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尖教案】高中地理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理环境 5.1农业生产活动 人教大纲版选修.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060048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理环境 5.1农业生产活动 人教大纲版选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理环境 5.1农业生产活动 人教大纲版选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理环境 5.1农业生产活动 人教大纲版选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理环境 5.1农业生产活动 人教大纲版选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理环境 5.1农业生产活动 人教大纲版选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理环境 5.1农业生产活动 人教大纲版选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鼎尖教案】高中地理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理环境 5.1农业生产活动 人教大纲版选修.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1 农业生产活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2.了解农业的投入和产出的基本要素和一般模式。3.掌握农业分类的依据和类型。能力目标能够以当地某种农业为例,分析该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要素、所属农业分类,并说明该农业主要从事农事进行的时间,从而进一步理解农业生产特点。德育目标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教学重点1.农业生产的特点。2.农业生产的分类。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2.判断不同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教学方法1.从农业生产的概念出发,逐步分析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农业的分类。2.结合身边事例进行分析讨论

2、,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其含义。教具准备1.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情况制作出来,增强直观效果并进行对比,了解各自特点及分类情况。2.收集新闻资料,及时了解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生产情况。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上册课本中认识和学习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了解到了自然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活动的场所,而且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自然资源。那么,我们应如何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呢?我们再来学习人文地理,即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关系。人类活动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对环境施加影响

3、。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紧密、相互影响最深刻的就是生产活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板书)。人类的生产活动也是多方面的,本单元我们学习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种生产活动,即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我们先学习“5.1 农业生产活动”(板书)。新课教学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一小节,并回答:1.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2.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如何?学生看完课文后,老师加以点拨、总结。农业生产活动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的活动。在自然界,动植物的种类丰富多样,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自身有目的的劳动,将有价值的植物或动

4、物加以培植或驯化,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类的发展。同时,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又通过文化交流,把这些动植物品种加以传播,从而促进了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业生产的类型的交流。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我国不同地区(如东北地区、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青藏地区等)的农业生产情况有何差异。重点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的农业生产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投影展示:我们选取一组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的照片、图片或电视镜头等给学生放映出来,以增强现实感,通过真实的图片或画面,了解各地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如课本下一节中的两幅图:三江平原的农业景观

5、和青藏高原的农业景观;联系初中课本中我们所学过的内容,还可放映其他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的情况:如我国北方的旱地耕作业,东北地区表现为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土壤以黑土为主,可以生长春小麦、水稻、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有大豆、棉花、甜菜、花生、亚麻等;而同是北方的华北地区农业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土壤以黄土为主,农作物主要以冬小麦为主,另有玉米、谷子等,其生产方式和播种,收获的时间也有差异;还有江南的水田生产方式,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农作物则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油茶、柑橘、甘蔗,到海南岛还有橡胶等等;在西北地区的农业则表现为绿洲农业和草场畜牧业。承转:我们首先了解了农业生

6、产活动的概念和我国各地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然后我们再进一步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具有哪些特点呢?一、农业生产的特点(板书)我们知道,农业生产是农民运用工具劳动、利用动植物的繁殖、生长,来获得物质的生产部门,其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生产过程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控制生物再生产,它是一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密切结合的过程。农业生产必须依靠土地,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它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点:即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1.地域性该特点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从农业生产本身看,因其生产对象是动植物,而不同的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的规律不同,各自要求有不同的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二是从环境条件来看,

7、世界各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差别很大,基于上述两方面原因,导致了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的特点。如以我国粮食生产为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生产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生产为主。究其原因,水稻喜温喜湿,生产过程复杂,用工量大;小麦耐旱耐寒,适应性强,适合平原地区的机械化生产。我国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生长期长;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南方人喜食大米,同时又有种植水稻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栽培经验。我国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热量和降水量均较少,但有大面积的平原,北方人喜食面食,因而也广泛种植小麦。2.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各种动植物,动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深受自然

8、因素的影响。而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最密切,气候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性。所以,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与季节有关,必须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都很明显。如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为适应自然条件的季节变化而具有春耕、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林业、渔业、畜牧业也各有自己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总之,农业生产也有其自身特点,我们应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进行农业生产。课堂活动:通过对上述农业生产的特点的内容的学习,我们再作进一步分析,以填写表格的形式,掌握农业生产特点的形成原因及对生产活动的要求。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表格:特点形成原因对生产活动的要求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对上述表格的填写,可让

