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082819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内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内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内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研究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内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研究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研究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研究综述.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研究综述兼论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文档标题文档副标题国内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研究综述 兼论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摘要:产权理论是现代经济学基础理论之一,当前我国的经济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而产权改革又是经济改革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对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研究已成为我国学界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着重从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含义、主要内容及国企产权改革这三方面对学界的一些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预测,以期能够为我国今后的产权改革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产权;产权理论;国企改革产权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2、在我国,虽然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但因多种原因曾一度被忽视,很少有人论及。在我国,最近一次讨论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已故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在经济研究上发表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问题,拉开了产权问题讨论的序幕。一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含义理论界流行的是马克思并没有专门提出产权的概念,因此马克思没有产权理论。对马克思的所有权、产权的内涵及其包含关系理论界存在着争论,不过理论界认为马克思的产权实质就是传统的马克思广义所有权。笔者在对理论界相关内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了以下几种主要观点:第一,吴易风教授认为,“产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作为财产形式的法权关系,产权不但是反映经

3、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而且是历史的产物和历史的范畴,具有历史的形式。马克思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关系,即在揭示经济领域中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对立关系的基础上,将价值增殖过程表述为法学和产权理论中的所有权关系及其占有过程,涉及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索取权、继承权等一系列权利的统一与分离。1第二,产权就是所有权。于光远认为,产权(财产权)也就是所有权,它是某个主体拥有作为财产的某个客体所得到的法律上的承认与保护。2吴宣恭、吴敬琏认为,产权相当于人们分析财产所有制关系时涉及的各种权利,即广义的所有权。产权和广义的所有权是同一个东西。34第三,杨瑞龙教授认为产权是对物品或劳务根据一定的目

4、的加以利用或处置以从中获得一定收益的权利。5第四,新制度经济学(以张五常为代表)的产权理论认为产权是对经济品的权利,包括使用、获得收益、处置的权利。产权具有排他性、可分割性等特点。6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含义是存在争鸣的,但对于产权理论的属性还是基本上持一致意见的,均认为产权权涉及到了对物品的所有、占有、使用、支配、经营等方面。二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国内学者在界定产权内涵基础上, 对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认为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产权的起源。在产权的起源问题上, 研究者认为马克思以历史的眼光区分了所有与占有,

5、具有重要意义。人类最初在同自然条件的关系上, 表现为一种“自然占有”, 这时只有所有制、而没有所有权; 只表现为一种实际占有, 而不是一种所有。人类历史经历了从占有到所有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产权得以产生。研究者还认为马克思区分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的起源, 是马克思研究产权起源的显著特征。认为以土地公有为典型的原始社会的产权是公有产权, 是自然形成的最初的人类社会的产权关系。私有产权的产生和发展与原始社会晚期家庭的行为方式及其演变密切相关, 当以血缘为纽带的部落内产生具有独立经济意义的家庭时, 私有产权的产生也就具有必然性。78(二)关于产权制度的历史演变。研究者认为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

6、究产权的历史演变, 认为在资本主义以前, 财产存在三种历史形式, 即原始的土地财产、劳动工具财产和生活资料财产。在原始的土地财产阶段, 产权主体是共同体, 产权客体是土地财产, 存在所有制, 不存在所有权。在劳动工具产权阶段, 产权主体是拥有劳动工具的劳动者,产权客体由自然条件发展为劳动生产要素, 产权性质是劳动者所有权。在生活资料产权阶段, 劳动者只是生活资料的所有者, 土地、劳动工具, 甚至劳动者本身也不归劳动者所有。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所有权是人类产权发展历史的崭新阶段。在这个阶段, 劳动者没有土地、生产资料等所有权, 只有劳动力所有权。土地、生产资料等财产归属资本家。所有权不仅表现为占有别

7、人无酬劳动或产品的权利, 而且转化为日益扩大地占有别人无酬劳动或产品的权利。产权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社会所有制, 即联合起来的劳动者主体共同占有财产客体。91011(三)关于产权的统一与分离。研究者认为马克思关于产权的统一与分离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重要内容。产权由多种权利构成, 多种权利之间既可统一, 又可以分离。当权利统一时, 形成完整的产权。产权分离有多种表现形态: 首先是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经营权的分离。亚细亚公社土地公有制是典型形态, 公社或较大的公社是所有者, 而个人或较小的公社是实际占有者使用者; 资本主义阶段, 土地的所有者归属地主, 但资本家通过支付地租获得土地的经营权。其次

