身免疫 1 病因 病原体为风疹病毒 病原体可由患者的口 鼻 眼等分泌物直接传给易感者

7、也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24 25 26 2 症状 1 2天后出现皮疹 从面部 颈部开始 24小时内遍及全身 手掌 足底没有皮疹 皮疹一般在3天内消退 不留痕迹 发疹期间患者可发热或有轻度周身症状 并常有耳后和枕部淋巴结肿大 本病愈后情况良好 并发症少 风疹与麻疹不同 风疹全身症状轻 无麻疹粘膜斑 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3 护理 幼儿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 食用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饮食应有营养 易消化 注意保持皮肤卫生 4 预防 给易感儿皮下注射风疹减毒活疫苗 使机体产生抗体 27 五 流行性腮腺炎 28 腮腺炎 29 病原体 是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 多在冬 春两季

8、人群密集处传染和流行 主要由空气或飞沫传染 感染后一般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 易感人群 5 15岁儿童 30 3 护理 患儿应卧床休息 多喝开水 应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以减轻咀嚼时的疼痛 多用盐开水漱口 以保持口腔的清洁 腮部疼痛时用热敷或冷敷 体温太高可用退热药 同时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 预防 隔离患者保护易感儿 接触者可用板蓝根冲剂预防 31 六 百日咳 幼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其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1 病因 病原体为百日咳嗜血杆菌 通过咳嗽时排出的飞沫传播 患过百日咳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一生中得两次者少见 32 2 症状 病初与一般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相似 两周后出现典型的阵发性咳嗽

9、表现为成串的 紧接不断的咳嗽 连续十几声至数十声 咳嗽发作时面红耳赤 两眼鼓出 眼红流泪 尤以夜间为频 3 护理 良好的护理是减轻病情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减少一切可引起阵发性痉挛的诱因 进食易引起呕吐 争取在呕吐完片刻再喂 一般不致再次呕吐 幼儿必须派专人守候 以免发生幼儿阵发性呼吸暂停 4 预防 切断传染源 保护易感儿 儿童出生后应接种百日咳菌苗 33 由乙群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主要症状 1 发热 高热 体温38 40度 2 咽峡炎 咽痛 扁桃体肿大 可见渗出3 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 发热1天后出现 颈 胸 躯干 四肢依次出现红色粟粒疹 疹间皮肤发红 无正常皮肤4 疹退后明显的脱屑 病后7 8

10、天 七 猩红热 34 猩红热皮疹 杨梅舌 糠状脱皮 35 猩红热的并发症 1 化脓性并发症中耳炎 鼻旁窦炎 颈部软组织炎 蜂窝组织炎 肺炎等2 中毒性并发症细菌各种生物因子引起 多见于第1周 如中毒性心肌炎 心包炎等 3 变态反应性并发症一般见于恢复期 可出现风湿性关节炎 心肌炎 心内膜炎 心包炎及急性肾小球肾炎 36 3 护理患儿应卧床休息 防止继发感染 饮食以流质 半流质为宜 4 预防一旦发现有感染症状 应对患儿进行隔离处理 也可用药物预防 37 猩红热的隔离期 1 患者症状消失 咽拭子培养连续3次阴性 解除隔离 但自治疗起不少于7天 2 接触者检疫7 12天 38 八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 流脑 本病多在冬春季流行 1 病因 病原体为脑膜炎双球菌 病菌存在于患儿的鼻咽分泌物中 经飞沫由空气传播 39 2 症状 40 41 3 预防 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菌苗 冬春季 尽量不组织幼儿去公共场所 42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 其中以甲 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 43 1 病因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 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粪便中 粪便污染了食物 饮水 经口造成传染 多数预后良好 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力 在幼儿园中易流行 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所致 婴幼儿感染后 易成为病原体长期携带者或慢性肝炎患者