9、学生先自行思考、互相讨论,提倡有不同的观点和表述,对于符合答案要求的不同表述应给予肯定和支持,对于和题意要求甚远者,要及时引导,使其有一正确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推理。(答案见下表)。承转:学习了农业生产的特点,我们再来学习第二部分“农业的投入和产出”(板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了解农业的生产模式,即农业的投入与产出,并结合我们家乡的情况举例说明。二、农业的投入和产出(板书)1.农业的投入要素(板书)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进行一定的投入,主要有四大因素:即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投入。动植物的生长繁殖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因而影响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就是光照、热量、水分、土壤和地形,

10、它们和动植物本身(植物种子),构成了农业生产必要的投入要素。在此投入的基础上,要经过劳动者劳动(即劳动力投入),即可进行农业生产,获得产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中,生产资料的投入比重在不断增加,如良种、农具、化肥、农药等,最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现代农业中,加大科技的投入(如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一方面提高产品数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生产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提高产品质量,优质优价,市场畅销,达到增产增收的最佳效果。这已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发达国家,农业的新增产值中,60%以上是靠科技投入转化来的。我国从20

11、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个比值也已占到30%以上。2.农业的产出(板书)农业的产出主要指农业生产的各种农副产品,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供人们食用的,如粮食、肉、奶、蛋、水果、蔬菜等;一类是用作工业生产的原料,如棉花、橡胶、皮、毛等。总之,农业的投入和产出可用下表表示:承转:在世界的不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使农业具有了地域性的特点,所以农业生产的对象、投入的因素和产品的用途都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农业地域类型,如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等。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侧面给这些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分类。三、农业的分类(板书)农业的分类方法,依据不同的参考条件,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12、,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掌握常用的分类方法,并了解其特点,同时回答以下问题:1.常见农业分类有哪几种?各种农业生产有哪些主要特点?2.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学生看完课文后,进行提问,然后老师加以点评总结:农业的分类,我们课文介绍了三种经常使用的分类:1.按生产对象分类(板书)通常情况下,依据农业生产对象的不同,将农业分为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个部门。世界主要地域类型,基本上分属种植业和畜牧业,有些情况下,一些人们既经营种植业,又经营畜牧业或渔业,这样的农业称为混合农业,如:在我国的东部平原区,农业生产是以农作物为主的种植业,而西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区则以畜牧业为主。在我国的广大农

13、村,则有不少的混合农业:一些人们在经营旱作种植业的同时,还饲养着猪、鸡、羊、兔等。2.按投入多少分类(板书)根据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的多少,将农业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如果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农业产出的主要手段,这样的农业称为粗放农业。粗放农业一般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如果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这样的农业称为密集农业,也叫集约农业。依据投入种类的多少,还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农业、 资金密集型农业等。现代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如:我国中西部山区的农业生产(包括西部牧区的畜牧业生产),由

14、于自然条件较差,水分、热量不稳定,水土流失严重,经济水平落后,大部分的农业生产属于粗放农业。在我国南方水田区,劳动力丰富,水源广布,热量充足,依靠传统精耕细作的经验进行农业生产,是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此外,如课本图5.3中的农业生产,由于投入了大量技术、资金、设备等,形成了资金密集型农业。3.按产品用途分类(板书)根据产品的用途(自给或商品),将农业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自给农业是指农民生产的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的农业,自给农业一般分布在生产力水平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农业产量少的发达国家。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自己及家庭成员的食品供应。农业产品如果是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生产,这样

15、的农业称为商品农业,商品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商品农业一般进行专业化生产,一个农场只种植一种农作物或饲养一种畜或禽,这有利于机械化的操作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我国大部分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是自给农业,而美国中部平原的农业生产(玉米带、小麦带的专一生产情况),则是商品农业。此外,在我国东北的三江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进行着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这里形成的国营农场,就是我国典型的商品农业基地。总之,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类型。对于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以及各类型的命名,我们只是按照传统习惯而定,对于同一个农业地域类型来说,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可以把它归属到不同的农业类型,见课本图5.2。但就一个地域来说,它之所以能形成一个特有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和它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不开的。为便于我们对农业分类的直观了解,我们可参看下面的简图(投影仪可放映出来):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栽培植物)畜牧业(饲养动物)按投入产出分类粗放农业(低投入、低产出)密集农业(高投入、高产出)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自己消费)商品农业(销售产品)最后,我们再来学习课本中安排的选学内容:农业的发展历史。四、农业的发展历史(板书)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新技术不断应用,促进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