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15语用+文化常识+古代诗歌阅读练习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32070641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15语用+文化常识+古代诗歌阅读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15语用+文化常识+古代诗歌阅读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15语用+文化常识+古代诗歌阅读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15语用+文化常识+古代诗歌阅读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15语用+文化常识+古代诗歌阅读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15语用+文化常识+古代诗歌阅读练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语用文化常识古代诗歌阅读 (限时:30分钟满分:3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中国印章文化源远流长。印章在古代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说文解字言“印,执政所持信也”,揭示了印章功能的核心信。“示信”,是印章文化功能最本质之点。秦以前,官、私印都称“玺”,起初作为商业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以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印章和政治仪礼结下了不解之缘,汉初名臣张良,解印绶辞归,意味着权力的卸除。印章的发展史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在秦汉时期,另一次在明清时期。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明清是印章热的时代,期间名家竞起,流派

2、争衡,印学理论更是,促成印章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印章在发展中,出现了丰富的品类,如表字印、室名印、别号印、收藏印、鉴赏印、考订印等等,。印章可分为实用的、非艺术性的印章和艺术性的印章。,这两部分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包容的,而是变动不居、互为转换的。今天,印章的示信功能已明显削弱,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已显露其“出蓝”之势。印章艺术,正以一种中国的语言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功成身退层出不穷俯拾皆是因而B韬光养晦应接不暇不一而足然而C功成身退层出不穷不一而足然而D韬光养晦应接不暇俯拾皆是因而答案C解析本题考

3、查正确使用成语及关联词语的能力。第一组,功成身退:大功告成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韬光养晦: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后文有“权力的卸除”,与之相呼应,此处应选“功成身退”。第二组,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此处指印学理论接连出现,应选“层出不穷”。第三组,俯拾皆是:意思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不一而足: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此处在列举印章丰富的品类之后,应选“不一而足”。第四组,因而:表示因果关系。然而:指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因前后分句是转折关系,此处应选“

4、然而”。分析可知,C项词语最恰当。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B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C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D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从关联词搭配来看,“无论是还是都”为一个整体,排除B、D两项。从语序看,应是先“外形”,然后深入到“印文、章法”;从“蕴含”和“呈现”的补语看,“蕴含”搭配“着”,“呈现”搭配“

5、出”为宜;故排除A项。综上,C项修改得最恰当。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B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C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面家的优秀印作D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所填句子有两个对象,一个是“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一个是“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应该是“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对秦汉范型来

6、说”和文句后文的“已显露其出蓝之势”最衔接。所以,B项补写得最恰当。4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某中学“巴蜀名人研学团”的同学所准备的解说词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莅临“杜甫草堂”拜谒游览!今天由我担任导游,实乃荣幸之至。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成都的故居,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堂,观赏杜甫的风采吧!答: 答案“女士们、先生们”改为“同学们”;“莅临”改为“来到”;“拜谒”改为“参观”;“实乃荣幸之至”改为“非常

7、高兴”;“观赏”改为“一睹”。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的能力。本题语境为“为某学校学生研学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存在以下几处不当:“女士们、先生们”使用不当,与“学生”这一身份不符,应改为“同学们”;“莅临”使用不当,多用于贵宾,尤指上级领导,此处应改为“来到”;“拜谒”使用不当,指自己拜访别人,应改为“参观”;“实乃荣幸之至”使用不当,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应改为“非常高兴”;“观赏”与“风采”不搭配,应改为“一睹”。5(2019浙江高考)阅读下面某社区“红色议事厅”工作流程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分)注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用一句话概括“红色议事厅”工作职能

8、,不超过15个字。(2分)(2)从“为老百姓办实事”角度评价“红色议事厅”工作机制。要求:体现流程图主要内容,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80个字。(4分)答: 答案(1)联系相关各方,协商解决难事。(2)(示例)“红色议事厅”工作很实在。难事来自民意,很务实;协调相关部门、人员解决难事,很切实;既有“两代表一委员”监督,又有群众反馈及回访,能落实。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压缩概括的能力。(1)“红色议事厅”在整个流程图中起到前接后连的作用,前接“难事”,后连相关部门的处理、反馈及满意度回访。由此概括“红色议事厅”的工作职能是解决难事,方式是协调相关部门、人员等,最后根据字数要求进行压缩提炼。(2)题

9、目要求从“为老百姓办实事”角度评价“红色议事厅”工作机制,就需要按照环节分别评价,可从办理的工作内容、办理的过程、监督人、反馈及满意度等角度一一梳理,要落实到“为老百姓办实事”上面。6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代以后有春、秋两社日。B笞刑,古代的一种刑罚,用荆条或竹板打人的脊背或臀部,为五刑之一。C昧旦、平旦、晡时、黄昏、人定都是古代表示时间的词语,其中,“平旦”指天将亮而未亮时。D华盖,帝王车驾的伞形顶盖。也可指华盖星,华盖星共十六星,形似伞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

10、化知识的能力。“平旦”指天亮时,“昧旦”指天将亮而未亮时。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9分)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注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在北宋,洛阳为都城开封的陪都,因在开封的西边,故称西京。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

11、当益壮,雄心犹存。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D项,错在“本诗含有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8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答: 答案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结合注释及诗歌内容分析即可,“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句意是:可以预料,明年寒食节祭扫北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很明显这一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其中“梨花处处开”,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