12、乙型肝炎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 粪便 唾液 鼻涕 乳汁等中 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带病毒者的血液中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原称 澳抗 为阳性 可借此与甲型病毒性肝炎区别 44 主要预防措施 甲型肝炎 重点抓好水源保护 饮用水消毒 食品卫生 粪便管理等 以切断粪 口途径传播 乙型肝炎 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 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乙肝感染者其家庭成员也应接种乙肝疫苗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 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杜绝医源性传播乙肝病毒 返回 45 2 症状 肝炎分黄疸型及无黄疸型 甲型肝炎多为黄疸型肝炎 乙型肝炎多为无黄疸型肝炎 儿童主要表现有食欲减退 恶心 乏力 或偶尔呕吐 腹

13、泻 肝大并有压痛 肝功能异常 不喜欢吃油腻食物等 部分人有黄疸 巩膜 皮肤变黄 少数儿童感染乙型肝炎后无任何症状 仅 肝炎抗原 或称 澳抗 呈阳性 成为不知觉的传染源 46 3 护理 隔离患者 隔离期自甲肝发病之日起 不少于三周 幼儿必须卧床休息 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糖的含量 多吃水果 蔬菜 脂肪性食物必须少吃 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 4 预防 重点是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粪便管理 保护水源 对可疑者及甲肝密切接触者 应医学观察45天 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育幼儿饭前 便后洗手 餐具需严格消毒 或实行分食制 不要生吃或半生吃食品 尤其是不要生吃小海鲜 幼儿园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 要严格筛查献血人员及慎重

14、选择血制品 注射器 针头最好使用一次性的 对易感者可注射免疫球蛋白预防 47 十 细菌性痢疾 1 病因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病 通过食物 水 粪便 污染的食品 玩具 用具而传播 2 症状 起病急 体温在39 以上 每日大便次数10次以上 便中带黏液及脓血 恶心 呕吐 腹痛 便后有沉胀下坠的感觉 少数患儿有惊厥 昏迷 呼吸衰竭等全身中毒症状 病程超过两个月者称慢性痢疾 48 3 护理 幼儿发热时应卧床休息 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忌食多渣 油腻或有刺激性的食物 幼儿病情好转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并注意加强营养 卧床期间应遵医嘱服药 4 预防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培养幼

15、儿饭前便后洗手 不饮生水 不吃不洁净的变质食物的卫生习惯 做好水源及饮食卫生管理 同时做好灭蝇工作 纠正幼儿吮手指的不良习惯 49 十一 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我国曾被称为大脑炎 日本脑炎 流行性脑炎 1952年统一命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 简称 乙脑 病原体 是由乙脑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 夏 秋 主要由蚊子传染播 易感人群 儿童 50 乙脑传播途径 51 2 症状 病起即有高热 1 2日后病情剧增 出现惊厥 嗜睡 神志不清或昏睡 肢体强直或瘫痪等症状 血常规检查时 白细胞数剧增 体温升高5 6日后 即逐渐下降至正常 患者也逐渐清醒 若体温持续不降 多于1个月内死亡 约有7 15 的患

16、者在痊愈后出现失语 四肢无力 运动障碍 智力减退等后遗症 52 3 护理 患儿要多饮水和食易消化的食物 昏迷时可鼻饲或由皮下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 多帮助患儿翻身 以免发生褥疮 4 预防 灭蚊是预防 乙脑 及控制其流行的关键 预防接种是保护幼儿的有效措施之一 可在流行期前1 2个月接种 乙脑 疫苗 53 1 肠道病毒引起 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CoxA16 肠道病毒71型 EV71 2 不典型 重症手足口病日益增多 2008年 我国手足口病共489073例 重症1165例 死亡126例 国家卫生部已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 参照乙类管理 十二 手足口病 54 主要症状 1 发热体温一般在38 39 也可无发热 2 皮疹A 发热1 2天后出疹B 主要侵犯手 足 口 臀四个部位 C 口腔溃疡和手足的斑丘疹或疱疹 D 特点 不痛 不痒 不结痂 不结疤 55 手 足 口 56 手足口病的并发症 1 脑炎或脑膜炎嗜睡 头痛 呕吐 谵妄甚至昏迷 抽搐 惊厥等 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病理征阳性 2 肺水肿呼吸困难 口唇紫绀 咳粉红色泡沫痰 肺部湿啰音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