8、是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在劳动力与劳动条件分离的状况下, 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所有权归工人, 使用权归雇佣资本家。最后是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在借贷资本和股份公司产权关系中, 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借贷资本所有权归借贷资本家, 而使用权归属执行职能资本家; 股份公司的股份资本所有权归属股东,资本所有者转化为单纯的货币资本家, 而股份资本经营管理权掌握在经理手中。121314在对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发现其内容的几个特点:首先,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其次,马克思在研究产权时运用的基本方法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

9、商品属性的分析,创建了劳动价值论,为他的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石;再次,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主张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使无产阶级上升为有产阶级,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简言之,其产权理论的主要取向是公有化;最后,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在其建立、发展过程中,主张以开放的心态借鉴西方产权理论的有益经验,取之长补己短。15三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在当前的研究重点国企产权改革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已势在必行,学界普遍认为国企改革已进入到了“攻坚期”和“深水区”,而产权改革又是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加快产权改革的力度及速度对于推动整个国企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

10、用。(一)国企产权改革的必要性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表明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逻辑思路16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放权让利”开始的。“放权让利”就是将国有企业的部分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从政府转移到企业的经营者和职工。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两权分离,更是产权改革的具体表现。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产权的局部调整向企业整体产权制度创新的集中体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从搞活每一个企业到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和目前正着手进行的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标志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不仅着眼于微观层次,而且开始进入到产权改革的宏观层面。由此看来,

1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遵循的就是产权改革的逻辑思路。而且,产权改革的逻辑思路并非是在一系列改革措施失败之后才出现的,而是改革伊始就有的,还将贯穿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始终。2.产权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所绕不过去的根本性问题17回避产权改革不仅是不可行的,而且也是不可能的。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我们知道,我国许多经济学家之所以关注产权问题,是因为产权问题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目前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产权制度改革又是使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方面。我国目前存在的大量的国有企业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原有的产权制度以及由此决定的企业治理结构是适应计划经济

12、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重构适应其发展的微观经济基础,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对此,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要实现改革的这一目标,意味着我们必须遵循产权制度变革的内在规律,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企业有效的产权制度安排。此后,中央又连续出台了多项文件,如“非公经济36条”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有制领域,十八界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允许国有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

13、。(二)国企产权改革的成绩及问题国企产权改革至今已走过了30多个春秋,在这30多年中,改革既取得了许多成绩,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其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大批中小型国有企业通过联合、煎饼、租赁、承包、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开搞活,真正走向了市场,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明显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基本建成;许多国有大企业通过改制上市成为股份制企业,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国有资产总量迅速增加,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程序和市场日趋规范。18这些成绩的取得全国人民都是有目共睹的,也切身感受到了这些

14、成绩带来的好处,因此本文不再赘述。本文着重对学界关于国企产权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番梳理,以期能够给今后的国企产权改革提供一些可供借鉴、参考的方向。学界认为国企产权改革的主要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张文魁认为,毋庸讳言,国企改革中也存在一些负面现象,大约有四方面:第一,国资贱卖;第二,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第三,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甚至新的控制人通过企业改制来套取银行资金和进行金融诈骗;第四,新的控制人由于战略、能力、资金或管理方式、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而把原来不错的国有企业反而给“整垮”了。19吴易风教授国企产权改革出现了中国式的管理层收购,即MBO客观地讲,许多企业选择MBO的

15、形式进行改制,是希望能以比较低的价格(或明或暗)来购买国有资产,这实际上反映了管理层想以优惠的价格来取得企业全部和部分产权的欲望。(这实际上就造成了改革起点的不公平。在改革的起点都不公平的前提下,很难保证改革能沿着公平的轨迹运行。)20此外,国企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忽视或根本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1改革开放以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成为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核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改革是以物质资本产权改革为中心,忽视或根本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事实证明,这种“单打一”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可能真正搞活整个国有企业,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三十

16、多年来仍处于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归属未得到明确界定。国家现行法律基础仍然遵循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首先保护的是物质资本所有者的权益,保证国有资产的增值以及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当然国家法律也保护企业中劳动者的权益,但立法保护是从人道、人性角度着手,而不是承认人力资本所有者地位,从保护人力资本产权关系入手。而且,对劳动者的保护由于实施机制的缺陷又大打折扣。一句话,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保护方向不对,即使方向正确,力度也远远不够。从总体上看,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个人收益率低下。目前世界各国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相当高,比如,中、低收入国家初等教育的收益率达到42.2%,高等教育收益率为18.3%,最低的高收入国家中等教育收益率也保持在11.7%,高等教育收益率为11.9%的水平。与此相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